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寄语

#我在大学等你#

去年我外甥考上了大学,这是给他写了一封信,勉励他再接再厉,再创辉煌。抛砖引玉,与大家分享。以下为原文。

大学开学寄语

本想送你个手机,未果。又想给个大红包,然碍于囊中羞涩,亦未果。

遂有此信,希家书抵万金。

如果把人生分为六个阶段: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引自《易经》),那么恭喜你,你已处于见龙在田之位,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接下来则是终日乾乾。

关于此阶段,个人愚见,仅供参考,简述如下。有用,纳之;无用,弃之。

同学、爱情、专业、知识、技能、社交等这些我都不说,因事无大小,视与孰比。我想讲些较之稍大的东西,可能会给你的大学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提供帮助的东西——思想。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

大学开学寄语

一、寻找自己

回忆你之高考,挑灯夜战、晚睡早起、死磕到底、牵动全家、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终于,考了,中了,上了。

遥想吾之当年,大一入学,憧憬未来、规划人生,想必你亦如此。

这些憧憬抱负无外乎实现个人理想、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成就家族荣誉、落户大城市、找个好工作,出国去深造,诸如此类。当年我也是这样的,但在现在的我看来,这些都是自我的局限。不要背负这些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因为这些会桎梏你,成为前进时的负重,迈腿时的障碍,拓展时的局限。所谓画地为牢,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梦想、憧憬、抱负非使命,均为主观想法,个人意愿;使命则是与生俱来的、浑然天成的、自然赋予的,需要慢慢去发现,去感悟。

人来到世上是为了什么而活着,责任、幸福、意义、成就……?大多数人都是在随波逐流,不知道究竟为何而活。就像我们打开门,开始时知道要去哪里,但是大部分人好像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开着开着怕开得比别人慢,然后竟然不知道要去哪里,又像是跟随在追逐者的后面努力奔跑,不知为何要跑,但又不敢停留。因为他们缺少使命这个本、这个源,甚至在其生命中不知有之。

无论如何,生命充满了玄机和未知,充满了奇迹和希望。每个生命都是奇迹,大部分人为了吃穿住,浑浑噩噩了此一生,而一少部分人探寻生命的真谛,宇宙的奥秘,找寻真实的自己,顺其自然地承接使命。

在有限的生命里,找到自己,以及为何而来,那便是使命。

大学开学寄语

有些人的使命是寻找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答案。

有些人的使命是在大山之间,与清泉对话,与草木为伴,在日月的交替间感悟自然之道。

有些人的使命是弃笔从戎,驰骋沙场,报效国家。

有些人的使命是上医医国,宰相之才,倾其毕生。

亦有些人如路遥、陈忠实在离世前的几年找到了自己的使命,究其生命之余力完成巨制,得以传世。正如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寿。

然有些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争名逐利、争权夺力,争强好胜,失去自我,当躺在病床时,静下心来,发现所争之物皆为身外之物。顿悟之时恍如隔世,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甚憾。

更有甚者,一直在寻找别人眼中的我而不自知,自己不认可自己,更甭说找到自己,于是乎自我否定、自我矛盾、内心纠结、纠缠一世,拧巴一生。其结论是人活着怎么这么痛苦。甚悲。

寻找自己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发现自己的使命。每个人的使命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早晚之别。有些人终其一生,不知有之。在这里,使命和做自己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在做自己的过程中,完成使命,在实现使命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使命几于我们经常说的兴趣。如若找到了使命,如同树木扎了根,有了本;如同泉水开了窍,有了源。

使命是与生俱来、自然赋予的,但又是未知的,需要你去发现,去探寻,不必刻意求之,顺其自然地体悟就好。

大学开学寄语

二、做好自己

趁年轻,尽量去尝试,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更大的世界,不要狭隘地认为眼前就是全世界。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走出广阔的人生格局,才能找到自己,尝试那些此时此刻我就想做的事情,然后“傻傻”地去做,心无杂念,想做耳,如阿甘,制心一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长此以往,此乃做自己之要诀。

值大学,谈认知。待工作时、结婚前,视情况再述其余。

按照现在的模式,看看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引自《人民日报》,本科、硕士、博士有什么区别?)


大学开学寄语


大学开学寄语

世界的知识是浩瀚无垠的。小学毕业时,我们学会了最基础、最核心的那一点点知识,高中毕业时我们了解了更多,从本科开始,高中所学的知识会崩塌式遗忘,高中是最百科全会的阶段!

到了大学本科阶段,你会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对专业开始有皮毛的了解。若想继续向上钻研,就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就读期间,你会大量的阅读论文,逐渐抵达人类知识的边界,一旦到达,就会专注于此,并努力去突破它。

你耗费几年时间彻夜苦读,拼命研究,只求突破一点点小边界。一旦撼动,那恭喜,你可以博士毕业了。不过这其中的艰辛,外人是领会不了的。当然,对于你而言,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但是你也更能发现,知识的辽阔和浩瀚,更加觉得自己太无知(引用止于此)。

彻夜苦读,拼命研究的结果有二,一是幸运的话,获得一丁儿点的突破;二是发现自己更无知了,也就是说你了解的东西越多,发现自己越无知,即知道越多越无知。有点悖论的意思,但是确实就是这样,因为目前的科学和技术对于世界的认识仅仅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甚至于是管中窥豹、瞎子摸象、冰山一角(个人观点。有兴趣可看看量子力学,颠覆人的三观)。

