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史前撒哈拉沙漠上喝牛奶

史前时期在更新世的前后。撒哈拉当时并未很干燥,而是广阔的河流冲积平原。这阶段没有发现人类活动迹象,因此取名史前,北非当时有岩画图像。

科学家为古代非洲牧民的饮食和生存实践提供了第一个证据。

众所周知,畜牧业的发展改变了全世界草原上的人类饮食和社会。数千年来,放牛一直(而且仍然是)东非广大草原的主要生活方式。今天,这些地区的人们,如肯尼亚的马赛人和桑布鲁人,靠来自动物的牛奶和奶制品(有时甚至是血液)生活。整个东非区域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大量大型和高度零碎的动物骨组合,这表明牛、羊和山羊对这些古人的重要性。牛奶对这些牧民至关重要,干旱或干旱季节的牛奶短缺增加了营养不良的脆弱性,并导致肉类和骨髓营养素的消费增加。

去史前撒哈拉沙漠上喝牛奶

图:东非大草原

然而,我们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东非的人们挤奶已有多长时间,牧民是如何准备食物的,或者他们的饮食可能是由什么组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拥有了C-14010乳糖酶持久等位基因。此基因遗传,一定是由于食用全脂牛奶或含乳糖的奶制品造成的。这表明,该地区必须有长期依赖奶制品的历史。

研究人员对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四处遗址的古代陶器进行了调查,时间跨度为4000年(约5000至1200 bp),称为“新石器时代田园”,采用化学和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容器中发现的食物残留物进行了鉴定和量化。这包括提取和识别在烹饪过程中吸收到锅壁中的脂肪酸和动物脂肪的残留物。这些发现发表在今天的杂志上。PNAS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遗迹都有反刍动物(牛、羊或山羊)肉、骨头、骨髓和脂肪的加工,以及一些植物烹饪的证据,可能是以炖肉的形式出现的。

这是完全一致的动物骨组合,从抽样调查的地点。在整个时间范围内,保存牛奶残渣的陶片以低频率出现,但这与现代牧民群体非常相似,比如严重依赖牛奶的桑布鲁人,他们用陶罐做肉和骨头,但把牛挤进葫芦和木碗里,而这些木碗很少保存在考古遗址。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项工作为东非牧民食品的长期发展和以牛奶为中心的畜牧业体系的演变提供了深刻的见解。至少少量牛奶加工发现的时间框架提供了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约4,000年),其中选择C-14010乳糖酶持续等位基因可能发生在东非的多个群体中,这支持了遗传统计。今后的工作将扩大到对该区域内其他地点的研究。

领导这项研究的布里斯托尔大学化学学院的朱莉·邓恩博士说:“能够利用化学技术从罐子中提取几千年前的食品,来找出这些东非早期牧民们在做什么,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似乎能去到历史前东北大草原,能喝到牛奶,才是最令人兴奋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史前   东非   撒哈拉沙漠   肯尼亚   木碗   残留物   乳糖   组合   奶制品   牧民   畜牧业   遗址   证据   牛奶   动物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