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拍卖盛况

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方出产大量的艺术家,然而只有文化积淀深厚加之富庶的地方才会有艺术的繁荣,古来如此,今也如是。历史上的扬州是文人辈出的地方,诞生过许多艺术家,也是中国南北经济交会的中心,因此众多外地的艺术家都奔向这里。明代的书画家文徵明、沈周 、唐伯虎、 祝枝山、仇英等和清代的“扬州八怪”是明清时期扬州艺术界的代表。清代画家石涛更是辗转到过桂林、湖南、北京等地求生,最后把扬州作为自己的生存发展之地。扬州艺术的繁荣,除了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让大量儒生学子能在这里找到知音外,还在于这里富商云集,都把能结交艺术家作为雅事,不惜重金购买他们的作品,并引以为荣。富商和艺术家之间的笔会、酒会等联谊活动也甚为风行。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述及嘉靖末年各地富商竞相典藏书画古玩,“不惜重资收购,名播江南 ”。祝枝山更是“海内索书,贽币门,辄辞弗见”。 诸多有文化的富商的参与,造就了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几百年的艺术繁荣局面。多位江浙人士告诉笔者,祖祖辈辈的流传,使得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几件堪称艺术品的珍藏。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近年企业收藏简表

在北京,企业家收藏艺术品蔚为壮观,不仅有做实业的企业家业余收藏艺术品,还有人把艺术品做成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收藏企业家。堪称中国古典家具收藏翘楚的马未都,收藏了大量的古家具,其中不乏一些价值连城的黄花梨、紫檀材质的皇室古家具,他除建立了观复艺术博物馆外,还开了多家经营古家具的场所。马先生既是古家具的权威专家,同时也是一个收藏企业家。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观复博物馆

除了文化传统深厚的北京和江浙,全国许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方的企业家都有进行艺术品收藏的行为,时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表示,他2003年上任以来,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要求题写馆名的请求,其中80%都是企业界的人士。多位拍卖公司老总和拍卖师表示,2003年下半年艺术品拍卖的火爆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拍卖启动初期火爆局面情况不同的是,现在参与的大都是民营企业家。在这些从事收藏的企业家中,还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如北京企业家注重历史性,爱好古老的东西;江浙企业家偏重艺术性,喜欢书画和瓷器等;山西和东北的企业家则更多是满足自己的个人爱好,兼采博收。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观复博物馆

对于企业家广泛参与其中给艺术品带来的新气象,相关专家认为,众多来势汹汹的企业资金转入到艺术品收藏将刺激这个市场的急速膨胀,标志着艺术品投资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中,企业已经不是个人化的利益表现,而是集团化的利益需求;企业在拍卖会上的举牌也不是个人的有限的资金注入,而是集团的大量资金的跟进。这种显而易见的市场变化,使人们看到企业转向艺术品投资之后艺术品市场的重新洗牌,以及由此出现的新的市场格局。北京也一跃成为继纽约、伦敦、巴黎和香港之后的全球中国艺术品中心。中国也一改艺术品自鸦片战争以来只有外流的历史,在大量企业家和艺术品经营者走出国门收购回来的同时,2005年内地拍卖场的拍品已有60%以上来自海外。2009年至2012年,艺术品市场达到高峰,因为不少企业家的参与,众多艺术品价格过亿元,亿元作品成为一种常态。之后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这些企业家在给国家带来声誉的同时,也给企业和自己找到了一个崭新的出路。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收藏文化逐年盛兴

