客观分析“996.ICU”的前生后世,欢迎讨论抛砖

我从1998年加入金山算是进入互联网行业,2002年自己创业,到今天,在互联网行业做了21年,虽然没有大的成功,但是从员工到老板却是经验非常丰富,我来客观地讲一讲分析一下互联网996形成的原因,不黑不粉,请互联网后进的兄弟们和全国人民听一听,也帮我们这些互联网IT企业想想,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第一个反思:为什么北京互联网程序员可以拿和多伦多一样的薪水,而北京非互联网企业的人均薪酬和多伦多同职位完全无法相比?

中国互联网企业员工薪酬是比较高的,我们以北京互联网公司举例,一个主程序一年的薪水40-60万很正常,这还不算公司给的期权,不算奖金,就只计算写到劳动合同中的薪水部分;正常干活的普通程序员兄弟一般年薪都在25万-30万;当然还有更高的,年薪70-100万人民币,在TAB等公司也是正常的。

2018年我在多伦多参加游戏展会,和当地的游戏开发同行了解了下当地的薪酬水平,当地的普通程序员水平大概是5000加币,主程序是8000-10000加币,加币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5。换句话讲,北京游戏公司程序员的薪酬和加拿大游戏公司程序员的薪酬基本是一个量级的。互联网公司是相通的(因为可以跳槽到非游戏公司),所以,我相信,游戏公司和其他公司的程序薪水也都在一个量级上。换句话说,两地互联网公司程序员的薪水是一个量级的。

北京非互联网企业比如广告、影视、工厂、店员等等,月薪就是5000左右,而多伦多同样的职位薪水不会低于2500加币。

客观分析“996.ICU”的前生后世,欢迎讨论抛砖

这里,我留下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为什么北京互联网程序员可以拿和多伦多一样的薪水,而北京非互联网企业的人均薪酬和多伦多同职位完全无法相比?

可能很多朋友说,因为这是程序员啊!程序员多值钱啊!

第二个反思:为什么互联网IT企业程序员薪水比非互联网公司类似银行、国企、电信甚至包括政府部门的程序员等等,高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两倍甚至三倍?

我再举个真实的例子:

2013年,有一天,CTO老柴很开心地找我聊天,大概意思是:今天招聘到一个很不错的程序,能力很强,更重要的是,他以前是传统电信行业做开发的,薪水很低,才6、7千,我们给他涨到1万,他也很满意。

我问CTO:他实际上应该值多少钱?CTO说,应该14000。我当时就和CTO说,给他涨到14000,第一没必要占这个便宜;第二入职后如果这个兄弟发现不对劲反而会恨我们,说不定就离职了,人才重要。

不知道那个叫jingliang的兄弟是否还记得这事,试用期实际发的薪水比面试时谈的高很多。

我想在这留下第二个反思:

为什么都在北京,为什么同样都是码代码的,为什么互联网企业程序员薪水比非互联网公司类似银行、国企、电信甚至包括政府部门的程序员等等,高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两倍甚至三倍?

这些拿着不同薪水的程序员们往往是一个学校甚至一个班级毕业的。甚至很多进银行、国企的程序员兄弟水平更高一些呢。

这是为什么呢?

我欢迎北京非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兄弟们发工资条来打我脸。

第三个反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加班?

在互联网公司多数都是项目制,每一个项目一般分为几个阶段:立项阶段、开发阶段、试运行阶段、上线阶段。

在互联网公司中绝大部分项目的立项需要的人力、时间、财力,是根据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参考同行开发类似项目的时间;

2、项目老大和项目内各个主要的老大要认同;

3、公司账上还剩下多少现金。

绝大部分正常公司都是根据前两者来制定的。

项目负责人根据人力市场行情确定开发费用=人力薪酬✖️时间。

所有进项目的人,基本也都知道项目的各个时间点,而且认为自己的能力符合项目的需求,且公司支付的薪水也符合自己的能力。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项目其实签订了一个潜在的契约:在指定时间内,拿指定的报酬,完成已经制定的工作计划。

但是,我这里请问一下互联网行业的兄弟们一个问题:天底下的项目有不delay的吗?

我想兄弟们都笑了。

当然也会项目兄弟们会喷我:擦,你们天天改需求!怎么能按时完成?

