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能力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和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15%和25%。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只有10.56%,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各地区、各类人群之间的差距还较大。

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能力

因此,《纲要》提出在“十四五”时期面向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施5项提升行动。目前有关前四类群体的讨论很多,但是如何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仍然是一个紧迫而尚未破解的课题。

  最新研究显示,数字时代的科学素质是一个多维概念,包括三个方面:公民科学素质、数字媒体科学素质和认知科学素质。公民科学素质指人们理解科学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科学对于社会意味着什么。数字媒体科学素质指人们理解科学信息是如何通过数字空间和媒体产生和传播的。认知科学素质是人们理解科学信息是如何被认知、解读和使用的。由此可见,公民科学素质是理解科学的基础知识,数字媒体科学素质是数字时代利用科学信息的技能,而认知科学素质则体现为人们能否将科学信息用于思考和行为。换句话说,就是人们要能够知道从哪里获取科学信息,知道如何判断科学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并能够基于科学信息进行决策。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科学素质如何,直接决定和间接影响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关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拍脑袋决策”,在制定政策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可想而知政策效果会如何。缺乏科学性的政策甚至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会产生意料之外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能够用科学证据说话,基于科学证据来作出决策,而不是“拍脑袋决策”。

  虽然还没有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专门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但是考虑到其地区分布、年龄和学历结构同公民群体不相上下,可以看到科学素质提升势在必行。《纲要》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并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提升来看,至关重要的是强化循证决策和科学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党的领导力和政府执行力。

  循证决策起源于循证医学,指临床医生要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证据来进行医疗诊断,而不能完全基于陈旧知识和个人经验,否则诊疗方案就可能是过时乃至错误的。类似地,领导干部在决策时也应参考科学证据,而不是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近些年来,行为科学、“助推”、政策实验室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对于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大有助益。

  参考和依据有关公共政策和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证据,可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并事半功倍地达到预期效果。当缺乏相关前期研究时,则需要考虑通过引入实验研究或专家咨询等积累证据,为决策提供辅助和参考。比如,对于一些新兴业态,不应“一刀切”地否定或禁止,而是要包容审慎地探索和论证,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 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领导干部   认知科学   科学决策   公共政策   科学性   纲要   社会科学   公民   证据   素质   效果   能力   政策   数字   科学   媒体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