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的若干问题

07.7 语言文字和各学科存在的若干问题


首先谈谈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来解说逻辑并不是非常容易的问题,其原因很多。比如,人们通常都是在常识上进行一系列逻辑的推导,当把一个常识作为真理的前提下,所推导的逻辑的准确性不会超越那个常识。然而常识往往有很顽固的积习错误。其次,在文字的语义上也经常不由自主地带来沟通上的误解,这是人类对文字历史文化的定义模糊产生的原因,也是最难于根除的原因。

在此,把“意识”一词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唯物?唯心?中性词?名词?恐怕很难获得任何语境、任何人都能够接受的明晰定义。

定义一个词,必然要采用其它词,而其它词又必须给与定义,这样就进入的鸡生蛋,蛋生鸡的无穷循环,特别是中国文字,一词多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国人的思想的变换是极其快和不同的,也就是说,国人的聪明和变化和国文的特点是不是有着密切相关,我也不知道,随意瞎蒙。

回到主题,我们用最少的名词、最简单的名词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只要看看(11+101=112)(十进制)或(11+101=1000)(八进制)这道数学等式相同的左边存在右边两个不同的“正确”答案,要不要定义就明白了。如果连简单的数学等式都要定义,那么,名词要定义到那里才达到终点?没有定义是因为我们认为当然的定义。已经把自己的习俗认为的当然,例如我们当然认为(11+101=112)是正确的,(11+101=1000)是不对的,除非注明它是八进制运算。

往往很多词汇、语义、文字的语意是模棱两可的,是随环境、习俗、文字的段落的动态而变化的。语文不可能对所有的文字、语句都做必要的注明。

因此对意识的分析:关键在于一个“分”字:就是把意识分解为物理部分和非物理部分的两个内涵。物理部分是属于动态的“意识过程”,而“意识内容”是非物理部分的,纯属“精神”的范畴。通过这样的“分”解,就比较好解析出意识具有两个基本内涵,一个是物质属性,另一个是精神属性。

这样的分析可能会被一些读者讥笑为咬文嚼字的老学究。然而,对于追问真理和逻辑,定义词汇的内涵,自然逻辑的合理性才可能严密,这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我们需要有更细腻、更准确、更严密的逻辑对一些关键词汇的表达和解析方式,关于语言文字对逻辑表达存在的问题,我在正文“语义”的部分中将会有详细的说明。这里仅仅用上述例子说明对一些重要词汇的再准确定义和分析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语言文字   等式   语义   严密   词汇   名词   内涵   逻辑   定义   意识   常识   物理   两个   原因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