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闭——如何与孤独症儿童有效沟通

孤独症是一种伴随一个人终生的神经发育迟缓病症,所以不论是在学校、家里还是在社会上,患者本人及家长都面临不被理解而形成巨大精神心理压力的残酷现实,由此也造成了患者症状加剧的恶性循环。

走出自闭——如何与孤独症儿童有效沟通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患者的核心障碍”,相信对孤独症稍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一很权威的论述。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把“提高其社交技能”作为孤独症康复教育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当然,从理论上我们是可以这么做的,但要具体实施起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新状况、新问题,也会如人所愿地不断翻陈出新。

1、言语之外的倾诉

由于每个人的天性禀赋及认知经验等主观方面的各不相同,这自然就决定了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最终所得出的结论也会迥异其趣。这一点在孤独症这一特殊群体身上,体现得就更是淋漓尽致。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即便是我们时时处处都会凭借已有经验,尽量随顺每个孩子特殊的认知理解方式来展开师生互动和康复教学,但也难保不会随时踩到灵敏度极高的情绪地雷上——而这一个个地雷的主人,就是我们的孤独症儿童。

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如何有效地找寻到孤独症孩子情绪行为问题背后的主客观刺激因素,的确是一个值得在工作实践当中不断加以摸索、提升的重大课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给一个个自伤与伤人的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的幸福童年,给学生家长和我们自己一个不断努力进取的理由。

我们有必要对“孤独症”这一特殊群体本身,结合实际康复教育经验所得,进行重新甄别和再认知。具体如下:

1.孤独症孩子是否无法与人建立亲密感及温暖感情?孩子是否会主动找寻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的成人,譬如母亲或主要照顾者?如果他有这个能力,那么他是否喜欢这种亲密的关系?

2.孩子是否会使用表情动作及情绪的特殊表达方式与别人沟通?比如使用微笑、皱眉、点头及其他的互动姿势,与别人持续进行一连串双向的情绪信息交流?

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回答如果是肯定的,那当然会大大有利于孤独症儿童情绪状态的稳定性;而如果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2、或许有益的刻板行为

自闭症孩子所存在的情绪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找到其诱导因素,从而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疏导训练的话,那么,这次要提到自闭症孩子所出现的情绪行为问题就不那么容易追根溯源了。

走出自闭——如何与孤独症儿童有效沟通

有关这种对孤独症儿童的自身发展并不构成明显阻碍的非问题性刻板行为,不管是在特教工作者还是孤独症儿家长的观念里,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尽量阻止孤独症儿刻板行为的发生。这自然就牵扯到了刻板行为的区别对待问题:对于那些明显阻碍孤独症儿童自身发展的问题性刻板行为,我们当然要进行专业性干预;而对于那些并不明显阻碍孤独症儿童自身发展的非问题性刻板行为,则没必要急于进行干预。

原因很简单,就拿我们普通人来说,你我在明白了“家里被窃走十万元的巨额财产再怎么着急上火也没有用”的道理之后,是否就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而在心理情绪上不愠不火呢?所以,不管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再怎么密切,彼此也都不能够互相替代。因此,从方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那种企图以图片提示卡之类的视觉提示方式来干预孤独症儿刻板行为及情绪问题的做法,实在是行不通也说不过去的。更何况,孤独症儿由于自身的种种限制而不能与外界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因此,他们也只能借助自己所熟悉的一套固定动作或活动次序来寻求自我安慰与自我认可了。

所以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讲,我们真的无权也不应该去粗暴地剥夺孤独症儿这为数不多的一个“心灵安抚术”。再者,从康复教育的技术角度来分析,因为孤独症儿在执行自己所熟悉的那一套固定动作或环境次序(即刻板行为发生)的时候,他们的情绪状态及专注力、大小肌肉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等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这就为我们积极地引导其学习和掌握某项训练项目及知识技能提供了极佳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将孤独症儿的非问题性刻板行为视为洪水猛兽,反而还应该尽力捕捉并利用好这个大好时机想方设法地对孤独症儿进行引导与训练。

走出自闭——如何与孤独症儿童有效沟通

总之,不管是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还是情绪行为问题,抑或是其刻板行为,我们都需要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多加引导、善于利用。这既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更是体现孤独症康教专业智慧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刻板行为或许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与交际而必须要加以纠正、治疗;可是对于孤独症孩子们来说,这种他们因为熟悉而从中获得了亲切感与安全感的所谓“刻板行为”,则需要我们进行区别对待。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益无害的非问题性刻板行为,比如到了一定时间就会主动去厕所、回教室、做餐前准备等,我们不但不能将之视为异端,反而还应该着力培养孤独症儿这方面的“良好刻板行为”。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孤独症   自闭症   儿童   地雷   次序   自闭   认知   患者   情绪   角度   家长   状态   动作   经验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