就当前大量企业家投身于艺术品收藏的现象,各界人士众说纷纭,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被誉为世界三大投资渠道的金融、房地产和艺术品投资中,艺术品投资的前景被广泛看好。股市曾经是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前几年诸多黑幕的曝光而导致的股市行情低迷,至今仍不见恢复,股市的风险也让企业对于这种投资心存疑虑。房地产投资经过前些年的过度投资,近期国家调控力度加大,门槛提高,利润渐渐趋薄。而艺术品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可以长久保存,因此升值潜力巨大,企业搞艺术品收藏,除了能拓展投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外,还能提升企业的形象,扩大知名度。国外诸多商界大亨,诸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福布斯杂志东家福布斯家族等都收藏了许多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他们也是一种榜样,带动着国内的企业家们。热钱难觅好出路,艺术品收藏的诸多好处使得精明的企业家对之青睐有加。一种艺术品收藏的新时尚,渐次在企业界流行起来,企业家们如今比的不是名车、高档别墅或是高尔夫球员的级别,比的是谁的艺术品更有水准,谁更有鉴赏眼光,谁拥有的艺术品更多、更好。当然,企业家们都会基于对自身企业或个人的发展来考虑,进而选择不同的艺术品玩法。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苏宁艺术馆

玩法一

投资艺术品,进军文化产业。这种企业一般实力很强,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他们把艺术品当作一种新的投资渠道,艺术品是他们投资文化产业的敲门砖。他们在熟悉艺术品投资门道的同时,了解文化产业投资规律,广积人缘,广拓门路,是文化产业的坚定看好者。他们对艺术品的投资都非常巨大,聘请相关专家做指导,投资也很慎重,一般都会选定一两个主藏方向,购买大量的名家名作。上海大藏家刘益谦自90年收藏开始,投资过百亿,藏品众多。如今已建成了龙美术馆,并拥有了几个分馆,经常举办各类艺术活动。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吴彬作品《十八应真图卷》以1.69亿元被刘益谦拍得,开创拍卖“亿元”时代。

南京天地集团除了成立了长风博物馆外,还开办了画廊,并将成立拍卖公司和图书出版机构,在此基础上打造长风堂文化产业公司。时任集团董事局主席杨休曾向笔者表示,现在是进军文化产业的最佳时机。前几年一举成功收购圆明园遗珍“猪头”“猴头”“牛头”而蜚声海内外的国有企业北京保利集团,在拥有收藏许多稀世珍宝的保利博物馆的同时,还在广州、上海、北京成立了多家拍卖公司。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杨休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2004年,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以6930万元被杨休拍走,创下当时中国书画最高价

房地产行业的金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也是中国最有影响力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的馆长,他在艺术领域引用了商业;在商业领域用了艺术,并不遗余力地推广与发展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张宝全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今日美术馆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不仅创建了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是拍卖业当之无愧的翘楚。个人也热衷收藏,泰康艺术空间即是其展示和交流场所。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陈东升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2010 年以1792 万购买了蔡国强,《天空中的人、鹰与眼睛》( 九联),230×77.5cm×9

玩法二

艺术品投资成为另一种生财之道。企业家把经营企业的经济头脑运用到艺术品投资中,一般都有很高的艺术品投资能力。

曾做服装公司的香港大收藏家张宗宪,90多岁好称“90后”,一直是中国几大拍卖公司春秋两季拍卖会的一号拍品的竞标者,这种热心的捧场,成为一道众所周知的景观。由此,研究中国当代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的历史,张宗宪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坐标。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张宗宪

玩法三

艺术品是一种业余爱好,只为了保值增值。这类企业家从事收藏一般是个人行为,艺术品是他们的业余生活调剂,是结交更多文化人士的一种方式,为的是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香港华人置业集团主席刘銮雄进入收藏将近三十年。在世界级拍卖市场上像刘銮雄这样出手阔绰,一掷“亿”金华人藏家却凤毛麟角,号称“股坛狙击手”。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刘銮雄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波普艺术大师沃霍尔的一幅肖像画被 刘銮雄以1.3亿港元购得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曾学习油画的王中军对写实油画收藏情有独钟,对陈逸飞、艾轩、杨飞云、王沂东等写实名家作品收藏颇丰,也收藏西方经典作品。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王中军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王中军满布艺术品的豪宅

