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本公号文献全部由作者自解读,欢迎投稿!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第一作者:朴楠,刘苏福,张宝

通讯作者:王春生教授(马里兰大学),何向明研究员(清华大学)

通讯单位:马里兰大学,清华大学

论文DOI:10.1021/acsenergylett.1c00365


全文速览

锂金属负极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最终选择。但是,锂金属在有机碳酸酯电解液中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界面能低且界面阻抗高。因此,当锂金属在传统碳酸酯电解液中进行循环时,具有较低的锂沉积/溶解库仑效率(小于99.0%),且伴随着锂枝晶的生长。本文设计了一种协同添加剂,即通过少量的环丁砜(SL)作为载体溶剂引入难溶于碳酸酯电解液的硝酸锂(LiNO3)添加剂,并与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添加剂共同作用于常规碳酸酯电解液(1 M LiPF6/EC-DMC)。通过分析表征和模拟计算证明,该协同电解液有助于在金属锂表面形成含LiF-Li3N的SEI,可将锂金属平均库伦效率提高至99.6%(100次循环),并获得Li|LiNi0.80Co0.15Al0.05O2(NCA)电池在150次循环内99.7%的平均锂沉积/溶解库仑效率和90.8%的高容量保持率。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简单而经济的策略,可在商用碳酸酯电解液中实现高性能的锂金属电池。


背景介绍

锂离子电池正接近能量极限,却仍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快速发展对高能量电池的需求。锂金属负极作为实现高能量电池的“圣杯”负极而引起广泛关注。其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最低的电化学电势。然而,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面临着锂枝晶生长和低库仑效率的挑战,尤其在碳酸酯电解液中锂金属表面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SEI具有高度亲锂性,会使SEI伴随锂的体积变化而破裂。因此,需要设计高界面能的疏锂SEI,以抵抗金属锂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本文通过在碳酸酯电解液中引入FEC-SL/LiNO3协同添加剂,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成功构建了含有LiF-Li3N的高锂离子输运和疏锂性SEI,可减少锂成核的过电势并抑制锂的枝晶状生长,在商用碳酸酯电解液中获得了高性能的锂金属电池。


本文亮点

1. 本文创新的通过SL溶解高浓度LiNO3,提出使用高盐浓度的SL/LiNO3溶液作为复合添加剂来解决LiNO3在碳酸酯电解液中溶解度极低的问题。

2. 本文探讨了LiNO3和FEC添加剂对碳酸酯电解液溶剂化和在锂金属表面形成SEI的调控的协同作用。

3. 本研究通过10 wt%的FEC-SL/LiNO3协同添加剂即可实现高达99.6%的锂金属沉积/溶解库伦效率及NCA|Li全电池的稳定循环,这为实现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提出了经济且实用化的新策略。


图文解析

通过制备2.2 M高盐浓度SL/LiNO3溶液,并引入5wt%该溶液至商用碳酸酯电解液中作为添加剂,可以成功提高LiNO3在碳酸酯电解液中的溶解度至0.1 M,并将锂沉积/溶解库伦效率由84.4%提高至93.4%。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与5wt%FEC形成协同添加剂,可获得99.6%的锂沉积/溶解平均库伦效率(100次循环),如图1所示。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图1 LiNO3和FEC-SL/LiNO3协同添加剂在碳酸酯电解液中的溶解性,以及锂金属的沉积/溶解库伦效率


由图2锂沉积层的形貌图可看出,锂在常规电解液中沉积形貌呈枝晶状,且疏松多孔。而在协同添加剂作用下,锂呈块状生长,且沉积层平整致密。对比发现,协同添加剂较单独SL/LiNO3和FEC添加剂对锂金属的平整作用更为明显。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图2 锂金属在含/不含添加剂的碳酸酯电解液中的沉积形貌


根据图3,锂对称电池的阻抗和循环性能测试表明,LiNO3有助于增强SEI的锂离子传输性能,降低锂的初始沉积过电位。FEC有助于构建薄而机械稳定的SEI,从而降低了锂对称电池在循环期间的过电势,并提高循环稳定性。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图3 锂对称电池在含/不含添加剂的碳酸酯电解液中性能


根据SEI成分表征(图4),在BE-FEC-SL/LiNO3中形成的SEI的有机成分较BE更少,且SEI内层中的Li3N和LiF含量有明显增强,同时SEI内层还存在无机物Li2O和Li2CO3。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图4 锂金属在含/不含添加剂的碳酸酯电解液中形成SEI的成分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表征(图5)电解液结构发现,FEC-SL/LiNO3添加剂改变了碳酸酯电解液溶剂化结构。NO3−和FEC均出现在了第一溶剂化层中,并且含NO3−的溶剂化团簇更易在锂表面还原形成Li-N化合物。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图5 含/不含添加剂的碳酸酯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


使用含协同添加剂电解液的NCA|Li(50 μm)电池,在150次循环后可保持90.8%的容量保持率,且平均库伦效率可达99.7%。而不含添加剂电解液的全电池,在150次循环后仅具有54.7%的容量保持率和97.4%的平均库伦效率(图6)。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图6 含/不含添加剂的碳酸酯电解液中NCA|Li(50 μm)全电池电化学性能



总结与展望

本文提出了克服LiNO3添加剂在碳酸酯电解液中极低溶解度的新策略,并进一步研究了在LiNO3和FEC添加剂在碳酸酯基电解液中的协同作用。仅通过在商用碳酸酯电解液中添加10wt%的FEC-SL/LiNO3协同添加剂,形成具有高离子电导的LiF-Li3N疏锂SEI,获得了稳定的锂金属负极的循环及优异的高镍|锂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研究为锂金属电池的电解液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作者介绍

朴楠,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导师何向明研究员,博士期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导师王春生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锂基电池电解液及电极界面调控。


刘苏福,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涂江平教授,博士期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导师王春生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锂二次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张宝,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导师江建军教授。主要从事能源存储与转化材料的表界面电子、溶剂化、双电层等多级结构理论设计与调控。


何向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先进二次电池及材料化学。2007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聚合物性能与结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锂离子电池模组设计手册》等专著。主持研究973、科技部国际合作、国家专项等多项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超过300项,发表SCI论文300多篇,他引8000余次。获得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

课题组主页:http://www.hexmgroup.com


王春生,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于1995年在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作博士后和田纳西理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07年开始在马里兰大学任助理教授。现为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终身教授、Robert Franklin and Frances Riggs Wright Distinguished Chair,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副主编、马里兰大学—陆军实验室(UMD-ARL)极限电池研究中心马里兰大学主任。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型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领域,已经发表同行评议的期刊论文30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Energy等国际知名期刊。其论文已被同行引用超过27000次,其中H-index为90 (ISI)。2015和2021年获马里兰大学年度发明奖。科睿唯安2018, 2019,2020年度“高被引学者。

课题组主页:http://cswang.umd.edu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具有协同添加剂的商用碳酸酯电解液助力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邃瞳科学云 邃瞳科学云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个性化学术传播平台。依托新媒体矩阵,小程序及APP等完整产品线,在开展专业性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致力于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更自由、重分享。 格物致知,光被遐荒。Meet Your Scienc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电解液   马里兰   碳酸   添加剂   电势   库伦   电池   负极   金属   清华大学   溶剂   助力   导师   效率   教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