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差一点讲透了真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想要有喜欢、有快乐、有爱。喜欢、快乐和爱,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然而,绝大多数的人都有很多烦恼、很多痛苦,甚至还有恨。于是,就产生了各种要普渡众生的学问,教我们从修行获得大智慧。

修行的法门虽然很多,也就是修真与修心两大类。修真是外在的修法,是要从能力上实现提升,让我们可以改变身处的环境,满足我们随心所欲的生活,从而实现喜欢、快乐和爱。修心是内在的修法,是要从品德上实现提升,让我们可以不受环境影响,从精神上实现喜欢、快乐和爱。修真想要成就的是大能,修心想要成就的是大德。

圣贤们普遍爱讲心学,因为从修心要成就的大德普遍信奉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只要自己过好日子就心满意足了。即使关心天下大事,也要从中庸两头讨好。既不愿得罪皇上,又要让普罗大众说好。大德们瞻前顾后,也很难成就什么大事。但是,儒家讲德治天下,不仅是皇上高兴,普罗大众也觉得有道理。佛家偏重修心,也大受欢迎。道家本来要讲修真,可是发现皇上和普罗大众都对仁义道德感兴趣,也见风使舵将修真讲成修仙了。于是,儒家、佛家、道家就成了我们的显学,备受皇上和普罗大众们推崇。

圣贤们普遍不讲真学,因为从修真要成就的大能普遍信奉追名逐利的生活哲学,他们喜欢鼓动普罗大众争权夺利,崇尚公平竞争的自由环境和法治天下。讲真学首先得罪了皇上,让官家惶恐不安。修真很少提倡仁义道德,偏重强调个人能力,也得罪了普罗大众。皇上和普罗大众都喜欢大德圣贤,恐怕品德有问题的大能会坏了大事。所以,与真学沾了边的法家只是昙花一现,勉强成就了大秦一代。

道家的鼻祖老子提倡修真,他差一点讲透了真学。老子主张用大道来治理天下,不赞成仁义道德。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有大道,就不需要提倡仁义。我们提倡仁义,就是讲道德,因为道德是以仁义为根本。老子说的大道,是指符合天道天理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而不是仁义道德。天道天理就是真理,讲真就是讲符合真理的天道天理。仁义道德是儒家倡导的,老子不认同儒家的思想,认为儒家治世没有找到根本,会将世道越治越乱。

老子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最好不要有自己的本心,治理天下不应该遵从出于圣人本心的仁义道德,而是要顺从普罗大众的心意。因此,老子不提倡修心,不主张仁义道德,只要求治理天下的圣人们顺从普罗大众的心意,这才是真道。

老子主张‘’天下乐进而弗厌。‘’这是要倡导推举官员。还主张“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这是要倡导监督官员。两千多年后,我们终于明白了老子说的大道。西方人不擅长讲仁义道德,他们擅长建立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现代社会普遍倡导的民主,正合了老子说的大道。

老子虽然知道治世的根本在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可惜他所说的大道只是一个正确的治世方向。他没有更加具体的治世方案,讲不出来符合大道的具体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还没有想到最后一步选举表决的方法。也就差这最后一步,让我们感觉老子说的大道玄之又玄,没有办法用于实践。况且,这样讲真让后来的皇上们都不高兴,普罗大众也不怎么明白,难怪两千多年来,我们都是讲仁义道德,不愿意认真去研究一下老子说的大道。

老子的大道指向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重点规范官员行为,强调官员能力,这才是最值得肯定的思想。治世的根本,就是治吏。治好了官吏,也就治好了天下。官吏在完善的体制下没有机会为非作歹,自然就都是圣人。并且普遍都有大能,就可以让普罗大众实现应有尽有。

治理天下的大能们可以让普罗大众应有尽有,我们哪里还用去斗去争。不需要修心讲道德,我们自然就都是君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老子   儒家   仁义道德   大德   普罗   大众   仁义   皇上   圣人   政治制度   秩序   大道   成就   喜欢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