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

赵兽(1912-2003),原名赵伟雄,广东省高要县人,1930年代活跃在日本和中国画坛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在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史中,赵兽的超现实主义创作仍顽强生存,堪称传奇。

艺术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当艺术家作品符合社会需要时,艺术家的声誉是不言而喻的;当作品不符合社会需要时,其人门庭冷落甚至遭遇批判、其作品不受待见以致焚毁也是自然,当然如果其作品有独创性的价值,终究不会被埋没。纵观中西方艺术史,这种艺术家不少。今天介绍的赵兽也属于此类,其多幅作品将在7月11-12日北京匡时预展上首度露面,值得期待。

少年求艺,大力推动前卫美术运动

赵兽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童年入读私塾,自小喜爱涂鸦、绘画。偶随家人看粤剧,从舞台上“大花脸”、“白鼻哥”等出场人物中判辩出忠与奸,感情上有分明的爱憎情绪。在家里常拿他父亲的卷烟纸画“大花面”,既画背插令旗的,也画头上插上鹚鸡尾的,每画一张,都十分开心。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 自画像 1996年 布面油画


少年时代,赵兽在广州的桃园糖水店做小工,收入用来进补习学校学习。1927年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图案科学习,受业于图案画家陈之佛、中国画家容祖椿。常与同学黄浪萍到春睡画院拜访高剑父,后结识方人定等人。1932年在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师从丁衍镛、倪贻德,与倪贻德同住一室,接受了洋画运动的启蒙。

1933年2月,赵兽来到东京入川端画学校。同年4月,入读日本大学艺术科,受业于日本西洋画家中村研一、藤岛武二。后来,进入东京的前卫洋画研究所,随阿部金刚等人研习前卫美术创作,赵兽对源发于法国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运动产生浓厚兴趣,并着手翻译安德烈·普鲁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小品展现场李东平、赵兽合影,原刊《艺风》第三卷第八期 艺风杂志社,1935年8月

在日本期间,赵兽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或印章使用笔名“兽”或“赵兽”。不少人以为赵兽之名是因为他崇尚西方的野兽派而得名,其实不然,“兽”之名是源自中国的古典小说《聊斋》。赵兽儿时喜欢读《聊斋》,觉得书中的鬼狐禽兽精灵有情有义,可谓“兽亦情真”,远远胜于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他认为把自己的作品以兽的面目出现于人们的面前,胜似以伪善的面目示人。自此以后,赵伟雄改笔名为“兽”。赵兽愤世嫉俗、标新立异的个性从中已露倪端。也许这名字与他的画作太有特色,自此人们只记住了赵兽这个名字。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会员,刊于《独立美术》第一期,1935年


当时,法国和日本的前卫画家相继成立了本国的独立美术协会,面对活跃的日本现代美术,赵兽等有抱负的热血青年感受到世界现代美术的勃发之势,反思国内画坛的沉寂保守,为急追西方绘画新潮流,决计把以法国巴黎为中心的近代美术运动介绍到国内。1933年开始,他们就酝酿模仿法国的独立美术,引用“独立”二字,筹备成立“中华独立美术协会”,扛起“前卫艺术的中国代言人”之旗,以新的绘画精神和文化前卫回中国掀起一个新派画的热潮。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中华旅日作家十人展”,刊于《艺风》第一卷第十期,1934年


1935年1月,赵兽在东京与梁锡鸿、李东平、曾鸣、AndreBessin等五人,于东京的山水楼发表宣言,正式宣布成立“中华独立美术协会”。提倡 “以推动祖国美术,繁荣祖国画坛为己任”的“中华独立美术协会”成为继“决澜社”之后最为重要的民国前卫美术团体。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 颜 1934年 布面油画


1934年,赵兽创作《颜》,寓意:天下舞台,各种嘴脸,粉墨登场,且看他们如何下场。手法上借用超现实主义,糅入了戏剧脸谱的中国元素。

1935年初,赵兽回国。1935年3月,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第一回展在广州净慧公园省立民众教育馆举办,除协会成员外,还邀请了丁衍镛、关良、吴琬、妹尾正彦、太田贡、鸟海青儿、井泽秋雄等人参展。赵兽参展作品有《颜》、《相会之微笑》、《冬之静物》、《危险的静脉》等。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艺风》第三卷第十期“超现实主义介绍“专号,1935年10月


1935年10月,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第二回展在上海中华学艺社举办,赵兽参展作品《鱼》、《静物》、《步行者》、《跳跃吧》等。《艺风》特别推出“超现实主义介绍”专号,会员们在该期专号共发表了9篇文章,其中包括赵兽翻译的《超现实主义宣言》。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中华独立美术学会资料,赵兽手抄



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迈向新生活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兽辗转于广东粤北山区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9月,赵兽与刘开渠、汪佩虎、方君璧、潘玉良等人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抗敌美术展览会”。1939年任职于广东省政府编译室,编译出版《敌人崩溃自供》等刊物,同时创作了一批以《任重道远》为主题的抗日宣传画。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全家合影,1947年7月


1940年赵兽任教于广东战时艺术馆,担任抗日动员剧团顾问,参加抗日话剧、歌咏演出。其后赴兴宁培训抗日宣传人员,指导绘制抗日宣传画。1944年,赵兽逃难于江西、东江一带,途中坚持创作,其间制作了一批类似毕加索青色时代画风的作品,反映民众逃难的悲惨生活。1946年,赵兽与陈雯结婚,先后育有五子一女。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 迈向新生活的一步 1949年 布面油画


