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思维:客户满意度——期望值的应用


审计师应以客户为中心,关键是要了解你的客户,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客户满意度与审计师专业能力成正比,与客户的期望值成反比。客户的期望既是审计师的工作目标,同时客户的期望值也有个适当的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一方面要提高审计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沟通使客户保持适当的期望值。

客户重在审计结果和性价比,审计师重在工作过程和人工成本;客户看重产品的功能和价格,审计师更看重客户满意度。过程决定结果,结构决定功能。价格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市场价格反作用于成本,审计师只有提高效率,才有市场竞争力。审计过程、产品结构和成本都取决于审计师的思维。所以,审计思维方式不但是审计效率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

审计思维15:期望值与满意度

审计师与客户的关系有两个关键指标:首先是期望值大于0,如此才会有委托关系;第二是实现值与期望值之比大于或等于1,即实现值高于期望值,此时客户就满意。当双方相互的期望值都大于0、满意度大于或等于1时,即相互感到“满意”时就是双方的平衡点。审计师的实现值愈是大于客户的期望值,客户满意度的就愈高。与客户关系总是从期望值开场,以实现值收场,实现值大于或等于期望值是理想的结果。

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一是提高自身的专业实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二是提高沟通艺术,根据实际调低客户期望值。期望值是客户对未来利害的预期,利害是一种与人期望值和满意度相对的主观感受,实现了期望,人就感觉到“利”,未实现就会感到“害”。满意度大于1时感觉为“利”,小于1时感觉为“害”。期望值的高或低是相对实现值而言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属于适当的期望值,而不切合实际,即使通过努力也实现不了的目标就属于高期望值。

人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趋利避害,期望值就是人家估计你未来可能带给他的利害。客户对你的期望值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期望值大于零——对你抱有希望,说明你对客户有价值,有用的你肯定受欢迎。二是期望值等于零——对你毫无希望,说明你对人家已没有价值,没有人愿意搭理一个无用的你。三是期望值小于零——说明你成了别人的绊脚石,此时的你在别人心目中呈负价值。

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目标能够实现的估计。客户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对对方期望值平衡基础之上的。适当的期望值是人际平衡的基础,高期望值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不平衡。过高期望值往往实现不了,其结果就是心理不平衡,以及种种负面情绪。如果客户对你的期望值过高,当你无法满足对方的期望时,肯定就会对你不满意。

要适时调节对方的期望值,懂得人际交往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同样东西的价值与他的喜好和需求成正比,与他的期望值成反比。雪中送炭之所以见情,正是因为他的期望值低。自己平衡的原则是保持低期望值,而与客户平衡的原则是不可吊高对方期望值。高期望值是到时实现不了或兑现不了的目标和承诺。期望值越高,边际效应越低。人与人之间建立在高期望值基础上的关系是不可持续的。

承诺的事应留有余地,给对方的期望值宁低勿高,先低后高,宁可高估他人,也不可被他人高估。不可轻易对客户作承诺,承诺前你是主人,承诺后你就是奴隶。许诺由低变高易,由高改低难,所以说一诺千金。老子说:轻诺者必寡信。黄石公说:多许少与者怨。轻诺、多许等于叫人高期望值。轻诺的结果必是吃力不讨好。

客户对你的期望值就是你在人家心目中的未来估值,与人相交既要让他人看到希望,又不能被寄于过高的希望,希望愈大失望就愈大。待人处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留有余地,包括许诺别人的好处同样要“有余不尽”,不要被人寄于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低期望值应当以别人不失望为底线,如果人人对你都感到失望,即对你的期望值为零,就没有人愿与你交往了。大家都对你不抱有希望,你就很难立足。客户对你的态度或容忍度主要取决于对你未来的期望。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相互期望值×相互容忍度。

运用上述期望值、满意度和平衡点原理,分析一下,你之所以受到客户的欢迎,那是因为人家对你的期望值大于零。如果客户对你不满意,那是因为对你的期望值超过了实现值。价值与满意度呈正相关,满意度和获得感与期望值呈反相关,只有保持低期望值才会有高满意度,而满意度决定价值——客户满意你才有价值!

客户关系就是寻找和维护一个双方都认同的平衡点[1]——寻求一个彼此都能接受和满足的期望值。低期望值有利于平衡,高期望值有害于平衡,无期望值也就无所谓平衡,负期望值当然就不平衡。客户对你有期望但又不过高,理想状态是实现值略高于对方的期望值。期望值往往取决于对参照系的选择——期望值源自于某个参照系。

如何调节客户对自己的期望值,是建立和保持与对方平衡关系的重要艺术。期望值这个东西,由低到高易,从高调低难,所以,客户的期望值一定要先低后高,宁低勿高。所谓做人做事留有余地,也是指给别人的期望值要留有余地。所谓“丑话说在前面”、“先小人后君子”、先苦后甜、先严后宽等,目的都是调低他人期望值。通过改变对方不切实际的参照系,是调低对方的期望值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审计思维16:时空两极分析法

系统之间都有着在同一时间内的横向联系,及在同一空间内的纵向联系:空间是一切具体场所方位——特点是广延性和三维性;时间是一切具体时刻——特点是持续性、一维性和不可逆性。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所谓“极”应分别包含着时间维两极和空间维两极。

时空两极思维的价值在于有助审计师对“极”的认识——“极”在时间维与空间维的对应关系。审计师审计最难的莫过于审计风险与客户满意的平衡问题,而平衡就是把握好“度”,只有认识了“极”,才能做到不过“度”。老子说的“知止”意在不过度,“止”和“度”都是相对“极”而言的,知止可以不殆。审计师只有知止+有度,才能平衡审计风险与客户需求的关系。

此分析模型从时间维上的“极”+空间维上的“极”,及其相互的因果关系中去认识事物。“极”本是自然客观存在,从审计风险计议,审计师得学会用两极思维来识别、评估和应对极端情况下的风险。直指事物两极,穿透运行过程。凡事先思考衡量“极坏”之害能否承受,“极好”之利又当如何,权衡利害轻重,然后执其两“极”而用其中,利害相权而取轻重。

事物的运化都有着各自的时间两极和对应的空间两极。“极”是事物运化过程中的转折点,其中有害的那一“极”就是底线思维的“底”。底线思维仅关注“底极”,而两极思维则关注“底极+顶极”。极点是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事物运行到了极点,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底线思维就是不求“最好”,但要想到“最坏”,做到有备无患、守住底线。审计师学会运用两极思维方法,有助于认识事物本质,增强平衡定力,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审计思维:客户满意度——期望值的应用


[1] 人生坐标有两条曲线:一条是能力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另一条是欲望线,知止不殆+知足常乐。这两条曲线相交就是快乐或痛苦的平衡点和分界点。让客户满意就是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控制客户期望值,并使两条曲线不产生相交。审计师自强厚德÷客户知止知足=客户满意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期望值   思维   参照系   留有余地   平衡点   两极   利害   客户关系   底线   事物   目标   价值   客户   关系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