退一步,然后请问兄弟们:就算一点需求不改,大家觉得能够完成一个正常上线的版本,不带崩溃bug,允许带小bug,不要delay,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项目研发的时间是一起制定的,项目组认同的时间,老板按照项目需求提供了费用,而且我拍胸脯说,这么多年我遇到的所有项目经费最终都超标,区别只是严重超标还是更严重超标。

我负责任的说:

只要项目保证不延期,能够完成立项时的需求,按时上线,所有项目参与者绝对不需要加班。

但是,如果最终没有按时完成,这怎么办呢?能不能不拿薪水,继续开发,直到项目完成呢?

经常有项目,预期半年,结果做了一年半,还没做完。经费超了三倍。

大公司还能支撑,小微公司账上的钱都没了,那让老板们裁人还是宣布公司破产呢?

因为无法完成正常进度,所以才不得不加班——这才是互联网企业的现状!

这里我们反思第三个问题:

铁路总局要求建设一座铁路桥,一共给了施工单位2亿,原定一年半完成,结果,到底没有完成,施工单位怎么办?或者完成了,但是经常出问题无法正常使用,怎么办?有四个选择:

1、施工单位要求延期,并要求铁路总局正常支付延期的额外报酬;且不对延期的时间做承诺;

2、加班加点按期完成;

3、延期,但是施工单位自己承担费用;

4、因为无法按期完工,铁路总局对施工单位进行经济惩罚,并责令加班加点进行完工。

请问,诸位同行同仁和看热闹的群众,按照正常逻辑,您认为施工单位和铁路总局会怎么做这个选择题呢?

第四个反思:巨大的压力下,互联网公司给予员工的回报是否足够?

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程序员的待遇与福利分为以下部分(其实互联网凡是和项目相关的职位基本都是一样):

1、基本薪酬,我在第一第二个反思中提到,这个基本薪酬和欧美大部分国家同职位在一个量级,而且远超传统企业内做代码开发的程序员;

2、13薪,基本所有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13薪起跑;

3、奖金,一般项目盈利部分,都会拿出固定的,在游戏公司一般是利润的10%,用来奖励项目参与者。传统企业的奖金比例远不可能有这么高;

4、股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市,总有一群人突然就成千万富翁、百万富翁了,千万富翁的基本占一家公司的10%,而百万富翁的基本占30%。我们再想想,传统企业上市了,除了投资者和几个老板,能有这么高比例的员工获得这么高的回报吗?大家能举出一个相反的例子吗?

P.s.一般的互联网企业,员工会持有公司10%-15%的股份,传统公司则远没有这么高。

这样的分配机制,难道不应该有更多的付出吗?

第五个反思:互联网企业难道必须加这么多班吗?不加班行不行呢?

互联网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太一样,很多行业上班和下班是有明显区分的,有些特殊行业采取三班倒的方式进行24小时的工作。

前者比如建筑、银行、政府部门,上班干活,下班回家休息,下班期间关门不对外服务;

后者比如医院、酒店,不同时间是不同的医生在轮流工作。

互联网公司都是24小时的!如果一家互联网企业不是24小时而且是一周七天对外服务,那它就不是一个互联网企业。

我们举例微信、京东、携程……

请问,作为消费者,能不能允许微信每天18:00-次日9:00停止服务?能不能允许京东网页打开不开?能不能允许高铁订票网站半夜24点突然崩溃第二天早上9:00才会有人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允许半夜想滴滴打车结果显示休息?

如果不能允许这些情况的发生,那么紧急出来解决问题的是谁呢?

我告诉大家,当深夜两三点中出现问题,依次进入工作状态的是:24小时值班的运维工程师、公司老板、项目经理、程序员、测试、运营人员。深夜2点,电话突然响起,绝大部分人要打车赶往公司,打开代码库,尽快解决问题。

当天暂时解决了问题,甚至大部分情况下都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只是想办法让用户能够正常享受服务。

次日,整个项目组所有人就会突击检查是否会出现类似问题,重新熬通宵打版本,然后更新到外网。如果不做这样的工作,类似的事情就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出现。

是程序就一定会有bug,这一点,从国外的微软、谷歌、暴雪、苹果到国内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小米、360无一例外,都会存在。

只要一个项目需要10个人开发一年,那么它每一次更新,我负责任地说:一定都是带着已知的bug上线的,区别只是带100个已知bug还是200个已知bug而已,未知bug还不知道有多少。bug是改不完的,改了老bug,就可能出现新bug,甚至改了一个老bug出来三个新bug。

那这些bug应该谁负责解决呢?难道不是项目组吗?

