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记》


「鹏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记》

1、书籍介绍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在最初被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的资讯广泛收集与精心雕琢,才得以完成。

「鹏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记》

《史记》不仅在史学中的地位无可撼动,它的文学成就也是登峰造极。作为“史家之绝唱”,无论从史实、文学、笔法、立意、思想,亦或是系统上衡量,《史记》都是无法逾越之文学高峰。

《史记》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大多记录着成功人士的事迹,以及他们的生平际遇、经验得失和人生感悟,而后又深入评价了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书籍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鲜活而立体,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以人为本的纪实文字,才更能引发读者与学者之间的共鸣,还原一个丰满的历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成为了记载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鹏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记》

2、作者经历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出生于西汉史官世家,他的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为汉初五大夫,建元、元封年间任太史令、太史公,是一位博学多识的人物。司马迁年幼时期的习字读书,便是由他的父亲教导的。

「鹏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记》

后来,二十岁出头的司马迁离开了故乡龙门,去到在京城长安的父亲身边。司马谈派学有小成的司马迁遍访山河,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为协助父亲著作《史记》做了许多准备。

那么,为何要依靠游历来收集素材呢?原来在那个时期,文字记录还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而有些历史线索除了被收藏在皇家藏书阁外,更多的都流传在民间的人们口中。

于是司马迁便漫游江淮,到会稽,渡沅江、湘江,向北过汶水、泗水,于鲁地观礼,向南过薛、彭城,寻访楚汉相争遗迹传闻,经过大梁,最后回到长安。
这一路上,司马迁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纵观过山川走势,考察过自然风光,访问过历史遗迹;他还寻找过古人陵墓,收集陈年轶事,拜访过庙堂,游览过长城……《史记》一书的完成,很大部分得益于此间的游历。

「鹏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记》

3、目录梗概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鹏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记》

【 本纪 】……史记卷一至卷十二

【 表 】……史记卷十三至卷二十二

【 书 】……史记卷二十三至三十

【 世家 】……史记卷三十一至六十

【 列传 】……史记卷六十一至一百三十

「鹏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记》

4、版本优势

“百衲本”《二十四史》,是由商务印书馆于民国初年在张元济主持下推出的影印版的“二十四史”。
期间张元济耗费巨资搜访宋元善本,通过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历经十余年的努力而完成这项工作。

因各书底本多残缺不全,不得不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犹如僧侣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

百衲本对殿本、局本中的谬误有所匡正,对历史研究的功绩有目共睹,影响深巨,曾被史学界一致公认为“中国最佳全本正史”,是中国史学上的一座丰碑,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鹏为文化之二十四史」——《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史记   太初   百衲本   纪传体   司马   本纪   体例   列传   史学   西汉   史书   中国   世家   父亲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