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2013年,在美国,一个年近花甲的华人,朝数学界扔出轻飘飘的“一页纸”,破解了一道百年的谜题,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他的论文随即被刊登在各大学术杂志,媒体闻风而动,把他的经历扒了个底朝天。

但大家惊讶地发现整个数学界是“查无此人”,这个老头在这之前没有发表过一篇相关论文,他是完完全全的“空降”。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这个引起数学界震动的华人就是张益唐,他曾流落街头,蹉跎20多年才出头,他的曲折经历堪比电影《美丽人生》。


【1】

1955年的一天早上,上海邮电科研所跑出一个面色仓皇的年轻人,妻子马上要生了,他急得满头大汗。

等他匆忙赶到医院时,妻子和孩子都已经送入病房,他长舒口气,凑上前去和爱人一起观察这个幼小的生命。

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夫妻二人高兴得手足无措,深思熟虑后决定为其冠上父母之姓,取名为:张益(一)唐。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科研人员尤为珍贵。

为了支援首都建设,这对身为通信科研员的年轻夫妇狠心离开尚在襁褓的张益唐,将他托付给上海的唐老太太(张益唐的外婆)照顾。

一直到12岁,张益唐都留在上海。在这里,他完成了数学启蒙。

60年代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第一套《十万个为什么》。

封面上花里花哨的图案吸引了不少小孩,小学生张益唐对它一见钟情,默默攒了几个月的零花钱,买了《数学》《地理》《动物》三册书。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全部翻完之后,他开始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琢磨起《数学》中介绍的数论问题。

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张益唐独立找到了好几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这是初中才能接触到的知识,他小学三年级就能自己琢磨出来。

没过多久那本《数学》就让张益唐翻烂了,他开始偷偷跑进舅舅的房间里找书看,自己在家琢磨,也不跑出去玩了,大人们都以为他越来越“内向”。

直到有一天,张益唐的思考遇到了困难,他开始和舅舅的同学你来我往的讨论时,在一旁的大人们才惊觉:这个小孩不一般!张益唐“数学小天才”的名号也就此传了出去。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没过两年,张益唐的父母在北京站稳脚跟,张父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张益唐被接到北京上初中,一家人住在清华园,那是一段不可多得的幸福团聚时光。

清华园曾被人戏言:“教授遍地走,讲师多如G”,随便一个路边除草的老头都有可能是“著名教授”,张益唐在这里如久旱逢甘霖,四处“逮捕”教授为自己解惑。

慢慢地,张益唐在清华园也打出了名气,教授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慧的小孩,引他为“小友”。

有名家大师为其引路,又有教授父亲在一边时时提点,张益唐的数学之路开篇便是火力十足,各种高配置使普通人难以望其项背。


【2】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旬的一场浩劫是无数学者文人的噩梦,张益唐的父亲也未能幸免。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他因年少时以地下党的身份参加过解放上海保护电台斗争,因此在那段特殊的时期被认定为“特w”。

幸福家庭瞬间分崩离析,张父和清华大学众多教授一起发配到江西鲤鱼洲进行劳动改造,而张益唐退学后跟随母亲一起下放到湖北干校。

14岁的张益唐从明亮宽敞的教室来到农村逼仄昏暗的泥房,每天的早起不再为了上学,而是要去割草喂猪,耳边再也没有老师的教导,他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张益唐别的什么都可以忍,但他忍不了没有数学,干校里的知识分子不少,张益唐一得空就会去听他们“讲课”。

繁忙的农活让张益唐没有时间在纸上演算找寻思路,所以他总是趁着劳作间隙冥想,在脑海里排兵布阵,直到有了清晰的思路才会舍得动笔记下来。

这个习惯被他保留下来,直到今天,张益唐最喜欢的还是独自一人漫步,在游荡中思考问题。

1974年,张父恢复名誉,一家人团聚北京,住在邮电所分配的宿舍里。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张益唐被分配到一家工厂当工人,工厂实行“三班倒”制度,张益唐有了自己的私人时间,平日里便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埋头学习,除了吃饭外几乎不外出。

1977年恢复高考,张益唐欣喜若狂,在家闭关数月复盘高中知识,报考北京大学数学系。

凭他的数学素养,考上北大绰绰有余,但因有一科没及格拖了后腿,第一年无缘北大。

当时张益唐少年大才意气风发,一次高考受挫就以为是天大的打击,殊不知多年以后,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降临在他身上,让他从天堂跌至地狱,当然,这是后话。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第二年,苦读一年的张益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数学系,一入校就被教授们奉为“掌中宝”,张益唐在潘承彪等数学大师的苦心教导下迅速成长,在各项训练中夯实了自己因为自学而不甚坚固的基础。

张益唐的成绩在同学间一骑绝尘,人们对真正的天才是无法嫉妒的,因为那差距是实实在在无法超越的

所以张益唐虽然“内向沉默”,但深受同学爱戴,大家总是聚在张益唐身边讨论问题。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在北大求学的几年,张益唐过得很充实、很舒服,是他在采访中一直感恩的一段时光。


【3】

在北大的悉心培养下,张益唐读完了硕士课程,数学系主任丁石孙(后担任北大校长)对他十分赏识,为他争取到了全公费留学美国的名额。

当时中国各科的学术研究跟国际不接轨,教授们需要紧急培养出一批赶上“国际水平”的人才。

数学方面,国际上以美国为首掀起了“代数几何”的研究浪潮,这与张益唐的爱好“数论”不在一个领域。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张益唐考虑到母校对自己的苦心教导,点头同意拜在美籍台裔教授莫宗坚门下,跟他去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希望能在几何代数领域有所成就。

