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东北经济的相对衰退,人才还能留得住吗

引言:近期网上疯传东北人口流失严重,近十年流失近1100万人,人才流失的东北,如何实现东北的经济复苏,唱衰东北经济的声音不断。

从上世纪初期到80年代,东北地区率先开启了全国的工业革命,从火车到武器制造,构建了我国重工业发展的基础,由于工业技术人员的积累,率先成为全国甚至亚洲的最发达地区。其实,从现代来看东北人口虽然流失严重,但从河南、四川等省份外出务工的人员远超这个数据,虽然流出是指户口的迁移,但可以说明人口往经济发达区域流动的必然性。

1. 东北经济初步分析

东北地区经济排名下滑明显,从早期的“共和国长子”的重工业基地到现在“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帽子”,是经济重心从东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或长三角等地区。依据1980年与2020年的GDP数据变化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辽宁从第6位下滑到17位,黑龙江从第10位下滑到27位,吉林从20位下滑到28位。(数据统计包含了港澳台)以上数据说明了东北地区经济在全国的占比及发展速度是相对下滑的,经济重心的转移必然带来人口转移。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东北经济的相对衰退,人才还能留得住吗

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看产业结构的变化

上面说到过,东北京津从清末开始率先开启了国内的工业革命,到上世纪80年代诞生了很多国内重要的企业,奠定了国内的重工业基础。从几个方面来看,比如教育重地哈工大,比如飞机制造基地沈飞,比如汽车长子长春一汽等等。从80年代开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的过程,对东北重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到现在黑龙江被定义为重要的粮仓,相当于从经济重心从原来的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的变化。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东北经济的相对衰退,人才还能留得住吗

产业结构变化

根据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对东北地区GDP的影响,由早期的工业重镇,转变为以农业为重要支撑点的地区,这个在黑龙江更为突出,辽宁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我们可以看出黑龙江在国内工业的影响力逐年下降。

3. 人才流失是产业结构的单一与市场化经济的重击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东北经济的相对衰退,人才还能留得住吗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的进展,从初期的重工业为主到今天的电子信息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早期重工业为主的阶段主要及中国在东北地区,尤其是钢铁、化工等资源型企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其它地区的重工业快速发展,对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比如钢铁、化工等。

近30年来电子信息产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比如长三角的新型制造业技术迭代升级,珠三角的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错失这一发展机遇,是在传统产业失利、新兴产业没有抓住机会。

当前东北地区的私有企业仍然比较少,在哈工大、吉大、大连理工等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很难找到与南方市场相匹配的岗位,这是产业结构单一受到重创、又没有抓住新的机遇导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   经济   哈工大   工业革命   重工业   黑龙江   辽宁   计划经济   重心   市场经济   人口   人才流失   地区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