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点理论:凡事都有重点


一般平衡论认为,系统都有自己的对称方,在对称的系统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媒介,这维系系统与系统之间平衡关系媒介的输入输出参数就是平衡点。凡是平衡的事物之间必定存在一个支撑点,这个支撑着系统保持平衡的关键因素就是平衡点。阿基米得说的那个撬动地球的“支点”就是平衡点。黄金分割点0.618就是“美”的平衡参数。凡存在的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平衡点。我平衡,故我在!凡存在的系统必有一个平衡点,如果失去这个关键因素的支撑,或改变媒介的参数,原有平衡体系就会随之改变。

平衡点理论是分析和建立事物之间平衡关系的工具,它既可用于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也可用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就是平衡,事物的存在和联系的背后是平衡问题,而平衡点就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之间的关键因素。事物之间有联系才有平衡,但事物为平衡而联系,非为联系而联系。平衡点决定系统之间联系的性质,只有存在平衡点才可维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反之,只要这两个系统是平衡的就必然存在着平衡点。同理,只有存在平衡点才会有系统与环境的平衡,改变原平衡点(它们之间的媒介参数),就会形成新的平衡。

凡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平衡关系:一是“二元平衡”——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譬如:道家讲阴阳平衡、纵横家讲捭阖平衡。二是“多元平衡”——多个事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所谓“处理好AB之间的关系”就属二元平衡关系;“处理好ABC之间的关系”(三个事物以上)就属多元平衡关系。事物之间有平衡关系就有平衡点,且总会自然而然地趋于这个平衡点。处理好事物之间平衡关系的关键就是找到并保持这个平衡点(媒价及其参数),难就难在多重冲突、多个难题之间寻求平衡点。

通过分析平衡点,找到支撑平衡的关键因素,发现平衡媒介及其参数,就好比得到进入系统奥妙之门的钥匙,为我们认识系统的存在、性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切入点和方法。有时“小力量”如果用对了地方就能够产生“大作用”。“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阿基米得说的这个“支点”就相当杠杆系统的平衡点。“一把钥匙”之所以能“开一把锁”,是因为这把钥匙与所开的锁有一组平衡点。系统为了获得有利于生存的新平衡,也可以通过改变平衡点来打破原平衡,不破不立,先破后立,通过设置新平衡点,建立新的平衡。

天地万物的平衡离不开自然力量的作用。天地万物的千变万化,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的相互作用。引力是天体之间平衡的媒介——宇宙天体之间靠引力和反引力来维系彼此的平衡,天体的质量越大其引力也越大。弱力和强力在宏观世界中不能直接观察到,只有在微观世界即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中才显示出来。弱力在中子及其它粒子衰变过程中出现。强力是夸克之间平衡时的相互作用力,强力使夸克组合成强子。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等都属于不同层次物质求存在的一种自然力量。

宇宙天体间的平衡点表现在“力”——引力和反引力上;空间时间的平衡点表现在“中”——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先后来去;生命系统之间的平衡点表现在“量”——相互在质能、时空和信息上的平衡;家庭(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平衡点表现在“情”——情感上的平衡;非血缘的人与人之间的平衡点具有“情”和“利”的双重性;社会中的人群或组织间的平衡点表现在“利”——利益、契约上的平衡;社会经济的平衡点表现在供应与需求的平衡;个人生理的平衡点表现在输入与输出的平衡;个人心理的平衡点表现在现实值和期望值的平衡。

在名利场上,不同名利系统之间的媒介是利益,平衡点(参数)就是利益的大小。国家作为一个特殊的名利系统,国家之间的平衡点主要表现在利益和实力上,如利益、安全、军事、外汇、贸易等方面。一个国家内部的平衡媒介除利益外,还主要表现在区域、民族、阶层、资源、意识、文化、财政等方面的平衡。国与国之间利益平衡就会友好,不平衡就会冲突;相互平衡就有和平,不平衡可能就是战争。所谓求同存异的“同”就是相关方的平衡点。

各种名利系统之间平衡的媒介必然是利益,而利益往往表现为某种具体的交易,交易的价格参数就是双方的平衡点。价格的实质是交易双方利益的平衡,是相关方利益最大化的平衡。价格不仅是交易双方博弈的结果,也是利益各方博弈的手段。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称,那称砣就是利益的平衡点,只有找到一个都认同的价格(平衡点),交易的双方才能成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的平衡总是以某个“价格”作为平衡点。双方心目中相互认可的那个“价格”就是双方的平衡点。平衡点也是相关方博弈后的一种平衡。

企业作为市场上的一个名利系统,其平衡点表现在内部结构、企业之间、企业与环境三个层面。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找到平衡点,一家企业才能存在和发展。企业之间的平衡点就是利益,常表现为双方交易的价格参数。企业与环境的平衡主要表现在市场、客户、供应商、法规等方面。企业内部结构的平衡主要表现在股东间,股东与经营者、员工之间。企业如果资金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财务不平衡,当资不抵债时就会破产。

家庭和个人作为名利场上的名利系统,一个家庭与所在社会环境的平衡点表现在生存资源上;家庭内部成员的平衡点则主要表现在“情”上;而家庭之间的平衡点则表现在“利”上。个人与组织的平衡点表现在名利上;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平衡点更多表现在获取生存资源和名利资源上。人与事的平衡点往往取决于人的核心需求,人之所以要做某件事,是为了满足他的某种需求。平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标准,而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平衡点取决于他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子思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中庸之道是求得事物之间平衡点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致中和”相当于系统之间到达了平衡点,系统找到了自己的自然位置。

三我一体理论认为,个人是一个最基本的名利系统,不同的“我”有不同的平衡点,不同的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平衡点。“自然我”的平衡点是生存;“当然我”的平衡点是名利;“超然我”的平衡点是无我,往往以某种超然于名利的信仰作为精神支柱。道家的平衡点是“无”,儒家的平衡点是“中”,佛教的平衡点是“空”。个人的生存离不开这些平衡点,每一个人活着都有各自活的理由。人生就是要在“三我”——生存与名利之间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平衡点。通过这个平衡点就可以观察到一个人属于怎样的“我”。

第二存在模式下人与人之间的平衡点是双方名利交易的参数,具体地说,“名+利+情”和“权+钱+色”已成为人与人之间天平上的砝码,平衡点就是这六个砝码的轻重。双方的价值取向和期望值决定着这六个砝码的参数,只有这些参数在双方可以承受和接受的范围内才能维持原有的平衡。但是,仅依靠名利来支撑和维系的人际平衡都是不可持续的,当某个参数达不到期望值时(如一方不可接受),原有的平衡关系就会崩塌。平衡参数会因个人的价值取向、期望值高低及其评估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总之,凡平衡的系统都存在着平衡点,第一存在模式下的自然界以“质能+时空+信息”为媒介来维系自然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二存在模式下的人类社会以“名+利+情”和“权+钱+色”为媒介,来维系相互联系的名利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这些维系系统之间平衡媒介的参数——平衡点往往嵌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系统往往通过反馈机制来寻求相互之间的平衡点。人心在“虚+静”态才能吸收宇宙的能量,而心在“满+躁”态就会耗散自身的能量。平衡点决定着系统之间的性质和存在,分析和解决不平衡问题就是要从平衡点入手,它好比一把打开“众妙之门”的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夸克   平衡点   天体   期望值   引力   名利   媒介   凡事   强力   事物   利益   参数   重点   理论   关系   价格   系统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