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基础知识

前天买了一本关于公文写作的书,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公文的知识。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各个部门、机关、单位或企业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格式并经过一定处理后形成的书面材料和文件。是活动主体在公务活动中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格式的文件。

公文的特点和作用

公文的特点

  1. 公务性。公文主要用于处理公共事务为内容,反映和传达的主要为公务信息。
  2. 可靠性。公文必须真实可靠,不能有任何虚假和错漏。
  3. 特定性。公文的作者是特定的,必须由法定的作者拟定和发布。公文行文对象具有特定性,不同的公文其受众不同。另外公文处理程序也是特定的,其过程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
  4. 实用性。公文具有其明确的写作目的,主要是针对实际问题而制发的。
  5. 时效性。公文都特别要求迅速及时,超出一定时间范围其实用价值可能会减弱或消失。
  6. 规范性。公文从起草到成文都要遵循相关规范化制度。

公文的作用

  1. 规范约束作用。公务员通用公文大部分用于上传下达信息,一旦制发生效就必须落实执行。同时公文还有相关文件来专门维护其权威性,因此它是一定范围内人员行动的准则和规定,具有明显的规范约束作用。
  2. 依据凭证作用。公文反映了发文单位的意图,具有法定效力。是收发机关做出相关行动的依据。同时公文的作用完成后还会整理归档,作为其他工作的凭证和参考资料。
  3. 沟通联系作用。不管是机关还是企业,都可以用公文来联系和商讨工作、传递和反馈信息。公文是行为主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另外公文还有组织协调作用,即可以通过公文来调整和改善行为主体间的关系,使其有序、和谐。最终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公文的分类

以行文关系分

  1. 下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该类型公文可以逐级行文,也可多级行文。
  2. 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发送的公文。该类型的公文一般不可以越级行文。
  3. 平行文。同级机关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往来的公文。

以性质作用分

  1. 指令性公文。上级对下级工作的部署、指导等采用的公文,带有一定强制性。
  2. 报请性公文。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或请求指导等的公文。
  3. 规定性公文。对某项工作作具体安排的,具有直接明确规范要求的约束性公文。
  4. 告知性公文。用于公开发布事项的公文。
  5. 计划性公文。用于对一定时间范围内工作安排的公文。
  6. 实录性公文。对有关情况进行记录整理的公文。

以收发来源分

  1. 外发公文。即本机关向外单位发出的公文。
  2. 收入公文。即本机关收到的由外单位发来的公文。
  3. 内部公文。即机关制作并在机关内部使用的公文。

按秘密程度分

  1. 绝密公文。最长保密期为30年。
  2. 机密公文。最长保密期为20年。
  3. 秘密公文。最长保密期为10年。
  4. 普通公文。不涉及任何秘密,无保密期。

另外,按照公文的紧急程度可以分为特提公文、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和平急公文。

公文的拟制和办理

公文拟制

公文的拟制涉及到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三个环节。

公文起草要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文种要正确,格式要规范,起草过程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在审核时要注意内容合法合规,要判断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最后发文时应由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若是联合发文则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公文办理

公文的办理涉及到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三个程序

收文办理的主要程序有: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和答复。

发文办理的主要程序有:复核、登记、印制、核发。整理归档

公文最终整理归档时要注意,若是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公文,则原件由主办机关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印件。若机关负责人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机关归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公文   收文   范围内   发文   下级   公务   上级   基础知识   主体   最长   负责人   作用   机关   秘密   程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