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六亲不认”想到的

六亲不认的释义:意思是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

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我丢了差事去找他,他不惟不帮忙,反倒六亲不认了。”

“六亲不认”指的是哪“六亲”?

随着时代的发展,“六亲不认”慢慢地由贬义词演化成一个中性词了,它又代指那些为了公众利益而抛却私情,办事按规矩的铁面无私者。比如有个歇后语,就叫“包老爷断案——六亲不认”,指的是作风正派的官员能秉公行事,这样理解的话,“六亲不认”又是令众心暖暖的褒义词了。

六亲”为一种泛称,指的是关系紧密的亲人们。在历史的传承中,“六亲”也被古人赋予了一定的具体指代,结合古典文献中的阐述,最具代表性的解释有三种:

其一为“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这样的划分标准,是出自《左传》。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六亲)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左》文中的昏指的是妻子的父亲;媾指的是重婚之亲,年谡重婚者,指的是重交互为婚姻,就是俗话中的亲上加亲,表兄娶表妹一类的婚姻;姻指的是女婿的父亲,就是现代所谓的姻亲。

由“六亲不认”想到的


其二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这样的划分标准,是出自《老子》。《老子》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说,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文中的“六亲”,据王弼的注称:“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其三是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这样的划分标准,是出自《汉书》。《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

对于“六亲”的划分,历史上并不只是上述三种,比如还有将“天地君亲师友”说成六亲的。综合各家之言,六亲实际上是血亲和姻亲的泛指,不只是指六种亲属。

而现代为人们普遍认同的是,父亲为一亲(涵括父亲方的亲戚如祖父母、叔伯、姑娘等),母亲为二亲(涵括母亲方的亲戚如外祖父母、舅、姨),兄弟为三亲(涵括嫂子、弟媳),姐妹为四亲(涵括姐夫、妹夫),夫妻为五亲(涵括公婆或岳父岳母),子女为六亲(涵括媳妇、女婿)。

中国传统有重人情重关系的文化,如果你发达了,朋友们赶忙来找你,结果你大公无私,那你在亲友眼中的风评指定惨了。同理,如果你有事找一个亲戚,结果吃了闭门羹,你心里肯定也很窝火。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这反映了人大多数都有嫌贫爱富的本能,如果不发达则已,人一发达,首先就要面对的就是人情关系的处理,各种亲朋故旧的邀约。清官难断家务事,人情中不惟有人情,还掺杂了各种功利动机,处理不好就落个骂名,可见这人情的纠缠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但是,如果因为人情,丧失了公理、违背了法律、违反了纪律和原则,做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闻,那显然也是错误的方式。那怎么办呢?

实际上处理这个问题,无非就是“情、理、法”三端,如果是在公共体系内做事,例如做公务员,那就要以法律、公正为准绳,不要畏惧谗言和诋毁;如果是在私营体系内做事,那可以将感情作为第一位,虽然长此以往也会对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要么就适当的、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帮助亲朋故旧解决一部分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姻亲   故旧   左传   忠臣   汉书   仁义   女婿   亲属   人情   父子   亲戚   父亲   兄弟   关系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