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老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共弃于地也,不必藏于自。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这就是孔子大同社会共产主义理想的自我描写。这段文字有很多人读过。却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理想"。我为什么说它是共产主义理想呢?这有原文的一些关键词语为证。那就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弧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你看这是不是共产的结果。如果不是共产,谁做得了这些事?如果你还不信这是共产。请继续往下看: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自;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不是在说:收获的劳动果实归于社会?努力工作不是为自己,都是为社会。这是不是“共产"?公民一起劳动,一起收获,使所有人都享有这些劳动成果。这不是“共产主义″是什么?

所以,孔子的大同世界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关键不在于“共产"上,而在于共地是什么产?孔子理想中的“共产”是土地。是“货和力”;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共地是“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这里有“大同和小异”之别。而这个差别是“时代不同造成的",而不是思维不同造成的。《大生态意识科学导论》主张地是“人类社会是人类创造的”。中国人创造“理想社会”的观念,是在儒家思维早期的农耕时代出现的。而西方社会是到了马克思时代,才觉悟到“理想社会”的模型。而这个模型只有中国人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并末接受。什么原因?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文化观不同造成的。亲爱的网友们,你们说我这样判断对吗?符合逻辑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孔子   共产主义   讲信修睦   选贤与能   儒家   大同世界   马克思   理想   社会   独子   故人   所长   模型   思维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