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必经的轮回之道:“无中生有,有中化无”

东方既白 著

从老子所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整体论断以及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综合论述来看,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而又变幻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亦都要遵循“道生万物,无中生有,有中化无”的宇宙运行总法则。万物在自然界这种“有无”转化的过程又可以拆分为如下四个基本的关键阶段:即从无到无的漫长孕育期,从无到有的关键突破期,从有到有的成长发展期,从有到无的最终归化期,四个阶段整体形成一个闭环的循环过程,而在这四个阶段的整体循环过程中有三个都与“混沌无极”的“无”息息相关,且占据了整个循环过程中的几乎全部时间,而人们所能看到的从无到有,从有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只占了微乎几微的一瞬。

万物必经的轮回之道:“无中生有,有中化无”

无中生有,有中化无,万物轮回之道也

人类生活中关于“无中生有,有中化无”最浅显易懂的例子,就是我们人类大脑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和消亡的“意识”或者说“想法”,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广袤而神秘的宇宙让人目眩神迷,轻易地就能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和想要探个究竟的好奇。然而宇宙最大的神奇之处并不在于它的浩瀚,而更在于其中竟然能够诞生出具有自主意识的生命。当我们在探讨和研究宇宙中各种恢宏且神秘的存在的时候,往往会感觉人类与广袤无垠的宇宙相比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人类的意识其实是宇宙中最神奇的存在。

勿庸置疑,意识起源于物质。宇宙的诞生和近百亿年的演化,才产生了地球,地球经历了亿万年的变化才逐渐产生了生命,生命的不断进化最终产生了拥有自我意识的智慧人类。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当中是经历了无数的巧合和偶然、灾难和险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意识,其实是宇宙物质不断演化而形成的一种来之不易的结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足以堪称物质演化的最高级别型态。也许有人要问意识怎么可能是物质的形式呢,这不是违背了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了吗?其实不然,随着近些年量子物理的迅速发展,科学家发现人类的意识其实是一种退相干的量子纠缠,它是物质的基础上产生并同时具有物质的运动属性。人类的意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和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一样,是一个的的确确、实实在在的存在。

万物必经的轮回之道:“无中生有,有中化无”

意识,可能是宇宙物质最高级别的形态

人类的意识之所以神奇,最主要是它是宇宙中一个能动的存在,而不是像其它事物和现象那样是一个机械的存在。宇宙中的星系变化,黑洞演变,高能量爆炸等现象都是在宇宙运行规律的支配下机械的物质运动过程,它们不具备主动性。而人类的意识却恰恰相反,它具备主观的能动性,它能从事物的发展中找寻规律,能从自身过往的失败中总结经验, 从而更好地主观能动地去服务未来,甚至改变未来乃至改变宇宙世界。

比如我们的“意识”,可以在我们毫无征兆和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大驾光临”,可以灵光乍现,转瞬即逝,也可以如“余音绕梁”般,让我们“三月不知肉味”,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回到过去或去到未来,也可以突破宇宙距离的限制,瞬间来到宇宙中的遥远星系,黑洞的视界边缘探寻和推测事物的真相。但无论如何,它仍旧要遵循“无中生有,有中化无”的整体演化过程,所不同的只是这个过程,持续进化的时间长短差异。

亦比如说,人生在世上百年,感觉丰富而多彩,漫长而多姿,但若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相比,则如那划破长空、转瞬即逝的流星一样短暂,若再扩展到与整个宇宙的演变发展历史相比,那更是微乎几微,微不可见,进而扩充到宇宙万物每个个体的发展过程,莫不是如此。还以人的一生为例,其短则几十年长则上百年的生老病死过程,站在人类本身的视角来看,每一步都清晰可见,漫长而精彩,但若站在整个宇宙生化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一生与宇宙对这个生物漫长的等待孕育期相比,是何其的短暂,何其的有限。然而不论是人类“意识”的转瞬即逝,还是人生在世的百年精彩,亦或是宇宙星体的亿万年孤独,都跳不出老子所谓“道生万物,无中生有,有中化无”的整体演化进程,都从“混沌无极”中来,又最终都归化“混沌无极”而去,世间万物,莫出其右者。

万物必经的轮回之道:“无中生有,有中化无”

宇宙星体,也经历“无中生有,有中化无”的轮回

然而,纵观人类整个发展历史进程,除了极少数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以外,大部分人只关注这切实可见而又有限的生老病死过程,对更广阔的未知领域和整体循环过程熟视无睹。这对立志于探索宇宙深层奥秘人类起源的人类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缺憾,或者说是一种极具现实性的讽刺。

所以,学习和研究《道德经》,首先必须要着眼于万物“无中生有,有中化无”的整体循环过程,要统筹把握,前后兼顾万物进化演变过程中,关于“有无”相互转化的综合辩证关系,而这个“有无”转化的综合辩证关系又可以用 “无有状态占比图”的图表形式进行完美的诠释。在图中,那浩瀚无垠的深蓝区域正如那“混沌无极”的宇宙时空,那微不可见的绿色缝隙和两条若隐若现的边界线则是万物“无中生有,从有到有,有中化无”的全部意义。因此正统的道家思想传承人在宇宙观上都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世界的现象、具体事物是“有”,“有”是“末”,“无”是“本”,“有”是本体“无”的表现,纷纭复杂的现象世界统一于本体的“无”之上,从少数服从多数的自然规律来看下面这张“无有状态占比图”,也正好说明了世间万物“无”为“根本”,“有”为“末枝”的综合辩证关系。

万物必经的轮回之道:“无中生有,有中化无”

万物进化,有无状态占比图

因此,任何人学习《道德经》只有先领悟了这个“有无”这个综合辩证的根本宗旨,也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解他们在运动观上主张的“本”静“末”动,“无”静“有”动的综合辩证关系,甚至是整部《道德经》下经“德”篇中“无为有为”的综合辩证关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道德经》第一章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提纲挈领,谁掌握理解了《道德经》第一章的精髓,谁就把握住了整部《道德经》的奥秘,谁通透了宇宙范畴内“有”与“无”的综合辩证关系,谁也就通透了整部《道德经》的精髓及其综合辩证关系。

然而,盲人摸象和坐井观天,始终是困扰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先天性不足和天然瓶颈,既使如牛顿和爱因斯坦般建树巨大的大科学家,也不例外。

未完待续…………


本文为《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原创内容节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章内容链接:“乾坤”,《易》之门。“有无”,《道》之门也 ,敬请品鉴。

其他合作事宜,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作者 | 东方既白

十年学“易”,一朝顿悟,由“易”及“老”,以“老”解“百家”,

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研究架构新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无中生有   道德经   万物   无极   本体   转瞬即逝   混沌   有无   宇宙   漫长   事物   物质   意识   人类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