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读书?

读书不为稻粱谋,但开风气不为师。

读书不为稻粱谋,是孔子的观点。子曰:“三年学,不至①于谷②,不易得也。” ①至:这里指目的所至。②谷:古代以谷米为当差的俸禄(类似今天的工资),所以“谷”就是指“禄”。


常言道,“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一般读书人想要当官吃俸禄是无可非议的。就是孔子的学生,也有“子张,学干禄”,专门来向孔子学习当官吃俸禄的技巧。不过,在孔子看来,学习目的还是纯洁一点好,“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为学问而学问,在求学中得到乐趣,胜过把读书当作敲门砖,胜过读书为了找职业,为了升官发财的观点。


但事实上,古往今来,没有几个为读书而读书的人。过去的时代,读书人往往是为了金榜题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读书可以做官,做官可以发财。今天废除了科举制度,读书不一定可以做官了,但小学读了读中学,中学读了读大学,不外乎也是为了找一个好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就大学读了再读研究生,目的也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职业。一旦找到了,绝没有人再对什么博士、博士后的,那多苦寒!同时产生的另一种极端思想是,既然读书那么多,也不外乎是为了找到一个好一点的职业,为了挣钱发财,那只要能挣钱,能发财,又何必读什么劳什子的书呢?所以,不少家长让孩子中学毕业(甚至不用毕业)就跟老子一起做生意、赚大钱,于是又生出“读书无用”的观点。其实,无论是“读书发财论”还是“读书无用论”,对于读书的目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功利主义,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至于谷”,读书都为稻粱谋。


或许正是因为早在孔子的时代大家读书就已经是为了“至于谷”,所以孔子才感叹说“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但开风气不为师,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不敢直抒自己的见解。


龚自珍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写有咏史一诗。


《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大意是在功利思想大面积消解精神品质与责任感的年代,读书应该保有不妥协、不一味随波逐流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兴文   酷虐   谷米   弄口   论语   学而优则仕   孔子   目的   俸禄   读书人   知识分子   学问   观点   中学   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