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政策及产业最新进展交流

储能在双碳目标下、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发展下是未来的必选项。过去两三年,对储能方面应用场景的投资的必要性,一直站在市场的角度上看,比如在用户侧峰谷价差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市场的建设不完善,包括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和电力投资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想要依靠市场发现储能的价值和投资的机会是很困难的。从今年七月以来开始转向为政策主导。


文件介绍:

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发展指导意见:大力推进电源侧的布局,电网侧储能的布局,用户侧储能的作用。下面三个文件分别根据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电力来说,如何保障电网安全越来越重要,而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件提到了鼓励电网企业建设储能设施,在输配电侧需要去完善安全结构,认定里储能在电力可靠性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电力可靠性是和输配电侧相挂钩的,电网侧储和输配电安全性关系密切的能够进入输配电价。

分时电价文件:规定了电价如何让峰谷差更加协调,背景是现在市场机制不完善,无法让市场的价格信号去引导用户去执行自己的用电行为。尖峰电价机制,能够更好的让储能获得收益。如果分时电价不进行调整,供需调整可能会发生扭曲。这个文件给了用户侧储能大的发展机遇。

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主要指的是保障性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市前的市场化先将调控资源先分配下去,保障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到市场上去买。有了这些市场资源在市场中更加合理的使用。这个文件对新能源和市场化的储能项目提出了指导意见,对电储能的发展利好。


1、目前哪些政策有快速落地的可能性?

最快的是各个地方的分时电价表,按照目前电价机制,两三年内会落执行,这样一个稳定的周期给了投资者很好的机遇。

可再生能源储能调峰会有进一步的政策,现在是指导性的方案,每个省会订立自己的细则。

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会晚一点,至少要等到年底才会有进一步的情况。可靠性和电网侧能否计入收费电价成本有关联。


2、发电侧、输配电侧、用户侧不同的环节储能建设的进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用户侧:后半年可以加快,因为分时电价加快落地的原因,很多地方的峰谷价差就能很容易的测算,今年比较看好。

发电侧:新能源短期内不会有大规模的增长,电网规模怎么去执行是个问题,对新能源电站来讲,配置储能划不划算需要测算。火电侧的调峰调频正在紧锣密鼓去做,因为辅助服务市场的细则上,调峰调频算出来是不错的,很多发电集团正在积极布局储能项目。发电侧还是比较有潜力。

电网侧:电网公司投资的储能项目还看不到启动的迹象,投资回收是一个问题,还可能会面临监管的问题。圆网和储能一体化项目,有一点是他们不占有系统调控资源,只能自己去找调峰资源或者储能,但现在谁来批复他们是一个问题。


3、工商业储能在过去发展不好的原因?

工商业储能之前直接的峰谷价差,以前峰谷价差比较小导致没什么经济效益。


4、跟分布式光伏相比是冲突的吗?

并不冲突,是一个配置的问题,根据光伏的一个量,再去发挥储能的用处。通过配置方案的优化可以解决冲突的问题。帮助用户做电动费管理,单独的分布式光伏很难做到这一点,有了储能就会相对容易。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利用绿色电力降低碳排放,没有储能的情况下,分布式光伏上网无法进入用户自己的碳核算。在这里边还会有经济性的边界条件需要去测算,分布式光伏和储能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比较复杂。

1)除非光伏的配置已经完善到一定的程度,对于大企业来说光伏能提供的电量是有限的

2)分时电价机制是动态价格机制,光伏发电的高峰不一定是储能发电的高峰,更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光伏和储能的发电高峰不会完全匹配。


5、欧洲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比,他们存不存在储能的问题?

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两个方面:安全性、价格。德国跟欧洲大陆的电网连在一块,虽然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比例高,可以用别的国家调控资源帮助德国进行调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技术上是有一定规律的。澳大利亚用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储能能发展比较好的原因,因为电价机制不同,末端的用户电价比较高,用户使用光伏+储能比接入电网要更加便宜。


6、不配置太多储能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比例的上限?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和系统的调控资源比如燃气能不能匹配,关键不在储能。欧美国家燃气比较便宜,调控资源比较便宜,我们国家正好相反。因为我们国家煤电不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去进行调控,就把目标聚集在储能。


7、如何看待氢储的路线?

氢气在未来能源系统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没有很大的旋转惯性的情况下,能源安全比较危险。在能源多的时候把氢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通过氢燃料电机去支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在十四五期间氢储可能发展没那么快,系统的旋转电机在十四五无论怎么发展都不会少到需要大量氢这一步。氢储最大的作用就是消纳余电,只有在余电便宜的情况下,制氢的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


8、储能在电网侧、微电网侧大规模接入的话,电力物联网需要做什么配套的改造?

储能在微电网侧的作用,如果一个地区配电网已经足够坚强,做微电网的价值不高,在配电网侧去做储能需要去结合实际需求去看,电力物联网也是需要发展的,光储充和微电网能够发展起来的话,必须借助一个良好的物联管理系统去跟电力系统发生互动,比如说参与到电力系统的服务系统里去,物联网系统是一个基础。


9、储能被资本市场认为是增长最快的环节,但短期内经济性无法解决,经济性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可以让运营商更加愿意加快储能的建设?

文件看似是把新能源和储能市场化了,但是没有完全市场化,是通过预估的方式,有了这么多可再生能源之后,通过市场化去匹配调控资源。真正调控资源的逻辑,是通过市场的价格去实现的。政策还缺少逻辑配套,文件中提到储能项目将来资源怎么去利用的问题。这些项目能不能经济起来,如果市场配置进一步完善,企业如果在新能源之外还可以带来创收,自然而然问题就解决了。电力市场的配套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文件只解决了指标的问题,没有解决效益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价差   电价   德国   分布式   新能源   电网   可靠性   机制   电力   政策   文件   产业   项目   用户   系统   资源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