大学开学寄语

这里的假设是人类的知识是个圆,但是设想一下,如果这个圆不存在呢,或无限大,大至无边无际、大方无隅,是否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人类的所有知识岂不是九牛一毛。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正应庄子之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故,我之观点,不求大,不求全,做自己即可。


做好自己,两个方面,身和心。

大学开学寄语

言身。无论做哪行,几乎做任何事,没有好身体,皆枉然。勤而行之: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引自《黄帝内经》)。忌: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引自《黄帝内经》)。加之运动,运动的本意是运和动。运,是静,通过静,如静心、静躺、静坐、睡眠等,锻炼的是身,强身,即强化五脏六腑的运转协调;动,是动态,通过跑、跳、伸、走等,锻炼的是体,健体,即使体有力。简而言之,运强身,动健体。身是主干,体是分支;身是本,体是末。切不可只动不静,只健体,不强身,此谓舍本逐末。以此强身健体,其他诸事可成。

论心有二。其一,我是我心中之我,而非你眼中之我,即向内求,而非向外求。

向外求:焦点是集中在别人身上,贵人,其结果是不断地猜测、焦虑与渴求。猜测着别人怎么想,怎么评价,焦虑于我这么做,别人会高兴吗,会喜欢吗,渴求他人的肯定与表扬、他人的帮助与救赎,活出来的是猜忌、对自己的不认可,处于纠结、拧巴的状态不自知、不自拔,或是凡事潜意识里在等待救世主。向内求:就是把焦点集中在自身的内省和提升,贵己,自我认同,认同那个本元的我。外部资源只是为己所需,为己所用而已。我不需要别人的表扬与肯定,因为我就是我,你表扬是我,不表扬,我还是我。活出来的是自信、是强大。向内求,博采众家之长,化为己用,更深刻地认清自己,扬长避短,自我完善(有兴趣可看看王阳明的东西)。

其二,跟着心的需求走,即跟着感觉走。

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什么在支配?有人会说,是自己在控制。非也,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但你能控制心脏跳动的快慢?调整血液流动的速度?控制肠胃的蠕动?闭目静坐时让大脑不想东西吗?显然不行。那么孰为此者,自然。看看老子怎么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大学开学寄语

因此,顺应自然,做自己,随心而动,体悟使命,行之,自然。正如《阿甘正传》中的台词:“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阿甘的使命就是just run,非跑本意,而是做自己。阿甘在不同在阶段做不同的自己,时而参军、时而长跑、时而打球,时而……,看似在变,实则不变,因为那个本、那个源没有变——他始终在做自己,从头至尾、始终如一、一以贯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无心而为,非有心为之。故,大成。

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不谋而合,可谓大道同源。

然后,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之境,用“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之法,得“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之果,大器可成。此过程,心随之沉淀下来,不急不缓、不紧不慢、不张不驰,自得。

如此,内求自得、顺其自然、勤而行之,则自然天成,谓知行合一、天人合一。岂不美哉!

大学是习术的阶段,可提高技能、拓展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致虚极,守静笃,做自己,你会发现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做最拿手,最喜欢的事情,即不用心,做到极致、止于至善,无不成功。

  有句经典的话形容大学四年: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大学四年你会在知道与不知道之间辗转,也许会发现“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其实是知道”的乐趣。


大学开学寄语

三、后话

低眸是微观世界。如果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专业都是工科,则均为术的层面(《关于选专业的几点想法》一文中已提及)。抬头是浩瀚苍穹。有术无道,止于术,因此如果将来想成为某个方面的大家,哲学(道的层面)乃必由之路。人类的历次重大变革,无不首先是思想的突破、理论的创新,其次才是技术的实现。

哲学研究有没有这个圈的问题或者圈外是什么的问题,术研究的是如何延展或扩大这个圈的问题。孰大孰小、孰高孰低,可窥一斑。

大学开学寄语

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期间还是要踏踏实实“走好选择的路,而不是选择好走的路”,先有一技之长。博士或博士之后可选择学些哲学方面的东西。

待到彼时,心里有“道”,手里有“术”,千变万化、应用无穷、如有神助,其效力自然不言而喻。

从现在开始,寻找自己,然后做自己,必有所成,亦自然天成,自然天成即大成。先做到有用,再到无用,最后体会无用之用。


大学开学寄语

说说我个人。我也是最近两三年才开始认识到活着的使命和做自己这个事。前些年,不知有之。

我活着不是为了吃饱穿暖住好,更不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亦不是活在他人眼中的我,我要找到我,那个真实的我,本真的我。说者易,行者难。其次是去做自己,最近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方面有些新的感悟,使我在看人、事、世方面有了新的视角、高度和领悟。有醍醐灌顶的顿悟,也有融会贯通、异语同源的乍现,享受其中,徜徉其中。在现实中,小试牛刀,屡有洞见,悦。


大学开学寄语

以上拙见,你若能拾得一二,进而堪用,甚喜。

词不达意,意在言外,只有身体力行,勤而行之,方能体悟其中之意。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顺应自然,笃之,行之。


大学开学寄语

#高考有话说#

#高考有故事#

#教育##育儿经#

在头条,搜高考,权威信息一手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黄帝内经   大成   大学   寄语   使命   本科   博士   阶段   自我   东西   自然   思想   发现   人生   知识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