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水与文明的渊源

水文化—水与文明的渊源



什么是水文化

水文化是指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人们创造的一切与水有关文化现象的总称,包含了水利文化的全部内容。是从全社会的视野来看待水和水利的。

我们说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就是说,中华水文化是客观地存在于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的任务在于把中华文化中各个方面与水有关的文化集中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化—水与文明的渊源



水与人类文明

水文化的三种境界 ,水文化与人类的渊源。在卡西尔(现代西方哲人)看来,在对宇宙的最早的神话学解释中,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一个原始的人类学与一个原始的宇宙学比肩而立:世界的起源问题与人的起源问题难分难解地交织在一起。这位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学者,事实上揭示了一个令人醒目的文化现象:世界与人同源。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联系,似乎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纵观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消长荣枯明显影响了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显然造就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摇篮,流淌在东方的两条大河--黄河与长江,则滋润了蕴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楚文化。

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

水文化—水与文明的渊源

相关诗歌

搜寻中国的文化典籍,几乎所有史实文献,都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的内容,对"水"的描写、吟诵、歌咏,也一如那些被视为"永恒"的题材,成为世代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文学母题"。

一部中国文学史,倘从"水文化"的角度去审视,说它是渗透着"水"的精髓的人类文化史卷,亦绝非是一种牵强之谈。

《山海经》载"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民间口传文学所述,远古洪荒,洪水滔天的传说,于今看来虽是一种"神话的感知",但这种"原初层"的原始智力所独具的文化体认,仍可使我们感悟到"水文化"的内涵。

及至《诗经》时代,无论是《周南》里的《关雎》、《汉广》,《秦风》中的《蒹葭》,还是《魏风》中的《伐檀》,《卫风》里的《河广》,其写爱情、描现实、言思乡,已明显是表现出寓情于水、以水传情的文化取向,遂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

至于其后的《庄子》、《楚辞》、汉代的乐府民歌、唐风宋韵、明清小说,也莫不在描情写意上,因水得势,借水言志,以水传情,假水取韵。



水文化—水与文明的渊源

中国圣贤

细读中国的经典文学,几乎无水不写,写则涉水。水作为人的对象物,浸透着古今"智者"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人类的心理、情绪、意志以及个性、气质、人格、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同乃至意识与哲理的升华,甚而包括人生所特有的喜怒哀乐、生死歌哭,古往今来皆曾以"水"为载体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表达的是生命易逝、年华不再的慨叹心理。唐李白不满现实所发出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表露的显然是如水流般的长恨情绪,而此情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笔下又化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浩叹。至于以水诉相思,写怨女,描柔情,抒胸臆,思乡怀古,描绘战争之作,古今之例,不胜枚举。

凡此说明,"水"为"智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源泉,"智者"亦开发了"水"无穷的文化矿藏,正因为如此,"水文化"的源流才生生不息、百川汇海,在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文化中占居特殊地位并进而构成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璀璨的一页。


图文源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幼发拉底河   水文   渊源   尼罗河   巴比伦   源流   中华文化   中华   笔下   精髓   中国   智者   原始   人类   文化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