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古迹,我们能做些什么?#博物馆头条#

文物破坏屡禁不止

“我想让长城知道我还爱你,很爱很爱……”近日,一女子在微博发布了自己在长城的砖上刻字的照片,遭到众多网友一致谴责。

次日,慕田峪长城景区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到慕田峪派出所报案。当天下午,慕田峪派出所已经立案,传唤当事人进行调查。

这种破坏文物的行为,近日来已经发生多起。前不久的某游客连续三年在天坛古坛墙刻字的新闻,持续引起社会舆论的抨击。

保护文物古迹,我们能做些什么?#博物馆头条#

文物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记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金名片”。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相反,破坏文物,就是践踏历史。轻则以不文明论,重则以违法犯罪论




博物馆日说保护文物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这一主题不仅反映了博物馆对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认识,更体现了当今世界多元一体、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的文明发展大格局。

保护文物古迹,我们能做些什么?#博物馆头条#

文物不仅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与传承,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遭到破坏无疑是所有人的损失。在复杂的文物保护过程中,保险能做些什么呢?




保险助力文物保护

博物馆为了保护文物,通常会给文物投保巨额保险。如去年,来自故宫博物院的80余件康、雍、乾三代珍稀馆藏文物赴成都博物馆参展,保险公司为这批文物提供了近3亿元的保险保障。

保险公司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文物保险同样有着诸多限制,文物保护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比如责任单位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并落实相关举措,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参观人员的教育。

保护文物古迹,我们能做些什么?#博物馆头条#

另外,观众的素质和对文物的敬重之心也有待加强。在“打卡”名胜古迹和博物馆的同时,有义务约束自身行为,文明观展。

文物是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凝聚着前人的无数心血。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每个人都能够懂得,文物的价值不仅仅源于创造它的人,也源于一代代仰望过、凝视过、保护过它的人。“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并不是一句空话。每个人都学会尊重和爱护文物,才是给文物最好的“保险”。

参考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天坛   博物馆   中国银行   文物古迹   屡禁不止   长城   空话   名胜古迹   派出所   保险公司   文物   民族   国家   主题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