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送餐微支付年代,如何活出仪式感

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说到其性格中的另类之处,特意提及他有很强的仪式感,对书籍装帧特别讲究,常常是自己设计封面。由此想到在古代,读书前是要焚香沐浴更衣的,表明对圣人所做经典的尊敬和崇拜,是士大夫阶层的奢侈行为。 这一习俗被今人继承,据说民国才女林徽因每次在夜间作诗前也要做足仪式感,著名的《人间四月天》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的吧。

拼车送餐微支付年代,如何活出仪式感

仪式感好似非常庄重的名词,其实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小到饭桌上的碗碟摆设、基督徒的谢饭祈祷,大到过年过节的祭祖庙会、传统节庆的舞狮划船,仪式感已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繁衍生长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拼车送餐微支付年代,如何活出仪式感

仪式感是什么?1908年,法国人类学家范热内普在其《过渡礼仪》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仪式”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总是存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仪式,以便使个体能够从一确定的境地过渡到另一同样确定的境地。这种仪式以及人们从中所体验到的感受和情绪就是仪式感。

听上去有点深奥,是吗?不如换个简单的理解方式。就像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的: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拼车送餐微支付年代,如何活出仪式感

常见的仪式感来自各种节日庆典,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具仪式感的节日莫过于春节——除夕夜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孩子们收压岁钱,放鞭炮,大年初一穿新衣服,走亲戚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热衷于情人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在这些节日,准备一些专属的仪式,比如吃有节日寓意的食物,观看有节日意义的表演等。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兴起,出现了网络节日,比如今天5月21日,就是网络情人节。还有818八卦节、83男人节、1111光棍节、淘宝京东购物节……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更多仪式感。

拼车送餐微支付年代,如何活出仪式感

说到仪式感的起源,就要回溯到周公和孔子大力提倡的礼。《论语》中有不少篇幅详细描述孔子的在朝为官、接待宾客的场面,也多处提及他的待人接物、饮食起居,到处可见满满的仪式感,比如:

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托人向在外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亵裘长,短右袂);

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主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拼车送餐微支付年代,如何活出仪式感

或许有人觉得,仪式感貌似一件虽高雅却繁琐的事,做起来耗时费力,不适合忙碌的现代人,我们信奉一切从简,习惯了微博微信支付宝,热衷于解区块链和AI人工智能,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无须非此即彼,拥抱未来不等于忘却过去,实现中国梦也不必抛弃旧传统,何况我们的传统与你我一样,正在大步前行,与时俱进。即使在网购拼车微支付的时代,也可以活出仪式感。有人提议从身边小事做起:

醒来时说一声“早上好”,睡觉前一定送出晚安吻;

出门前帮他把领带调整好,逛街时记得买回他最爱的面包;

无论多忙都要一起吃早餐,周末一定与家人一起过。

拼车送餐微支付年代,如何活出仪式感

日常生活无大事,尽管琐碎平凡,也可以过得庄重而认真。为生活加一点仪式感,让每一天变成甜蜜充实的记忆、温暖长情的告白。

拼车送餐微支付年代,如何活出仪式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节庆   皮袍   仪式   论语   孔子   鲁迅   法国   情人节   庄重   境地   中国   节日   年代   阶段   传统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