1949年,广州解放,赵兽带领留东同学会成员欢迎解放军进城。这一年,他创作了《迈向新生活的一步》,反映新中国妇女冲破封建枷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迈向新生活,寻找自身价值。该作品获选参加201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展》,展出后被广东美术馆收藏。同年,创作了《土地上的争吵》,为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土地之争,实现耕者有其田而欢呼。1950年,应聘于广州市立四邑华侨中学教书。期间创作了《种族》,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阵营对垒,世界上不同种族的人民只有团结一致,携手并肩,才能抵抗敌人。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 种族 1950年 布面油画


1951年,任广州市劳动局干部,其间创作了《豢牛场》等油画作品,以及《鹅潭风景》、《珠江畔》、《工业大道的工厂》等一批水彩作品。1955年,赵兽创作了《分截人生》。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 分截人生 1955年 布面油画


历经磨难,艺术成为唯一的精神寄托

1958年,因莫须有的历史问题指控,赵兽被下放到广州市郊磨刀坑农场。赵兽不断向上级申诉,要求复查核实,但无济于事,处境日益恶化,处分逐步升级,从降级、降职到停发工资,注销粮食配额,注销户口,监督劳动,划为历史反革命分子。由此开始了一段22年的炼狱生涯,他开玩笑说自己是“被开除球籍的人”。

在这段艰难岁月里,赵兽并没有放弃创作,在无力改变命运,远离主流美术圈的时候,这些作品更成了他倾尽身心维持价值标准和人格底线的结晶。赵兽摸索出根植于自身经验和历史洞察力的现代艺术语言,他的这种隐晦的象征手法和社会批判立场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末。

1970年,备战疏散年代,年近花甲的赵兽带着三个未成年儿子,被押送到无亲无故的肇庆,夫人去了“五七”干校。赵兽除种田务农外,还做木工、泥水杂工、修路工和苦力。如履薄冰的人生境遇,没有熄灭赵兽的创作欲望,艺术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酝酿腹稿,有时直接画在破旧的木夹板上。在看不到希望,极其孤独的环境中,赵兽创作了《暮》、《老树昏鸦》(组画:《渴望》、《绝望》、《老树乌鸦》)、《圆寂——他在废字纸堆中死去》等。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与梁锡鸿在广州文化公园合影,1978年



“被开除球籍的人”重获新生,迎来新的创作高潮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让赵兽感受到了曙光,燃起了希望,1978创作了《蝴蝶与人的故事》,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的努力,才可攀上颠峰。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在美国檀香山展览上,1981年


1980年,赵兽69岁时,得以平反,组织的处理意见为:“是错案,应予以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干部待遇,恢复工资,办理退休,回城复户,过去的工资不补发,安排到疗养院疗养。”1980年12月,时隔三十年,老朋友美籍画家何铁华与赵兽、梁锡鸿在广州重逢。赵兽家的厅只有几张自制的木板凳,一个简易三脚木架上斜放着未完成的油画。何铁华要求看看赵兽的画作,当他亲眼目睹作品时,感受到赵兽几十年艰难处境和不屈不挠的创作精神,不禁谙然落泪,由衷地说,几十年的光景,赵先生还是那样的认真,令人难以想象。何铁华凝视着《种族》等件件思考深远的超现实手法作品,称赵兽为“东方毕加索”。并特邀赵兽参加主持他的画展开幕式。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与陶咏白合影,1982年


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陶咏白女士来广州调研当年“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活动,赵兽、梁锡鸿接受了采访,“中华独立美术协会”重新被学术界认识。

陶咏白的文章《走近赵兽》中有一段话,表白了赵兽的胸怀:终于在一排临街的简易老式的二层楼民居中找到了赵兽居室。在楼下约十平米的厅堂没有什么象样的陈设,简易得有点寒碜,唯有墙上的几张水彩能表明主人还是个画画人。赵兽矮小清癯,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他对我们突然造访有些愕然。问明来意,释怀地与我们谈起自己的遭遇,虽我听不懂粤语,都要经渭渔老师翻译,但我牢牢记住了他那颇风趣的一句话,他说,我当时没有地方报户口,没有地方领粮票,成了“被开除球籍的人”。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作品参与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1998年


1985年《中国美术报》报道了一个被人们遗忘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名字——赵兽,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个“失踪”的前卫艺术群体得以重见天日。此后,他的作品接连在广州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美国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相继展出,引起了美术界的强烈反应,这个“被开除球籍”的人回来了。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 太阳的影响 1990年 布面油画 66×51 cm


1985年,赵兽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对现实的反思和针砭时弊反映于画面。1990年赵兽住在香港,面临回归,港府动作频频,资产外逃,文人迷茫,高楼林立的香港,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赵兽创作了《太阳的影响》,表达了对未来的研判: 阳光将如约而至,高楼密集亦不可遮蔽,万山红遍,势不可挡。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 战争与和平(三件一组) 1991年 布面油画 47×56 cm×3



被称“东方的毕加索”,历经22年磨难的油画家赵兽作品将首次面世

赵兽 今古文明 1991年 布面油画 94×78cm


1991年,面对海湾战争,创作了 《古今文明》以及“战争与和平组画”(《海湾》、《鱼儿死了》、《嬉》)等作品,深感海湾战争是当时人类战争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新式武器最多、历史文明损失惨重的一 场战争。古代的文明是男耕女织,生态和谐,现代的文明是飞机大炮。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陶咏白在“走近赵兽”的文章中写道:赵兽虽然被世人遗忘了半个世纪,但他却从未忘却社会,他作为艺术家的心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共振动,并始终保持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敏感性,以自己的行为方式,维护着这价值取向,不弃不舍,终其一生,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从此意义上,赵兽是最后的知识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毕加索   专号   油画家   前卫   布面   作品   超现实主义   东京   美术馆   中华   磨难   中国   油画   画家   独立   美术   协会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