新加坡籍华人企业家、联华电子前董事长曹兴诚 在艺术品收藏方面,偏好青铜器、瓷器等艺术古董收藏,价值从数千万到上亿元的古董都有,成为全球评比中重要收藏家之一。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曹兴诚 联华电子前董事长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曹兴诚先生收藏的明代田黄石雕瑞狮纸镇“玉旋”款

广达集团总裁林百里自幼偏爱画画的他近年来不断在国际拍场竞拍,花费早就超过数十亿新台币。在拍卖会上,林百里曾多次刷新了张大千画作的拍卖记录。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林百里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林百里收藏的张大千作品

以地产为主业的苏宁环球集团如今收藏了三千余件历代书画和器物作品。2017年11月25日,位于上海市普陀区苏州河畔苏宁天御国际广场的上海苏宁艺术馆了举办“博古观今 翰墨承绪”开馆大展。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苏宁艺术馆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馆藏展

新疆首富广汇集团实际控制人孙广信十几年来收藏了超过500幅近现代名家的精品书画,成立了广汇艺术馆。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孙广信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广汇艺术馆藏品

杨致远不仅是雅虎公司的创始人,曾经的互联网界华人首富,亦是中国书画的爱好者与收藏者。2000年初,杨致远从香港艺术经纪人黄仲方(Harold Wong)处购得60件作品,构成其收藏的雏形。此后,他不断扩大收藏,专注物色民初以前的古代书法作品。已收藏了的三百多件书法作品。2014年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法迹:观远山庄珍藏法书展”。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杨致远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杨致远收藏的赵孟頫《大乘妙法莲华经卷第三》局部

邢继柱经营着一家计算机集成系统公司,主要收藏藏传佛教造像。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邢继柱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924万元购得

陆汉振是金轮集团董事长他是浙江最早将资金投入艺术品的收藏富人。拍得1000多件历代瓷器、青铜、书画等艺术品后,他投入巨资五亿元,筹建了金轮艺术馆。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陆汉振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金轮艺术馆

玩法四

改行于艺术品经营,把艺术品投资当作生存立业之道。这些人过去都曾经创办过企业,并赚取了大量的资金,由于看好艺术品行业,而抽身到该领域中来。他们善于发现艺术品市场的空白点,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经营艺术品。被称为“破烂王”的赵庆伟,曾任某IT公司董事1998年开始大规模进军收藏领域,被称为收藏奇人。收购的门类包罗版画、手稿、照片和文革用品等20多种,租用了5个大型仓库。过去曾在邮品投资上获利丰厚。对艺术品投资有着独到想法的他,并不急于出手,是为了坐拥目前还没有被市场重视的收藏品的“山头”,以形成一定的垄断,进而在适当时机获取垄断利益。他热衷公益,将莫言手稿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将不少老影像和照片捐赠给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赵庆伟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崔永元

当然,以上的现象和玩法只是一个梗概,还不能完全描述当今企业家参与其中的景象和种种缘由。但对于艺术品投资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这些现象无疑是空前的,参与的人数和资金也是空前的。它能体现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它能显示艺术的恒久生命,它更能充分说明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盛世收藏。大唐中兴如此,康乾盛世如此,21世纪的中国也如此。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收藏家活动

时过境迁,企业家的玩法借鉴了其他行业的做法,甚至独创了一些组织形式。例如不少企业家做公募或私募基金,吸引资金,做大做强专题收藏和投资。例如广东企业家郑华星做起了佛像基金,2013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以2.1亿港元竞得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创下中国佛像拍卖的最高纪录,一举成名。民生银行率先发售了多支艺术品基金,而成为金融机构涉足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楷模。一些企业家则通过艺术品抵押、担保的方式,从银行直接融资。更有企业家借鉴产权交易所的方式,开设了艺术品产权交易所,通过艺术品分拆的方式,吸引中小资金投资艺术品。

艺术品收藏,企业家的新时尚

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艺术品   企业家   收藏   扬州   艺术馆   玩法   北京   中国   文化产业   董事长   新时尚   资金   艺术   集团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