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补课机构失去了空间,教育将不再狂热,回归正常

最近大家一直在讨论双减话题。取缔补课班,让很多人拍手称快。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认为虽然补课班被取缔了,但是高考还在拼搏。那么就像韩国当年那样,家教盛行,家庭教育支出不减反增。

按照正常的逻辑,中国一定会走韩国的老路。教育竞争会更加激烈,家庭教育支出成倍增长,若干年后,社会不堪重负,还得恢复补课业。

双减让补课机构失去了空间,教育将不再狂热,回归正常

但是中国的事情往往不会按照正常的逻辑进行。因为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教育的焦虑和饥渴是谁造成的?

实际上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学很少,大学生也很少。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或者上个职高中专,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压力,也不觉得丢人。对学历的需求没有那么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发现家长越来越看重学历。都希望孩子能进好大学,拥有高学历。

难道真的是社会对学历的要求更高了吗?没有。当你接触很多企业家的时候,他们都会一口同声地说:学历没有意义,学历不等于能力,我们只看能力。换句话说,社会对学历的需求并不大。

双减让补课机构失去了空间,教育将不再狂热,回归正常

当然很多人看到这里还不明白,认为这是假的,哪个工作不看学历!这就是被一般说法忽悠了。究竟是谁忽悠的这种论调,谁给家长们移植的这种观念?就是补课业。

社会有没有对学历的需求?有!不是完全没有。只是没有那么强烈。可是补课机构为了招揽生源,就得不断的扩大这种需求。家长越是焦虑,越是饥渴,补课业的利润就越高。

双减让补课机构失去了空间,教育将不再狂热,回归正常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新东方已经很有名气了。我也参加了新东方的培训。在那个班里,整体氛围就是一定得努力学英语,不出国留学对不起祖宗。出国留学之后,人生将走向巅峰。于是也拼搏了一段时间。后来没出国,发现也可以,也没有比海归差多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我才意识到,他们这种营销能力,这种创造焦虑感的能力是很强的。于是整个社会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高学历,那就山穷水尽了,那样的人生就永远不能抬头了。罪魁祸首就是补课业。而不是高考,更不是大学。尤其是大资本介入以后,利用各种广告和宣传的手段,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当补课业被取缔之后,这种焦虑必然会慢慢消退。如果家长的心态放平了,那么教育就回归正常了。当然,在一段时间内,至少两三年之内,应该不会有这么快的转变。很多家长还是会找家教。但是家教只是上课的老师,他们对于焦虑感的忽悠能力是不足的。所以慢慢地家长心态会扭转。

双减让补课机构失去了空间,教育将不再狂热,回归正常

而且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不公布中小学成绩,不排名等等。在系统内部,降低焦虑感,减压。没有补课班忽悠,对学历的热情慢慢都会冷却的。

这一次双减是一个组合拳,并不是单纯的针对课外机构。有人也说要加强系统内部的教学质量。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能提高质量,早就提高了。因为一直在努力。

也有人说补课机构抽走了很多优秀教师,其实这不是事实,这是印象。补课机构能挖走的,多半都是不在编的老师。更多的是师范学院一毕业就进补课班的。还有海归回来的。补课机构当然要塑造教师队伍的形象啦。我进北大旅游过,参加过一起北大的国学夏令营,就可以被包装成北大优秀教师。类似这样的例子会很多。补课机构制剂培训老师的能力也很强。毕竟在那里你教学上不去就被淘汰了。而一般学校,想淘汰一个老师,很难。所以补课机构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并没有什么冲击。

这一次,最重要的不是提升质量,而是降低需求。你原来月收入五千,非常不满足,目标是开法拉利。但是现在呢?你觉得生活压力没那么大,老婆孩子都挺好,五千也不错。当然这是距离,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方式,可以让心态回归。

双减让补课机构失去了空间,教育将不再狂热,回归正常

我们仔细考虑一下,身边没有学历的人都饿死了吗?都没工作了吗?收入都少吗?高学历的人收入都高吗?工作都好吗?家庭都幸福?并没有。没学历的人在家啃老的很少。反而高学历的人啃老的很多。这是社会现实,那你为什么会不赞同这个观点呢?就是被补课资本家翻来覆去地毯式的忽悠吗。

未来很多错误的说法都会逐渐消失。比如:高考是改命。教育是社会分层作用的。改什么命,分什么层啊!人家资本家的儿子,不用上小学,长大也继承父业。你学富五车也是给人打工的。不过可能没学历的去跑业务,你做研究员或者程序员罢了。收入也不一定谁高谁低。什么拱白菜,这些说法都是忽悠人,制造焦虑的说法。

双减让补课机构失去了空间,教育将不再狂热,回归正常


那么韩国为什么家教业盛行呢?这就是韩国社会结构的问题了。国小,民穷,几个大财阀垄断了所有行业。你想生存,就得依附于他们。他们要高学历,你没学历真的没饭吃了。中国不同。中国是大国,有无限的拓展空间,无限的工作机会和创业机会。而且我国也是坚决反对垄断的。一旦有这个苗头必须打掉。真正让社会充分竞争。

一个行业,有三家公司竞争,其实还是垄断,因为别的公司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充分竞争是行业的入门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所以中国社会没有那么死板停滞。你有没有学历都能找到合适的事情做。就算找不到太好的工作吃饭总是不愁的。勤劳肯干的话,刮大白一个月都能赚7、8千。

也有人说教育资源有限,这也是错误说法。现在这种资料盛行,网课满天飞的时代,你想学什么不能学?想学唱歌,在抖音里跟一个老师一年500块就能把音乐学院的所有课程学完。你想学数学,买几套大学教材,自己学呗。想找老师肯定能找到。想学知识没问题。只是看你想不想学。当然学历资源是有限的,就看你想学知识还是想混学历唬人了。

双减让补课机构失去了空间,教育将不再狂热,回归正常

未来是知识的社会,只要小时候没有被破坏成厌学的状态,发展空间就会很大。一旦厌学就完了。所以基础教育中,如果你发现孩子厌学,那就得想办法了。考试多少成绩并不重要。

只要取缔补课业,社会对学历的看法也会回归正常。中国人务实,重实际而不重虚名。

你想指望学校教学质量多好,培养什么能力,学习一技之长是不可能的。多少北大毕业生去弄脱口秀去了。要学历吗?不要。有一个人跟李雪琴说要考北大研究生,李雪琴很惊讶。她说:你莫不如放弃中间环节,直接学脱口秀。有人问:你北大毕业,从事这样的职业,不觉得可惜吗?她说:“你知道我的同学都干啥吗?都在西瓜视频加班呢!”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大学毕业以后,有学术水准的人凤毛麟角。几乎所有家长都知道多数大学生都在干啥?处对象、打游戏。不都是去混学历去吗?学什么知识,学什么一技之长。可能性非常低。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这也并没有影响中国在各个领域的进步。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国企业家创造的发展前景,跟大学教育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认清社会真正的形式以后,家长们自己就会有更广阔的教育子女的空间,有更多的办法。而不仅仅局限于升学。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框架里。甚至家长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学习什么才更重要。这样,中国各方面的文化、技术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和提升。

所以我认为这一次双减是非常有利的策略。从根上断绝了很多问题。我们拭目以待,相接一个美好的未来。当然,更多的话题,我会陆续在文章中逐渐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会带来更多的教育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脱口秀   机构   都会   厌学   课业   韩国   中国   焦虑   狂热   北大   说法   学历   家长   能力   老师   社会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