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形态:气态(最广)、固态(最小)、液态(最多、水圈的补给)。

2、水体分布: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

必修一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陆地水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总量占全部的3.47%。

3、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4、水体联系:相互补给。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

必修一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5、河流的补给:

必修一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河流在枯水期,由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河流在丰水期,由河流水补给地下水。从全球范围来看,主要以雨水为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

A.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B.陆地内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成降水后仍然落到大陆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海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面。

2、水循环的过程

海洋面蒸发——水汽输送(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陆地降水——地表径流(陆地流向海洋)——下渗——地下径流——海面降水——植物蒸腾

必修一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3、水循环动力来源:太阳辐射、重力。

4、水循环的意义

A.维持全球水动态平衡(水量平衡器)

B.更新陆地上淡水资源(天然淡水制造厂)

C.调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平衡(大自然空调)

D.塑造地貌(地形塑造师)

E.海陆联系的纽带

三、课外补充

1、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河水沉积作用的结果。

2、修建水库可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可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布。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A.水利措施中修建水库、塘坎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B.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大降水量。

C.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水循环   冰川   水圈   枯水期   径流   水体   水汽   地下水   自然界   海面   陆地   淡水   上空   河流   海洋   面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