我还想问大家,bug改不完甚至改一个出现两个的这种事情在其他行业会遇到吗?真的几乎没有吧。

换句话说,加班这种事情为什么高发与互联网企业?永远改不完的bug、完善不了版本,这才是根本的问题。

第五个反思:互联网企业这么加班真的有必要吗?

我们先从远里说,2001年,还在金山当CEO的雷总去印度参观,回来后特别羡慕地给我们分享:“印度是全世界除美国外第二大软件大国,开发水平远远领先国内企业,包括金山这种企业是根本无法与印度大的软件企业相比的。人家是世界软件开发工厂,而我们则只是一个小作坊。”

现在,18年过去了,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眼中,印度的软件公司早就从一个庞然大物变成了小不点,中国随便出去一个巨头到印度,我们的开发水平就能够以各种方式碾压他们。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超过印度的呢?

当年雷总就总教导我们:“巨大差距产生巨大的动力,所以,我们要更多的付出,去追赶他们;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收获,但是,不断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客观分析“996.ICU”的前生后世,欢迎讨论抛砖

然后我们从近里说,华为推出5G碾压硅谷无数高科技企业、让特朗普如临大敌;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碾压三星和苹果;全世界前十大巨型计算机第一第二都是中国的,碾压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阿里巴巴、腾讯成为世界前十大互联网公司;雅虎这种当年让我们跪拜的牛逼公司最后竟然靠持有阿里巴巴股权才有自己的价值。

客观分析“996.ICU”的前生后世,欢迎讨论抛砖

现在看,中国互联网、IT企业有了很多风光,但是,大家知道以前我们有多落后吗?

20年前,也就是95年以后,美国企业卖给中国一台中型机,要专机押送,大家没看错,是押送,有专门的押送人员,24小时监视我们的企业,哪怕这台机器没事干,也不允许这台机器运算其他的程序!这真的是帝国主义对我们赤裸裸的封锁!现在看是一种耻辱,当年真的是无奈,我们技不如人,是耻辱,也得忍着!

那过去20年发生了什么?导致中国IT行业、互联网行业突然就各种逆袭,碾压除美国以外所有的地球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呢?可选答案如下:

1、中国是位面之子,虎躯一震,霸气四射,就崛起了;

2、中国人聪明,尤其是吃了脑白金后,智商崛起,轻松碾压;

3、一群又一群苦逼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兄弟们,当年拿着远不如老外的薪水,苦逼地撅着屁股,996,没日没夜的干。

硅谷公司愿意舒服,10点上班,5点下班,好啊!太棒了!继续这样下去吧。

看着硅谷高科技公司这种状态,有志气的中国公司睡觉都能笑醒了。

过去20年,我们超过了韩国、日本、印度、欧洲们;再过10年,看我们有没有能力碾压硅谷们?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难道不是苦干、实干加大干才能够实现的吗?

中国高铁一路碾压全世界,难道不是高铁施工单位没日没夜克服各种困难才实现的吗?他们的薪水能和互联网公司的兄弟们比吗?

客观分析“996.ICU”的前生后世,欢迎讨论抛砖

中国船舶制造超越欧洲、日本、韩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各种优异的舰船下饺子一样下水,难道不是船工施工单位克服各种困难、巨大付出后,才实现的吗?他们的薪水能和互联网公司的兄弟们比吗?

当年苏联是我们的师傅,现在我们的第五代战机都服役了,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还在试飞,难道这不是我们航天技术人员不断付出才有的吗?他们的薪水能和互联网公司的兄弟们比吗?

难道我们的互联网IT企业也要像亚洲四小龙一样,一个个未富先衰,最终从明星变得泯然众矣吗?

这篇口水文写道最后,我还想弱弱地问最后一句:那个写996.ICU的兄弟,你不是对面派来扰乱我方军心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三星   多伦多   硅谷   印度   前生   后世   北京   薪酬   中国   程序员   薪水   施工单位   客观   时间   项目   行业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