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前些天,俄罗斯海军在“白熊-21”北极军演中大秀肌肉,首次实施三艘核动力潜艇同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进行破冰,明确彰显了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核大鱼破冰咱见得多了,没什么好新鲜的,但三艘核鱼在半径不到300米的范围内同时破冰,这么大阵仗的确史无前例。要知道这三艘可都是战略核潜艇,每艘都塞了十几枚可装载分导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三艘加起来足以犁平美国所有的主要城市。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但还是有网友认为,俄军这次秀肌肉真的只是一场秀,因为视频中俄军潜艇并未完整实施整个破冰流程,只有围壳的上半部分露出冰面,而艇身背部的导弹发射井仍留在冰盖以下,并不具备发射条件。

为啥不完整实施破冰呢?有评论指出,俄军是不愿在这场精心安排的武力展示中露出核潜艇厚重的龟背,以免降低逼格。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硕大龟背在视觉感官上

有一种傻大黑粗的感觉

好吧,龟背=落后的论调还是很有市场。

评论人士喜欢将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龟背归结于技术落后于美国,无法造出能将导弹发射装置完全收纳进艇身内的大直径耐压壳,只好允许龟背以“技术补救措施”的角色存在。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从667型战略核潜艇(北约称扬基级)开始

俄系核潜艇开始出现尺寸硕大的龟背

这种观点的传播和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许多网友都将有无龟背作为衡量核潜艇是否先进的关键指标。

但是胖兵要告诉大家,这种观点未免太过廉价,背后一定有可以言之成理的具体原因。龟背本身是技术问题不假,但技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它的存在实际上是俄罗斯的地缘环境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你没看错,就是地缘环境,这个因果关系链解释起来可能略微复杂,但却能说清长期以来被大家严重误解的细节,请各位小伙伴准备好花生瓜子冰红茶,且看胖兵如何和一步步推导还原。

地缘决定需求,需求决定技术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各国的战略核潜艇都大同小异,其设计理念、作战目标都是围绕“构建在第一轮核打击中幸存并发起核反击的能力,以实现和平时期的有效核威慑”而展开的,也无非是各国物质能力、技术水平的差距使之在性能上有强弱之别而已。

这个认识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五常国家对这种武器的需求和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

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困扰其成为海洋强权的首要原因就是海洋战略环境极其恶劣,北冰洋、太平洋、黑海和波罗的海这四个海区分别位于四个相距甚远且互不相连的位置,每个海区都被敌对国家死死围堵。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俄罗斯海军四大舰队分布

数字序号从1至4分别代表北海舰队、

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

北冰洋被挪威、丹麦、英国威胁;太平洋被阿拉斯加(美国)、日本包围;黑海的两个主要出海口——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被土耳其掌控;波罗的海又被德国、丹麦和芬兰扼制。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核潜艇想要进入能直接威胁美国本土的发射阵位就十分困难,因为每个海区都有数道立体反潜网,一旦潜艇进入这些海域立刻就会被跟踪监听,从而丧失先机。

即便是实力处在巅峰期的苏联红海军,潜艇也必须在水面舰艇编队和海军航空兵的掩护下才能突破封锁缺口,进入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发射阵位,威慑美国的东西海岸。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1143型重型载机巡洋舰

该级舰在掩护核潜艇的任务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苏联载机巡洋舰、导弹巡洋舰等主力水面舰艇的首要任务就是掩护战略核潜艇到达预定位置,而非与英美海军争夺制海权。

为了尽量降低地缘劣势带来的影响,俄罗斯的决策者另辟蹊径,将潜艇藏在北冰洋厚厚的冰盖下面,一来可以直接从北部海域向美国发射导弹,大大压缩了投掷距离和拦截所需的响应时间,二来借助自然环境隐蔽潜艇,提高生存能力,一举两得。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北冰洋冰盖卫星图

橙色线条为冰盖在当年覆盖过的最大面积

寒冷的北冰洋是地球上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月平均气温低达-20到-40℃,最低接近-70℃。极寒造就了占洋面总面积2/3左右的冰盖,且大部分冰盖常年冰冻不化。

这些冰盖给航运带来很大威胁,但对于潜艇来说则是绝佳的隐蔽场所,它可以阻绝反潜机的声纳信号,也能让驱/护舰只无法靠近。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冰盖能有效隐蔽核潜艇

使能在任意地点发起攻击

但这就要求潜艇必须具备可靠的破冰能力,使能浮上冰面发射导弹。从这里开始,龟背才从地缘问题成为技术问题。

北冰洋的冰盖厚且致密,潜艇想要破冰而上的基本前提是自身结构强度和向上浮力都足够大。要怎样做才能满足这些条件呢?答案是为潜艇设计双壳体结构。

较之美国惯用的单壳体,双壳体是在内层耐压壳的外面另行建造一层轻质非耐压壳,两层壳体间布置压载水、浮力调整等舱室。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一个典型的双壳体结构

内圈为耐压壳,外圈为外壳

如果仅以机械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结构各有利弊,孰优孰劣不能一言蔽之。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自然要选择更符合自身需求和物质条件的设计,盲目评判哪种技术「更先进」是键盘侠才会干的事。

