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世界真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也许,这世界真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在我小的时候,还是在文革时期,可以看的书很少。那时候我父亲是一个砖瓦厂的图书管理员。他凭着这一点点仅有的权利,尽可能地订购了一些科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其中有一本叫《国外科学动态》,我特别喜欢翻看,虽然大部分一点都看不懂。有一次,我看到里面讲,有一种东西叫电子,可以同时从两个门进出。

也许,这世界真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这真是太奇妙了啊。我当时就跑到门口,使劲地想象自己同时从两个门出入的情景,可是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应该怎么办。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终于梦见自己成功地从两个门中穿越。

长大以后,看了一些有关量子物理学的介绍,迷惑一点也没有比小时候减少。印象最深的是看刘慈欣的《球状闪电》,主人公的父母被球状闪电击中,瞬间在他的眼前化为灰烬,从此他开始了追寻球状闪电奥秘的生涯。逐渐地他进入了一个令人疯狂的世界。如果球状闪电是一个电子,它将呈现量子效应,那么,他父母并没有真正消失:“是的,还有人,所有死于球状闪电的人,都处于量子态,严格地说他们并没有真正死去,他们都是薛定谔的猫,在不确定中同时处于生和死两种状态。”

也许,这世界真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这听上去非常科幻,但是量子物理学的世界差不多同样科幻,同样疯狂。在中学里,形式逻辑就告诉我们:一个东西,不可能既是A,又是非A。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物体是有确定位置的(我要么在这里,要么在那里,但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是不可叠加的(我不可能同时既乘巴士又乘小轿车),是非二象性的(我的身体是固态的,不可能同时又是一种能量波)……然而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一个粒子在没有被测定的情况下,可能同时处于两个位置(所谓“非定域性”),而且可以同时处于若干种状态中。比如,粒子既是物体也是波(所谓“波粒二象性”),它甚至能与相距数光年的另一个粒子发生联系,就好像彼此正比肩并排一样。

于是,量子物理学便构成了对理性思维的挑战。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难以琢磨的、粒子的世界,一个与我们身处的世界迥异的世界……尽管我们的世界就是由这些粒子构成。可是,理智又告诉我们,世界只有一个。这真是令人抓狂,细思恐极。

也许,这世界真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也许,这世界真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也许对文学家来说,这一切并不是那么不可思议。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描写的也是一个时空错乱,逻辑颠倒的世界。在卡夫卡的《乡村医生》中,相互否定矛盾的感觉与经验套叠在一起。病人“病得很重”,“是健康的,最好把他从床上赶下来”,“也许是病了”,“已不可救药”。同样,我们在王蒙的《来劲》中看到主人公“他也就是她它得了颈椎病也就是脊椎病、龋齿病、拉痢疾、白癫疯、乳腺癌也就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什么病也没有。”

写到这里,李淼老师肯定要提意见了。他有一篇文章曾经专门谈到量子与文学的关系。他说由于量子论的难以理解,量子不仅会被一般人误用,更会被一些人文学者特别是后现代人文学者所误用。我认同李淼老师的批评,但是也想补充一句:文学未必量子,但是量子相当文学。

也许,这世界真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也许,这世界真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王蒙   量子论   形式逻辑   球状   世界   量子   科幻   物理学   粒子   物体   主人公   闪电   人文   样子   两个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