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抑郁了,就不要再逼迫他上学了!

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生气;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家长纠结;孩子不想去上学了,家长就要崩溃了,孩子的学习仿佛真的是给家长学的。或许是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给予得希望太多了,觉得自己的所有理想与抱负,都需要靠孩子来替自己实现似的。所以,两只眼睛,不,是四只或者还动用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等诸多只眼睛盯在孩子的学习上。更可怕的是还翻来覆去的磨叽学习这点事,正如有句笑话说得那样“自己不去努力,生个孩子让孩子替自己努力”。

教育孩子学习原本是件好事,但很多家长们的心态扭曲了,致使行为变得越来越极端,并且到了无度纵容自己的程度。在学习内容上任意给孩子加量,在学习形式上变着样的去填充设计,弄得孩子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用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排得满满的,只要还有一点空余时间,家长就觉得不舒服,如此呆瓜的家长真的不在少数。

虽然道理人人明白,可越是明白的人越犯低级错误,特别是那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们,更是无一例不如此这般行事。学习犹如意识层面上的劳动,与体力行为有着形式与本质上的不同。学习是需要在“轻松、自愿、愉悦”的先决条件下方能得以实现,违背这一原则基础,即便是学了,甚至是努力的去学习,但其效果也收效甚微,因为进入不了潜意识层面,形不成永久记忆。

一张一弛乃生理与心理的共同需要,长时间的松弛势必怠懈,一味的紧张必然崩溃。体力行为过繁过重人们都能理解与重视,知道如何去减负休息,但心理负重即便是到了超载的程度,也很可能被他人,甚至是自己忽视了,这便是导致心理问题与疾病的一大诱因,特别是抑郁性疾病爆发的点位。像抑郁症这种精神类疾病在七八十年代之前很少发生,即便是有,那也是在成年人当中,学生中几乎很少出现。而近些年来的低龄化爆发趋势,无一不与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错误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

我经常遇到有家长带着抑郁的孩子来找我说“老师,这孩子不想上学了,你帮我开导开导他”。每每遇到这种家长,我都有抽他大嘴巴的冲动,如果用情智双商来界定,至少在自家孩子这个问题上,双项为零。抑郁属于精神类疾病,由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处于失衡状态,体内元素分泌也会出现问题,所以,生理与心理上均有不适的反应。此时的情绪极不稳定,或低迷不振,或狂躁不安,别说是学习了,就是以往所有喜好的一切,此刻也都荡然无存了。

饿了吃饭,渴了喝水,累了休息,病了看医生,这些老幼皆知的基本常识到了心理疾病这块,似乎就变得不是病了,即便是病,也会被误认为是装的。所以,家长们关心的还是学习,还是学习成绩,如果到了这种程度,其实,家长已经病了。很多领着孩子来解决心理问题的家长,都被我排查出心理问题或疾病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家长的心理疾病治愈了,孩子的心理问题自然也就化解了。

所以,在此忠告: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离开心理健康,别说是学习了,就连本能的吃喝玩睡都难以常态化了。其实教育并不复杂,只是被很多很多的问题家长给复杂化糟蹋了!

孩子一旦抑郁了,就不要再逼迫他上学了!


孩子一旦抑郁了,就不要再逼迫他上学了!


孩子一旦抑郁了,就不要再逼迫他上学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低迷不振   抑郁   孩子   交感神经   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   体力   生理   说是   程度   家长   形式   眼睛   疾病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