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逃的灾害——说说古时台风之事


难逃的灾害——说说古时台风之事


台风古说

根据史书记载,古代人们把台风称作“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时又改为“飙风”,直至1956年才有了“台风”这一称呼。

那么,“台风”一名是如何而来的呢?对此说法有二,第一类说法为“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粤语的“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语“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

第二类说法为“源地说”,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台湾地处太平洋与南海大部分台风路径的要冲,许多台风必要穿过台湾海峡才会进入大陆,于是趁此飓风为“台”风。

如今台风来临时,我们拥有科技技术支撑,在台风来临前或灾后重建中都能较为有余地应对。而在没有卫星和雷达的时代,台风的来临没有科学的预警,当时的人们又是如何捱过这一气象灾害呢?


难逃的灾害——说说古时台风之事


由于古代的人们只能粗略地从一些自然景象中发现飓风来临的可能性,他们只能时时观察着天象与气象,但所幸能作为依据的迹象还是不少的:“断虹现,天要变”,闽粤沿海地区流传的这一句谚语意为,当天空在黄昏时出现断虹,就预示着飓风即将来临;当高云出现,云层渐密渐低,常有骤雨忽落忽停,这也是飓风的预兆。

但气象灾害总是来也匆匆,在那个时候,有效地预防台风还是十分困难的。反倒是灾后重建还是能不断完善。


难逃的灾害——说说古时台风之事


在古代,各地官员会在台风过境后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各地受灾情况,关于伤亡人数、损失家畜、毁坏房屋等等的细节数据,再形成一个巡查报告并呈报给所属省份督抚,再由督抚上报朝廷,然后开始赈灾。主要的赈灾措施包括赈济、蠲免、抚恤、借贷、安辑和平粜等六方面。整体过程较为繁琐且时间较长,但仍能大体抚恤受灾百姓的心。

台风雅颂

《海康书事》

【宋】秦观

一雨复一阳,苍茫飓风发。

怒号兼昼夜,山海为颠蹶。

云何大块噫,乃尔不可遏。

黎明众窍虚,白日丽空阔。

《长干行》

【唐】李白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飓风呼啸

古人对台风多是束手无策,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遇上也是甘拜下风。

蒙古铁骑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几乎攻占了整个欧亚大陆,但日本这一屿确实迟迟未能得手。元朝时的“文永之役”与“弘安之役”均是对日本进行攻打的战役。文永之役前期,日本大获全胜,蒙古军乱了阵脚后决定撤退,却在撤退途中遇到了台风。此次台风影响较小,却也使得蒙古军遭受到了一些损失,最终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七年后,蒙古军又卷土重来,此次战役召集了十万大军,但僵持一个月后,由于元朝大军粮草耗尽只好撤退。不料撤退途中又遇超强台风,十万大军葬身大海,相传仅有三人乘坐小船逃回了国内。


难逃的灾害——说说古时台风之事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存在总显得如此渺小又无力,所幸现代的我们拥有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尽管如此,台风仍是一种可怕的灾害,夏季台风季来临,还望人人加强警惕,保护自身安全。

【关注微信公众号pwngweiwenhua,了解更多古文古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欧亚大陆   灾害   台风   督抚   蒙古   源地   元朝   铁骑   台湾   古时   日本   飓风   大军   气象   说法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