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养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养育的“能力”

双向养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养育的“能力”,而非仅仅传播养育的“知识”。那些所谓“知识”,常常只是一些育儿窍门的堆砌,既难以实施,又易于被遗忘。双向养育可以很快为家庭生活带来质的改变。它能减轻每位家庭成员的压力,使得家庭沟通更顺畅、关系更和谐,还会使孩子养成更有效的学习习惯,即使你不在一旁监督,他们也能够自律。愿所有父母都能收获幸福!

双向养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养育的“能力”

“只有在尊重个体差异、容许犯错、敞开沟通、灵活制定规则的环境中,才能让人感到自身价值所在——充满爱的家庭正具备这样的环境。”

父母耗尽心血,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有责任感的人。毫无疑问,为人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大部分父母也觉得这是最艰巨的工作之一,因为它非常复杂并且成败难料。养育孩子如此艰巨,如果结果不理想,该抱怨谁呢?

如果我们能从孩子的成长中享受更多快乐;如果孩子能够像美丽的花朵一样绽放,长成令我们骄傲的大人;如果伴随孩子成长,我们也能获得自身发展,并发现自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加成功;如果养育孩子能带给我们未曾奢望的幸福;那么,你是否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学习,将繁杂庸碌的育儿生活转变为对你和孩子都更有意义的人生旅途?

有太多专家给父母提出各种令人困惑、相互矛盾的养育建议。举个让8岁孩子收拾房间的简单例子。妈妈会说:“乔尼,你的房间太乱了。我猜你自己也有受够的时候,到时就会收拾的。”爸爸则会厉声命令:“乔尼,现在去把你的房间收拾好!马上!”妈妈和爸爸为了帮助乔尼学会承担责任,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1、◎放任式养育

妈妈采用的是放任式养育,让孩子自然成长而不提供充分指导。这种方法是假设当孩子做好准备了就能自我成长;如果允许孩子自由探索,他们就会自然地找到自己的成长道路。这一度被认为是先进的养育理念,其拥护者反对用权威惩罚孩子,提倡给孩子自己决定的自由,让他们从自己的行为的后果中学习。

双向养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养育的“能力”


放任式养育几乎注定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少有孩子能做到自我引导。孩子成长需要日常的惯例、稳定的规则、对未来的预期和与他人的边界,而所有这些都不可能自然发生。

2、◎专制式养育

与放任式养育截然相反的是专制式养育。在上面例子中,爸爸使用的就是这个方法,这也是最古老、最常见的养育方法。大部分父母都采取过这种方式。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一直牢牢管控着孩子,通过权威惩罚孩子,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规定打破规矩的后果。孩子以服从来表示对父母的尊重。

如果养育目标是让孩子学会服从命令、遵守既有规则,专制式养育无疑是最佳选择。然而这种方法养育出的孩子,创造力不是受到打压就是发展极其受限。孩子学会服从,不和长辈顶嘴,而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只具备外部驱动的人格:依赖别人的意思决定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常常可以看到,好心的放任型父母在受够孩子持续的劣行后突然大发雷霆,转而采用专制型方法。他们在眼泪和糟糕的情绪中发号施令,孩子的房间最终变得整洁。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做法最为糟糕,因为孩子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父母没有给予他们自主管理权,也没有教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卧室,从而使他们对后果缺乏预见性。多数放任型父母都不停地摇摆于放任和专制两种方式之间。他们无法为孩子建立稳定的规则,因为“指手画脚”让他们自己也感到很不自在。看看他们按捺不住的暴怒,就知道专制的做法让他们有多么不适,于是他们又回归放任的老路,直到再次爆发。

3、◎双向养育

除了放任式和专制式养育,还有另一种养育孩子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双向养育”。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解决问题的责任由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担。它既不允许孩子逃避责任,也不会巨细无遗地限定孩子行为的一切细节。采用这种方法,父亲会对8岁的女儿说:“安吉丽娜,你的房间太乱了,我想知道你清理房间的计划。”

安吉丽娜应当承担清理自己房间的责任,她需要自己决定什么时间清理以及怎样完成这项任务。如果她的方法奏效,则皆大欢喜。如果她的方法没有成功,那么父亲和孩子就要共同解决问题。“安吉丽娜,你已经开始收拾房间了,但现在还是没有完成。你的方法好像不太管用。”父亲仍然希望安吉丽娜清理完房间。这是谁的房间?是她的。谁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她。爸爸应该做什么呢?通过让安吉丽娜承担更多清理房间的工作,帮助她完全掌握清理房间的能力。

双向养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养育的“能力”



爸爸和安吉丽娜共同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最后就安吉丽娜应该如何清理房间达成共识。当安吉丽娜最后完成任务,爸爸对她报以微笑,夸奖她为保持房间整洁做出了种种努力。他不断采用这种方法,直到最后再也不用催促女儿清理房间。要想让孩子完全自主地完成任务,可能要到青春期甚至更晚。

上面例子中,父亲使用了“管教”的方法。管教,在这里是指通过理解和尊重的方式教导孩子。只有当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时,管教才能奏效。在这种情况下,管教还能加深父母和孩子的连结,帮助孩子在心中建立掌控人生的自信,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自尊。但是,管教绝非 “惩罚”。

惩罚”是通过施加身体和心理伤害的方式迫使孩子服从。惩罚者通常认为:“我懂得比你多,所以你必须听我的。”惩罚的目的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因此会忽视自己的想法而受控于外部力量,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像父母一样我就安全,如果不像父母就会有麻烦。”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惩罚会导致怨恨、报复、消极或攻击性行为。惩罚还会扼杀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惩罚会阻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与之相反,用爱管教可以促使孩子发展出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既然父母将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请采用最好的养育方式!

父母必须考虑通过什么方式将自己的见解、技能和知识作为礼物馈赠给孩子。如果是通过批评和惩罚,必将招致拒绝;如果通过爱,则将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我们应该以他人能够接受的方式馈赠礼物。

我们的目标是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其中关键在于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鼓励孩子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力更生,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和其他各种任务,过上幸福的生活。大多数孩子学会的东西远多于父母的给予。当父母使用了双向养育,会惊喜地发现帮孩子学会自立并非难事,同时还能够享受养育孩子的快乐。和谐替代了冲突。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双向   目的   例子   后果   想法   父亲   房间   爸爸   父母   规则   能力   方式   孩子   幸福   方法   责任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