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小行星,那是垃圾

一颗命名为2020 SO的近地天体竟然是1996年的废弃火箭、是个“太空垃圾”。太空垃圾的问题日益严重,除了一些不小心在任务中遗失的东西以外,过去甚至还有大规模制造太空垃圾的案例。太空垃圾能造成的威胁超出想象:1公分大的物体撞击就有可能将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打穿。甚至还有上百公斤的太空垃圾成为“另类陨石”砸落地球的事件。过去的历史让人类学习到破坏环境所引来的反噬力量,这个教训能否让人类在开发太空环境时有所自律,我们这一代将会是关键。

那不是小行星,那是垃圾

太空垃圾分布示意图。每一个太空垃圾的位置是参考自真实数据。但尺寸则放大非常多倍。

2020 SO:跨越时代的太空垃圾

近地天体泛指那些会惊险掠过地球(最近距离小于1.3天文单位)、而且绕行太阳的天体。2020年9月17日,发现了一颗近地天体(Near-Earth Object)、命名为2020SO。根据观测与计算,这颗天体经过地球附近时,会因为地球重力而绕行地球,短暂地成为地球的另一颗月亮。它并不会待太久,根据推估,2021年的2月它将脱离地球的重力场、继续绕行太阳。近地天体多半是小行星或彗星,目前观测到的有上万颗!它们然而这颗2020 SO似乎有些不同、引来科学家的注意。

这一颗天体有什么样的特别之处呢?

疑点一:轨道。大多数的小行星或彗星都以很扁长的椭圆轨道着绕行太阳。可是2020 SO绕行太阳的轨迹却非常接近圆形、轨道面也跟地球轨道面几乎重叠。换句话说:几乎与地球轨道重叠

疑点二:速度。这颗天体绕行太阳一圈大约387天,跟地球的365天非常接近。

因为上面说的这两个疑点,天文学家猜测2020 SO可能是地球上做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宇宙中其他地方自然产生的。后来观测了光谱之后,还发现这颗天体的成分竟然有不锈钢,让人更加怀疑它是个人工制品,毕竟要找到宇宙中天然的不锈钢还真不容易。

那不是小行星,那是垃圾

图1

​图1:太阳系内部分天体轨迹。中央位置是太阳,浅蓝色轨迹是地球、白色轨迹是近地天体2020 SO。这两个轨迹非常接近。

答案揭晓!美国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enter of Near-Earth Object Studies)分析并与过往数据比对之后,证实2020 SO的真实身份其实是1966年登月太空船“测量员2号(Surveyor2)”当初所使用的加速火箭!测量员2号是月球探测计划的其中一台登月车,在1966年发射升空,好不容易抵达月球,却在着陆时失去控制而坠毁。而帮助这台太空船喷进的加速火箭就这样在脱落后绕着太阳公转、成为太空垃圾,并在54年后的现在与地球重逢。

那不是小行星,那是垃圾

图2

​图2:测量员2号上的加速火箭。1966年脱落之后就成了太空垃圾。

满满的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问题一直是个隐忧,任何人为因素放上太空、任其在宇宙中飘流的都算是太空垃圾。人类一次次地探索太空,总会有零星的东西散落在外,过去几年来从工具钳、工具包、手套等都有。甚至还有一次制造大量太空垃圾的活动。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太空垃圾排放”是1961年的西福特计划(Project West Ford),又称为针计划(ProjectNeedles)。那个年代的长途通信主要仰赖海底电缆及无线电,在美苏冷战的情势下,拥有良好的长途通信质量格外重要。海底电缆一旦被人切断就没办法使用啦!而无线电主要靠的是地球大气电离层的反射,通信质量非常地不稳定。美国当时就把长途通信的改良手段动到了太空上。美国军方在1963年将480,000,000根铜针发射到地球上方3500公里的中地球轨道,想借助这些针的反射来增强无线电长途通信的质量。这引来了来自各界的抗议。最终西福特计划在饱受争议、以及人造卫星通信的发展之下走入历史。这些4亿8千万根针也就成了太空垃圾。美国官方宣称这些针会在三年内被太阳辐射推入地球大气层中烧毁,然而5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一些漂流在轨道中

那不是小行星,那是垃圾

图3

​图3:国际空间站观望台上被砸出的凹陷。半径大概7毫米。根据推算,这是由几个微米大的小碎片状出来的。

那么太空垃圾具体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比较直接的威胁是会撞击损毁卫星。2016年国际空间站的眺望台窗户就曾经被撞出一个7毫米大左右的凹陷。根据计算,当初撞上来的太空垃圾也不过就只有几微米(千分之一毫米)那么大而已!1厘米大的异物就有可能破坏人造卫星上面的控制系统,超过1公分的就有可能直接撞穿空间站的外壳、达到10厘米的异物携带的能量甚至相当于一颗炸弹,可能直接将太空卫星撞碎!10厘米以上了太空垃圾很多吗?根据NASA的统计,现在太空中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超过12,000件!虽然太空本来就不是什么安全的工作场所,但这种额外的工作风险却是我们应该要避免的。

那不是小行星,那是垃圾

图4

图4:绕行地球轨道中,超过10公分大的物件数量统计图。粉红色点线是碎片状的太空垃圾,橘色虚线是太空任务执行中产生的垃圾。

你以为不去太空、不当太空人、老实待在地球上就安全了吗?

2001年,一个70公斤重的发动机外壳坠落在沙特阿拉伯的沙漠;2007年,俄罗斯的卫星造成的太空垃圾碎片脱落,只差9.7公里就会砸在一架经过的民航机上;2015年,250公斤的废弃火箭坠落在美国德州!当太空垃圾变成了陨石,那地表上可没有任何地方是真正安全的。还有一些比较间接的影响,比方说:为了抵抗太空垃圾撞击所做的外壳强化,会让卫星制作经费多出上亿美元。或者,人造卫星为了闪避太空垃圾,可能要短暂中断与地面数据的传输,进而影响在地球上的活动。

那不是小行星,那是垃圾

图5

图5:近年太空垃圾成为陨石的例子。左图为2001年坠落在沙特阿拉伯的发动机外壳,重达70公斤。右图为2015年坠落在美国得州重达250公斤的废弃火箭。

我们在发展之初就恪守底线、保持自律

太空垃圾的情况整体看来仍在恶化当中,目前很多国家都针对10厘米以上太空垃圾的进行监控。相关的应对方法也正在发展:美国尝试使用激光来减缓或改变小型垃圾(1至10厘米)的速度。日本则尝试使用太空网来将太空垃圾直接打捞走。过去人类破坏了地球上的环境,渐渐地受到了大自然的反扑,因此人类重视地球环境的永续发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事情,就是永远无法从历史中学习。”近年来人类染指了地球外的环境,能不能在发展之初就恪守底线、保持自律,责任就在我们这一代身上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沙特阿拉伯   测量员   垃圾   人造卫星   小行星   天体   美国   轨道   轨迹   太空   火箭   地球   人类   太阳   通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