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平衡,并不在于运动


一般平衡论认为,生命在于平衡,而不在于运动——运动是为了平衡,也不在于静止——静止也是为了平衡。我平衡,故我在!任何生命系统平衡则生,不平衡则亡,新的平衡则产生新的生命。人类作为地球生命过程的产物,具有与生物圈所有生命系统同样的特征,然而,剩余智慧又使人类与其它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人的平衡总呈多元素多维度平衡的组合和链接。生命在于平衡,包括:动静平衡+营养平衡+心态平衡。

从平衡层次看,个人的平衡包含着内部结构(知行合一)、人与人之间(人我合一)、人与环境(天人合一)三个平衡层次。此“一”就是天道是平衡法则。从内外关系看,包括生态、心态、生理、心理四个方面的平衡。生态平衡——个人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平衡,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平衡。心态平衡——心与外部名利环境的平衡,包括心与心之间的平衡。生理平衡——个人内在生存智慧层面的平衡,生态决定个人的生理。心理平衡——个人内在剩余智慧层面的平衡。其中心态平衡最关键:心态决定心理平衡,影响着生理平衡,并反作用于生态平衡。

从个人与环境关系分析,个人的平衡包括生态平衡和心态平衡。“生”是生存智慧,“心”是剩余智慧,“态”是个人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名利环境。“自然我”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是生态平衡;“当然我”与名利环境不平衡是心态不平衡。一个人保持与自然环境平衡才能生理健康;保持与名利环境平衡才能心理健康。生态平衡是生存智慧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心态平衡是剩余智慧与名利环境的平衡。所谓“心态不好”是说这个人与所在名利环境不平衡,根子还在主观认识偏离了客观实在、内在结构不适应外部环境。心态反映了个人平衡生存与名利关系的修行和定力,心态修炼到家,就有平衡定力。

从个人内部结构分析,个人的平衡包括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基因注定了一个人的内在结构。求生存就是求平衡,平衡就是健康;不平衡就是病,生理不平衡就是生理疾病,源自于生存智慧病变;心理不平衡就是心理疾病,源自于剩余智慧变态;自我平衡就是恢复健康;自愈力和免疫力就是人体的一种自我平衡能力。一个人心态不平衡心理自然就不快乐。一个人如果与所在的名利环境不平衡、与自然环境不平衡,自然就没有健康、快乐和自由。可以认为,个人的所有问题都是不平衡问题——而所有的不平衡问题都得用平衡的方法来解决。

一个健康人的标准应当是同时保持“生态+心态+生理+心理”四个维度的平衡,其中生态和生理平衡与生存智慧相关联,是任何生命系统都具有的现象;心态和心理平衡与人类的剩余智慧相关联,是人特有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的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的平衡。心态平衡是个人与名利环境的信息输入输出的平衡。输入积极的暗示信息,有助于心态和心理平衡,而负能量则破坏这种平衡。生态作用于心态,心态反作用于生态;生理虽作用于心理,但心理更反作用于生理。生命在于维持生态和生理平衡,人生在于保持心态和心理平衡。

求名求利=剩余智慧×名利环境×名利资源;求存求活=生存智慧×自然环境×生存资源。生存智慧支持一个人求得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决定人的生理平衡。个人生态平衡是“自然我”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生理平衡是人体内部结构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是人体内部结构的平衡。个体的基因注定其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平衡,但基因本身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体是自然的产物,当你身心不平衡时,换一个适合自己的自然环境,融入某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可激活、唤醒生存智慧和求生本能,有利于恢复你的身心平衡。

个人心态与剩余智慧相关,剩不余智慧用于求名求利使得人心态不平衡,心态不平衡又会导致人的心理不平衡。心态是“当然我”适应名利环境的能力,心态不平衡是因为:主观不符合客观+结构不适应环境+人道不顺应天道。经常心态不平衡会改变一个人的大脑结构而导致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就是因为剩余智慧发生了变态。解决生理和心理问题都是要在适应环境和适合自己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不论适应环境,还是到新环境,心态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你无力或不屑去适应与所在的世俗环境,还不如一门心思地求取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人的生理平衡与心理平衡相互作用,生理平衡作用于心理平衡,生理不平衡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同时,心理平衡反作用于生理平衡,心理平衡有利于生理平衡,心理不平衡也会导致生理不平衡。在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中间应当还有某个“中间系统”在起作用,譬如内分泌系统。据说人体须分泌几百种荷尔蒙来维系其生理的平衡,其中部分激素的分泌水平跟一个人的情绪和压力相关,看来生命还在于荷尔蒙的平衡。“超然我”有利于人的平衡,而 “当然我”的价值取向会破坏一个人原本自然的荷尔蒙平衡。

当一个人心理长时间处于不平衡时,就会带来内分泌系统失衡,造成大脑结构的无序,进而导致身体其它组织的生理不平衡(如免疫力下降),加剧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下降。心理疾病往往会导致生理疾病,一个人有情绪和压力就应得到及时释放,不然就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所以,心理平衡对自身生存至关重要,总是不平衡的心理对自己对别人都非常可怕。而心理不平衡源自心态不平衡,心态不好是因为“当然我”太多——贪心使人心态失衡。顺其自然我、少点当然我,心态自会趋于平衡。心态不平衡本质上是主观认知有悖于客观规律。

人的行为源自于存在模式,而从存在模式到行为之间还有内在需求和不平衡两个节点,即需求导向人的行为:存在模式→内在需求↔不平衡→行为。内在需求和不平衡相互对称、相互作用,内在有需求人就不平衡,人如不平衡就产生内在需求。一个人的内在需求还与其某些荷尔蒙分泌水平相关。行为是不平衡的输出,新平衡等于满足了需求,新需求又产生新的不平衡。心态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就会做出反平衡的行为,外在不平衡行为是内在不平衡能量的释放。人如做到:感恩之心+吃苦吃亏+低期望值+高容忍度+质朴简单,则有利于心态平衡。

分析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不平衡,就能预知这个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譬如,生理不平衡就会产生求生存行为;心理不平衡就会产生求名利行为;心态不平衡就会产生痛苦行为;与他人不平衡就会发生冲突行为。浮躁是内心不平衡的外在表现,内心平衡,才能淡定自如,内心不平衡,就会心浮气躁。个人与自然不平衡,就会自行调整生理结构去适应所在生存环境。你与名利环境不平衡,也会调整自身心态结构来适应所处的社会生态。心态和心理失衡的人往往会输出可怕的反平衡行为。生命在于生态平衡,生活在于心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生命   生态平衡   自然环境   不平衡   名利   剩余   生理   心态   生态   需求   智慧   自然   结构   环境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