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乡村小学的爱情(续)

文革乡村小学的爱情(续)

《文革乡村小学的爱情》登出来以后,很多网友很关心事情的后续和L的下落,已经到了不写不足以平民急的地步,那么我就补记一下。其实后面的事情更神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的影响也更大。

没有看过《文革乡村小学的爱情》的同学,可以先点这里:

上面说的事,发生在我8到11岁的时候,也就是1972到1975年。

后来我就同父亲回到了南通城里,在中学里还是春风得意,处处拔尖,考到第二名会哭死。然后考了个江苏状元上了复旦,然后又考上了一个很有名的老师的硕士。80年代的硕士还是很值钱的,我这个专业有50个人竞争一个名额,考上后一个月可以拿到40元工资,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自我感觉好到爆。母校南通中学那时候也以我为荣,请我回去给同学作英模报告,当时那个得意啊。

有时候也会模模糊糊想起L:她现在怎么样啦?后来有中学上吗?家里会不会让她缀学?当地上中学的农民孩子都很少,要早早回家干活。女孩子也都很早婚,如果能嫁给我爸劳改的厂里的窑工就是非常幸福啦。

也许曾经的花袋变成了背上的背袋,袋里是她的孩子......

文革乡村小学的爱情(续)

荣归中学母校作报告的时候,竟然发现我在五窑公社育红小学的老师冯亚南也在南通中学当代课教师。

这是我小学里最喜欢的老师,关于他也有很多故事,以后有空再讲。他是南通的插队知青,一表人材,风流倜傥,多知多学。绝对是我小学里的崇拜偶像。冯老师教过我们语文、数学、体育。他有个著名的预言:

——严锋同学在未来一定会成为我国著名的长跑运动员。

解释一下,前一篇里我曾经写到我小学里处处拔尖,连体育也拔尖。有些人表示不相信。但人不可貌相,你不能因为一个人今天肥胖油腻,就把他英姿勃勃的少儿时代也否定掉。一个从前农村小学里的孩子体育是否拔尖,其实和先天身体素质没有太大关系,更取决于那个孩子的心理素质。我那时非常好强,非常顽强。有一次冬天跑1500米还是3000米,其他孩子到一半的时候都顶不住退下来了,只有我一个人坚持到最后。我迄今还记得当时嗓子口那种燃烧的感觉。还记得一个细节:我们当时穷,买不起运动裤,我跑的时候穿的是里面的棉毛裤,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秋裤。

但是这个秋裤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设计是前面有一个洞洞,方便小便的。

当时我把外裤脱下来后,才意识到这个要命的问题。你会说,没关系,里面还有内裤。但是——

我们小时候是没有内裤的。要么热天大裤衩子,要么冷天直接穿(有洞洞的)棉毛裤。道理也很简单:穷,省钱。

但我们的羞耻心和今天是一样的。那天情急之下,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秋裤沿腰扭转了90度,把洞洞移到靠腰那一侧。

但因为弹力的原因,洞洞会不断顽强地要回到它本来应该在的位置,所以我需要一边跑,一边关心着洞洞的状态,不断把它再扭过来。所以这次长跑,也成为我人生中最铭心刻骨的一次。

冯老师对我的那个要成为体育明星的预言,也就是在我跑完之后作出的。很可能他注意到我有多努力,所以是一种安慰和鼓励。无论如何,他是一位好老师。

长话短说,冯老师见到我也很激动。冯老师告诉我,他后来考了南通师专,也回了城,现在暂时就在南通中学教书。在那一刻,我开始对冯老师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老师才大专,我可是硕士啊,硕士。

现在想想这种优越感真是很恶心。

我就开始向冯老师询问当年那些同学的下落,某某怎么样,某某某怎么样,我悲天悯人,不胜唏嘘。

一直憋到最后,终于,最关心的......

——L呢?

在那一刻,我脑海中闪现了一个面有色斑,手现青筋,袒胸哺乳的农妇的身影。

——啊,你说L啊。

冯老师对她印象极为深刻,欢快地告诉我:

——她成绩太好了,后来到石港中学读中学,毕业考到北京一个大学,本科还没读完,就到牛津大学读博士去了。

从冯老师那里出来以后,我就告别了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农民的那种廉价的、温情脉脉的、居高临下的同情。

文革乡村小学的爱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牛津大学   洞洞   棉毛裤   小学   南通   拔尖   优越感   长跑   母校   文革   乡村   硕士   也就是   同学   老师   孩子   中学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