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1. 书籍介绍

《旧五代史》为“二十四史”之一,于北宋初期开始编写,以范质的《五代通录》作底本,加上编书者对史料的熟悉,很快便成书——经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五代各自为书,共一百五十卷,纪六十一,志十二传七十七。按五代断代为书,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各十余卷至五十卷不等。各代的《书》是断代史,《志》则是五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杂传》则记述包括十国在内的各割据政权的情况。

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2. 作者简介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人。是我国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大臣、史学家。

薛居正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历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等职。太平兴国六年,薛居正因服丹砂而中毒死,年七十。追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惠。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薛居正喜好读书,为文笔落不能自休,死后其子整理手稿为30卷上奏朝廷,由宋太宗赐名《文惠集》。由他监修的《旧五代史》150卷,内容丰富,资料充实。


3. 书记评价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其时秉笔之臣,尚多逮事五代,见闻较近,纪、传皆首尾完具,可以征信。”因此,宋初《旧五代史》编成后,受到文人和史家的重视。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以及后来胡三省撰《通鉴注》”,皆从中取材甚多;北宋文坛名家沈括、洪迈等人的著作也多加援引。又因为此书修于北宋太祖开宝六年,此时南方诸国尚存,许多编者对南方史事更为熟悉,因而更多地编进了有关十国的第一手资料。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直到明清之际,史家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时,还有记载说他曾向当时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借过《旧五代史》,这足证在《旧五代史》里包含着许多南方十国的可贵的资料。

《旧五代史》也有不少缺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成书太快,因而来不及对史料加以慎重的鉴别,有的照抄五代时期的实录,以至把当时人明显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歪曲史实和溢美人物的不实之辞录入书中。如对后唐的权臣张全义,传中就大肆赞美他的治洛的功勋,而讳言其大量丑行。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4.版本优势

“百衲本”《二十四史》,是由商务印书馆于民国初年在张元济主持下推出的影印版的“二十四史”。期间张元济耗费巨资搜访宋元善本,通过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历经十余年的努力而完成这项工作。

因各书底本多残缺不全,不得不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犹如僧侣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百衲本对殿本、局本中的谬误有所匡正,对历史研究的功绩有目共睹,影响深巨,曾被史学界一致公认为“中国最佳全本正史”,是中国史学上的一座丰碑,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系列古籍使用鹏为古籍版式设计、鹏为古籍排版样式及独家鹏为仿宋字体,使阅读更加顺畅清晰。

鹏为古籍函套均为独家设计、手工制作,密封款式可全方位保护书籍;鹏为古籍为古法手工四孔线装,取用高强度丝光线,结实又美观。


「鹏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旧五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晋书   百衲本   后晋   底本   后唐   后周   王朝   后汉   史家   侍郎   成书   太祖   史学   北宋   古籍   出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