无论有多少唯技术论者喋喋不休地极尽嘲讽之能事,事实就是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潜艇设计师都坚定地选择了双壳体,这也为俄系战略核潜艇拥有大大的龟背埋下了伏笔。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退役拆解的苏联核潜艇

双壳体结构清晰可见

双壳体能让艇身拥有更多的支撑加固结构,两层外壳之间采用小分舱设计也利于提高水密性,受到撞击破损进水后的生存能力要比单壳体强得多,抗打击、耐撞击、耐压性都是双壳体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双壳体结构允许潜艇撞开更厚的冰层,如体型硕大的“台风级”,3米厚的冰盖也能顶开,这一技术特征大大满足了俄罗斯在北冰洋部署核潜艇的任务要求。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浮上冰面发射导弹的俄军潜艇

除了结实,双壳体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储备浮力大。俄系核潜艇一般会在舷侧分别布置十几个压载水舱,储备浮力高达30%,比北约潜艇高出一倍以上。

储备浮力大提高的不仅是抗沉性,也利于潜艇用强有力的上浮力量顶开冰盖。当然,单壳体设计也能破冰,只不过破冰能力要差很多,只能选择冰层较薄、较脆的地方上浮,选址自然会受到更多限制。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康涅狄格”号

本想破冰结果被冰层卡住

还得靠人力凿开冰盖让潜艇脱困

关于技术本身

讲到这里,大部分小伙伴都应该想到最后一环了——双壳体设计无法完全将发射井收容在艇身内,基座位置更高意味着顶端一定会有突出部,所以要在潜艇背部加盖龟背,比如这样↓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很遗憾,这个答案也不全对。

网上充斥着不少“双壳体有龟背而单壳体没有”的说法,此类言论同样是不谙实情的谬误,实际情况是单壳体也无法做到真正的完全收容。

世界上第一艘战略核潜艇——美国海军的“乔治·华盛顿”级就采用单壳体设计,但还是无法容纳16枚UGM-27“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最终是通用电船公司的工程师设计出背部整流罩,也就是龟背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乔治·华盛顿”级核潜艇

也有明显的龟背

别说是1959年末开始服役的“华盛顿”级,即便是美军现役的“俄亥俄”级也没有完全消除龟背,只不过体积较小,但依然能够清晰辨认。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俄亥俄”级,龟背仍在

另一个影响龟背大小的因素是导弹的尺寸。

美国的固体燃料技术成熟较早,可以把导弹做的很紧凑。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北极星”起步就是两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射程可达2200公里,但长度只有8.7米,再加上单壳体的发射装置基座低一些,发射井自然比较矮,所以龟背尺寸并不是特别大。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破海而出的“北极星”

而苏联这边的相关技术较为滞后,初代潜射导弹R-13采用单级液体燃料发动机,射程只有600公里,弹体长度却达到11.8米,在“高尔夫”级没有龟背的情况下只能用塞进围壳的方式才能完成装载。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苏联629型核潜艇

北约称其为“高尔夫”级

它只能利用围壳作为上部空间装载3枚导弹

这么看是不是觉得龟背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发明?所以导弹性能才是从一开始就显而易见的技术差距,而不是单双壳体技术路径的优劣。

美军现役的“三叉戟-II”虽然增长到13.4米,但“俄亥俄”级本身拥有宽大的单层耐压壳,龟背就很低矮。

反观俄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德尔塔IV”型的内层耐压壳直径只有10米左右,却要装载长度为14.8米的R-29RMU“深蓝”潜射导弹,这才会有无比硕大、辨识度超高的龟背结构。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德尔塔IV”型核潜艇

硕大的龟背是其最为显著的辨识特征

当然俄罗斯也在不断改进技术,使用固体燃料的RSM-56“布拉瓦”导弹已经把发射装置的长度缩短到12.1米,围绕该导弹设计的“北风之神”也采用单、双壳混合结构(动力舱段与艏部为双壳体,其余为单壳体),龟背尺寸小了许多。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955型“北风之神”级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

龟背还是很明显,但比德尔塔IV低矮得多

至首艘955A型“弗拉基米尔大公”号进入现役,该级潜艇的龟背体积进一步缩小,外缘线形的流畅度与壳体融合比“俄亥俄”级更为出色,距离稍远些甚至看不出龟背的存在。

俄海军北极演习大秀肌肉遭嘲讽,潜艇有龟背真是落后表现?

▲ 955A型“弗拉基米尔大公”号

龟背体积明显比之前几艘955小得多

如果能保持出色的破冰能力,同时拥有单壳体更高的水下航速和静音性能自然是再好不过,技术总是在进步的吗。

结语

关于龟背的争议已经在网上存在了很久,但仍有不少网友对这个问题存在很深的误解。要知道核潜艇的一些核心技术比航天科技还要复杂,研制、使用都是对国家整体战略能力的一大考验,仅凭粗略了解几项技术的最基本概念不可能窥得全貌。

作为一个旁观者,如果忽视装备在立项时对战略目标和战术任务的实际要求,只研究技术本身就很容易陷入一叶障目的陷阱之中,还是要系统、完整的深入了解,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解释,不至误导自己,误导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潜艇   北冰洋   俄亥俄   冰盖   苏联   北极   俄军   浮力   壳体   核潜艇   耐压   俄罗斯   美国   导弹   肌肉   落后   战略   俄海军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