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音乐——关于《音乐门铃》和它的作者辛丰年

人生的音乐——关于《音乐门铃》和它的作者辛丰年

音乐是个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行当,有关音乐的文章,最好还是音乐界的人士来写。眼下这本《音乐门铃》的作者,是一个没有接受过半点音乐教育的彻头彻尾的业余人士,但是我却曾在不同的场合,听到过不少专业音乐家对他谈音乐的文章啧啧称奇,褒誉有加,这是怎么回事?

老乐迷辛丰年确实是有资格谈音乐的。他对音乐的痴爱,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也不算太过分。他的家庭同音乐毫不搭界,他的青少年没有什么音乐氛围,更糟糕的是,他连初中二年级都没有上完。60多年前,他读到一本丰子恺所著音乐普及读物中关于《月光曲》的描写,心向往之,想方设法买来唱片,这一听非同小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开始了自学音乐的生涯。一开始的时候,他向同学借了一只小风琴,买了开明书店出的《洋琴学习法》和《洋琴名曲选》,摸来摸去,竟然硬是把《月光曲》给磕磕碰碰地摸出来了。辛丰年的哥哥有一把从来没有拉过的小提琴,他也拿过来,没有什么教材,就知道丰子恺《音乐入门》上提到过的“GDAE”的定弦,慢慢地也能拉一些“故乡的亲人”之类的民歌了。这还没完,他又开始自学古琴……

但是辛丰年心中还有一种更大的音乐,那是历史和理想的声音。他自学音乐,也自学唯物主义,积极参加抗日青年组织的地下活动,最终偷渡到了解放区,参加了革命的队伍。在那些艰苦转战的岁月里,辛丰年一直对他的音乐忠心不贰。那个时候,他非常相信巴托克关于民歌是音乐真正的灵魂的说法,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拿着笔记本到处采集民歌。当形势开始好转的时候,他偷偷地与尚在国统区的家里取得联系,托人把一些钢琴谱带了出来,塞进了行军的背囊。1949年,部队解放了苏州,他专程去拜访了刘雪庵先生。刘先生就是《何日君再来》的作者。那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刘雪庵先生正在苏州社会教育学院给学生讲授和声课,教室就是拙政园里一个四面环水的亭子。辛丰年立在亭子外面,一直听到下课人散,然后进去向刘先生请教,问了他一些关于中国和声的问题。在苏州他还拜访了钱仁康先生,向他借了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的谱子回去连夜抄写,可惜还没有抄完部队就上路了。

解放后,辛丰年在福州军区文化部和报社工作,他还是把省吃俭用的钱和所有业余的时间都用在了书和唱片上。文革中,因为家庭出身的缘故,辛丰年吃尽了苦头,被开除党籍和军籍,遣送回原籍劳动改造,在一个公社砖瓦厂里铲煤和拣草根,月薪24元。就在那最艰难的日子里,辛丰年依然痴心不改,竟然把电唱机的机芯藏在一只纸箱子里,辗转千里,和几张死也不肯抛弃的老唱片一起带到了改造地。我那时候有幸和他在一间颓破的草顶屋子里生活过几年,房屋的墙壁被煤油炉熏得漆黑。后来我们般出来不到一个月,那间屋子的西墙就倒塌了。我还记得,如果是上日班的话,到了晚上,辛丰年常常会拿出他自学了几十年的小提琴,拉圣桑的《引子与回旋》、德尔德拉的《回忆》、舒伯特的《小夜曲》,而窗外则会聚拢不少好奇的眼睛和耳朵。

也许是受了辛丰年的影响吧,我后来也变成了一个音乐爱好者,我也接触过不少喜欢音乐的同好,可是我确实没有遇到过一个像辛丰年这样爱音乐爱得如此深切的人。他爱乐真的可以说是爱到骨髓里,音乐是真的渗透到他的灵魂里去了。不过,即使是爱乐成痴,是否就有资格来对音乐说三道四了呢?当然不见得。音乐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它是给人“听”的,不是给人“说”和“读”的,很可能是世界上最难“讲”清楚的东西。很多谈音乐的文字,我觉得真是越说离开音乐越远。但是辛丰年的文字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拉短了我们和音乐的距离,在他的笔下,抽象缥缈的音乐变得可触可感,平易近人,让我们可以从容出入。无论如何,辛丰年的文字不是一般的文字。那是一种日常、亲切、朴素而又感性的文字,一种饱含乐音的文字。我有时会想,这样的文字固然是深厚的文史功力锤炼得来的,但会不会也是因为长期受了音乐的浸润而获得了乐器般的音色?辛丰年谈乐的文章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幻觉:也许语言文字和音乐之间的鸿沟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巨大。我们有理由珍视这样的文字。

从新世纪的标准来看,辛丰年的音乐口味不是没有问题的。他对现代派的音乐坦言“听不懂”,对某些音乐家的看法也失之偏激。由于历史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他听赏的范围不算很广,一部作品可以几百遍地听,但是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则知之不多。这里面也是有太多的无奈,因为即使是到了90年代,他还是主要依赖磁带、收音机、和自己的弹奏。还有一点有争议的是,辛丰年谈的不是抽象的象牙之塔中的音乐,在他的音乐文字中有太多的历史和个人的感受和想象。我自己算是“纯音乐”派,认为音乐最高的境界就是音乐,同其他东西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知道,辛丰年之热爱音乐,同他爱历史、爱生活、爱人类是一个意思,所以我尊重他对音乐的理解。

人生的音乐——关于《音乐门铃》和它的作者辛丰年

(《音乐门铃:辛丰年乐话》,吴维忠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丰年   德沃夏克   洋琴   爱乐   亭子   音乐   苏州   和声   门铃   民歌   部队   唱片   确实   东西   文字   人生   作者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