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40多年前,我们还被国际上嘲笑只能用玻璃做窗户。40多年后,中国的光纤通信已经占领世界一半的市场。

4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说我们经历三个历史阶段:上世纪70年代我们主要做技术研究;1982年之后逐步开始让老百姓可以通过光纤打电话;第三阶段就是追赶世界,进入世界最先进水平,现在我们的单根光纤距离80公里仅用1秒,就能传4000部25G、分辨率1080P的蓝光超清电影,目前只有中国、美国和日本能够做到。”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

世界光纤通信的发端

1966年7月,英籍华人高锟就发表论文指出光纤将能够用来通信,并因此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在光纤通信设想提出后的第4年,也就是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就真的拉制出30米长的光纤。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光纤通信设想提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教授

厕所旁搭建简易实验室

偶然机会听说美国在研究光纤通讯,他为之振奋,进而深感形势紧迫。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第一根光纤?赵梓森着手开始自己的探索。尽管如此,用“玻璃丝通信”在当时仍属“天方夜谭”,玻璃丝打电话,听起来就不可想象。当时的研究所领导和科技人员都不知道光纤,就对赵梓森说:你不要胡说八道,玻璃丝怎么能通信呢?可是赵梓森觉得美国人已经做出三个样品来了,他说咱们一定可能的。但是领导没有批准他的研究。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无人无钱支援的赵梓森,在武汉邮科院厕所旁洗手间搭建了简易实验室,在那里可以做化学实验,洗洗瓶子,又找工厂要来了人家废弃的破旧车床,修修改改弄车玻璃车床,用螺丝钉和橡皮泥代替精密调准器,因为对玻璃丝一无所知,没人做过,做实验也没人来教,只能根据能够看到的有限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开始摸索和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失败了近百次,就这样赵梓森带着和他有着同样梦想的同事们,开始了土法制光纤的探索之路。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危险的化学实验

美国人能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出来。拉出光纤首先要熔炼出合格的石英玻璃棒,而熔炼过程非常危险。石英玻璃就是二氧化硅,它用四氯化硅加氧气,化学反应过后就得到二氧化硅,但是会生成氯气,氯气是有毒的。赵梓森总怕危险降临到别人身上,每次实验都是自己动手操作。在一次实验中,输送四氯化硅的管道突然泄露冲了出来,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接触,迅速变成了盐酸和氯气,冲进了赵梓森的眼睛和口腔里,他马上感到眼睛疼痛什么都看不到了,闻到氯气后晕倒在地。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送到医院抢救,他两眼肿得只剩下一条缝,口腔里直淌黄水,医生说你这个病我从来没看过,不知道怎么处理。赵梓森就说你用蒸馏水冲我的眼睛,再打吊针。伤病还未痊愈,他又一头扎进实验室继续工作,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在搞科研。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中国第一根光纤诞生

由于当时中国处于特殊年代,与国外几乎隔绝,没有机会依靠任何国外技术,完全靠自己,比如把买来的纯度为“7个9”的四氯化硅,提纯到“9个9”,中国的化学专业部门都认为很难做到的,赵梓森和他的同事们做到了,经过不懈努力,1976年3月,终于在武汉邮科院那个简陋的实验室里,熔炼出了一根长度为17米的玻璃细丝,这是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它从赵梓森手中缓缓流过,测试结果显示达标,虽然这不是世界首先,但是完全属于中国的第一根光纤就这样诞生了。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1979年他们又拉制出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每公里的衰减只有4个分贝。1982年,他们又研制、设计并成功开通了跨越武汉8兆光缆市话通信工程,同年我国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线路正式开通,连通了大武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美国也仅仅是在1976年才实现老百姓用光纤打电话,赵梓森骄傲地说:我们也不算太晚。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正是这第一根中国光纤,把中国的通信发展水平拉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此中国光通信技术逐步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光纤通信领域的两位科学家——高锟与赵梓森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学霸开挂,先后考上浙大、复旦和上海交大

这里说一个插曲,赵梓森院士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光纤之父”,其实在上大学选专业这件事上,在几十年前就埋下了伏笔。上大学时,赵梓森最初考上了国立浙江大学农业化学系,读了快一年,觉得没兴趣,就主动辍学,第二年再考,被国立复旦大学生物系录取,他还是不喜欢,设法说服家人,硬是掏钱上了一所别人认为差的学校——私立大同大学电信系,后来院系调整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武汉邮电学校当老师,他有一句名言:只要你热爱这一行,就不会觉得苦和累。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青年赵梓森

而且赵梓森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属于无师自通的业余级,他的节拍不一定很准,但是绝对投入、锲而不舍,每天都拉,从不间断,在光纤技术公关阶段,他依然坚持,其中有一个大胆设想就是在拉琴时猛然想到的,那一天他高兴得比平时多拉了一个小时的琴。

他让中美光纤通信差距缩小到6年,让中国光纤独占世界半壁江山

关注@工程师天张,和我一起向这些中国脊梁致敬,听我继续为你讲解大国科技背后的科学故事。

正是像赵梓森院士这样醉心于科研,始终紧盯国际前沿科技,有前瞻性,忘我投入不怕困难和危险的无双国士,新中国才能在多个领域突破国际封锁,走在世界前列。

#全能创作家##科学燃计划##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光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光纤通信   光纤   中国   玻璃丝   中美   氯气   世界   半壁江山   武汉   美国人   美国   院士   实验室   差距   危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