当时张益唐不过30岁,怀揣着雄雄野心和国家期许,带着一个简易的行李箱只身登上飞往美国的飞机。

但他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0多年,不仅没能功成名就反而过得极为落魄,甚至差点要去要饭,然而,这其中的变故都和他的导师“莫宗坚”脱不了关系。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张益唐是“数学天才”,在代数几何方面做得也不错,但莫宗坚研究的经典几何代数与张益唐的研究方向不一致,所以美国那几年博士课程大部分是张益唐自学。

临近毕业,莫宗坚给张益唐选了一个课题作为毕业研究设计,是至今数学界都没能攻克的难关——雅可比猜想。

雅可比猜想是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

这个课题张益唐花了几个月就写出了一篇论文,证明了雅可比猜想的正确性。

此消息一出便引起数学界的地震,全世界的数学家都在研究张益唐的论文,并对这个中国天才赞不绝口。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很快,有人提出质疑,并指出论文中所用来证明猜想的基础结论从一开始便是错误的!

这个基础结论则是张益唐的导师莫宗坚的学术成果,一时间,莫宗坚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嘲笑。

莫宗坚丢了面子,转身便准备封杀张益唐,他想方设法阻止张益唐毕业,拒绝交流态度极差,张益唐孤身一人在外求学,对导师的为难一筹莫展。

莫宗坚的行为很快引起了美国数学界不满,普渡大学的各位教授联合施压,逼得他让张益唐得到博士毕业证,但“导师推荐信”他却是怎么也不肯写。

没有导师推荐信就意味着这个人私德有亏,没有一家美国的公司、研究所愿意接受没有导师推荐信的人,张益唐毕业即失业。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除了数学,张益唐一无所长,找不到工作,只能流落在美国街头。

他的朋友看不下去了,让张益唐在他的快餐店做会计,同时也端盘子、送外卖,租不起房子就睡在车里,也有时会厚着脸皮去朋友家的地下室借住一晚。

丁石孙得知他的窘况,心痛不已,给张益唐打电话要求他立即回国并许诺给他一份工作。

但骨子里的骄傲和倔强让张益唐拒绝了恩师的邀请,他毫无学术成就又名声狼藉,实在没有脸面回国。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他和家人的往来信件中从没有提过自己的委屈和挫折,但是信却是渐渐少发了,长度也从满篇文字到两句问安,最后竟然失去了联系。


【4】

在外人看来,张益唐一代天才落魄至此,实在可怜,但张益唐却在这段时间里逐渐磨平了性子,获得了心灵的救赎。

他撇开了人际交往和荣誉争夺的纷扰,专心研究他所喜爱的数论,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张益唐只要想着数学就好。

后来在北大学弟的帮助下,张益唐进入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书,他在这里工作了10年,因为一篇论文都没发过,所以他一直只是一个底层讲师。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没有任何的职称,薪水也不多,生活只是勉强过下去,但张益唐却对现状很满足。

他有条件去研究数学,也可以肆意沉浸在思考中,他多年未发论文只是无法接受“不完美”,在没能得出结果之前,张益唐不想将自己的想法宣之于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益唐坚持数十年的数论研究终于开花结果。

2013年4月17日,58岁的张益唐在《数学年刊》发表《质数间的有界间隔》,宣布自己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素数其差小于7000万。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此结果首次将相邻素数间隔下界的估计从无限大缩小到一个有限数,这个困扰无数学者200多年的难题终于被凿开了口子。

这一次没有人能找出他的错误,论文被刊在世界各大杂志,张益唐从落魄异乡人摇身一变成了数学界明星,被人追捧为数学大师。

成功之后,荣誉和钱财总是来得特别快。

张益唐凭借他的研究成果接连获得弗兰克·奈尔森·科尔数论奖、麦克阿瑟天才奖、杰出科学家奖、美国亚裔工程师学会终身成就奖。

美国加州大学聘他为终身教授,山东大学潘承洞数学研究所请他担任所长。

张益唐的人生经历被媒体大肆宣扬,很多学校希望他能演讲,谈一谈自己对数学的信念。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2015年,张益唐回到母校北大开座谈会,会上他谈起自己在美国的经历:“再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过放弃研究数学。因为我对数论感兴趣,也没有觉得有多苦”

看着台下的学弟学妹们,他饱含深情地鼓励:“不要轻易放弃,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对人生的挫折看得太重,不要患得患失。如果你真的热爱科学,就要坚持到底。”

张益唐的坚持让他成为中国继陈景润之后在数学领域具有最大贡献的人,他少年天才,却在苦难的嗟磨下隐忍至花甲之年一鸣惊人。


【5】

天赋或许可以让他拥有短暂的喝彩,但“坚持”才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

他是北大硕士,宁可在美国端盘子、送外卖也不回国,为何?

从小到大,到底写过多少次关于“坚持”的作文我已数不清,相信大家也都对这个词免疫了,它存在于口号里、文章中,但似乎从没出现在自己身上,毕竟放弃是一瞬间的事,但坚持却要耗费很久。

但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厚积才能薄发,灵感也需要平日里扎实的积累,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人这一生,心中总会有点热火,有些轻轻一吹就灭了,来去无痕;但有的始终存在苗头,生生不息。

生命承载不了太多的遗憾,如若真的热爱,便像张益唐一样坚持下去吧,皇天不负苦心人,荣耀与鲜花终将会到来。


. END .

【文| 雨晴】

【编辑| 小龙】


关注@鬼谷子思维,更多精彩人物传奇:

拥有35个博士学位的胡适曾说:跟他一比,我就是学渣,他是谁?


死后一幅画卖了35.9个亿,生前却穷困潦倒,他为什么这么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普渡   北大   数论   推荐信   代数   美国   外卖   上海   几何   导师   天才   硕士   多年   教授   数学   论文   数学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