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直冲天际,歼15成就王牌组合,空战规则被迫刷新

就在前年的珠海航展现场,由四架歼20组成的编队呼啸而过,引起了阵阵欢呼,而在飞行过程中,有两架歼20打开了极具科幻感的内置弹仓,其中在主弹仓挂载的赫然是传说中采用双脉冲发动的霹雳15中远距离空空导弹。而自此也宣告着霹雳15这款世界上射程最远的中距空空导弹正式列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也让中国的空空导弹技术一举跻身世界最先进的行列。

霹雳直冲天际,歼-20搭载霹雳-15成就王牌组合,空战规则被迫刷新

霹雳15空空导弹,是我国目前装备的最先进,射程最远的空空导弹,该型号导弹弹长3.85m,弹径203mm,翼展670mm,而据推断,预计射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0km,远超此前美国空军装备的AIM-120D的120㎞最大射程,而随着霹雳15的列装,也让美国方面感到非常不安。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在空空导弹技术上追上甚至超越了美国,另一方面美国也在担心,一旦未来与中国方面爆发冲突,由最先进的歼20搭载着霹雳15的组合,其猎杀目标首先就是同样作为空中主力王牌的F22和F35,霹雳15能在F22和F35的射程之外对其进行远距离狙杀,而美军战机则毫无还手之力,彻底改变未来空战规则。从这两点无疑让美军无比担忧,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国会要钱投入到新型导弹的研制方面。

霹雳直冲天际,歼-20搭载霹雳-15成就王牌组合,空战规则被迫刷新

美军的空空导弹AIM-120D是之前世界上射程最远、最先进的中远距空空导弹,达到了120km。但是比较有意思的是,美军曾经多次声称AIM-120D使用了双脉冲发动机,而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我国研发与之对标的霹雳15。但在后来,美国雷神公司负责AIM-120空空导弹业务发展的总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M-120C-7型和D型使用同一种发动机,也就是说,这款导弹压根不是美军吹的那样,它并没有采用双脉冲发动机。

所以这也就成了军迷群体的玩笑:“对美军这一错误预判直接导致我国科研人员瞄准并不存在的高标准,还抢在美国前面研制出了使用双脉冲发动机的空空导弹”,本来想摸着美国人过河,结果过了河却发现美国人还站在岸上。

不过玩笑归玩笑,我国在空空导弹上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异常的艰辛,不亚于其他装备领域。在二战末期以及结束后随着火箭助推技术的发展,战斗机之间用空对空火箭或者导弹进行的超视距打击战术在战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并慢慢变成一种普遍的作战方式。空空导弹这种新锐的空战利器与航空机关炮,机枪等传统的空中机载武器相比,空空导弹具有射程远、命中精度高、毁伤能力大等众多优点,很快就成了以空中格斗为主的现代战斗机的主要武器装备。而我国在空空导弹的研制工作,也是在60多年前开始的。

霹雳直冲天际,歼-20搭载霹雳-15成就王牌组合,空战规则被迫刷新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便根据引进的前苏联K-5M空空导弹开始了专门的空空导弹研制工作。经过艰难的仿制和测试后,在1963年末,我们才成功完成了两次对靶机的试射,而这也正是仿制自前苏联K-5M导弹的霹雳1导弹。在此次测试后,终于证实了霹雳1符合当时作战要求的性能。随后在1964年春,霹雳1空空导弹被正式定型和投入生产。该型导弹的生产持续了10年,并大规模装备在我国早期的歼6战斗机上。这款在现在已经非常落后的导弹,也成了我国日后霹雳系列导弹的开山之作。

经过霹雳1和霹雳2两款仿制导弹后,我国科研人员充分地汲取了在仿制过程中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秉承了一贯推陈出新的理念,在1974年推出了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空空导弹,标志着我国在空空导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霹雳直冲天际,歼-20搭载霹雳-15成就王牌组合,空战规则被迫刷新

在随后的几十年间里,经历了不断的失败和创新,陆续推出了霹雳4,霹雳5,到目前所装备的霹雳12等空空导弹,在空空导弹研发领域迎头追赶,并最终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如今霹雳15的出世,更让我国的空中作战力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从单纯对导弹的模仿,到自主研制的鹰击长空,我国的霹雳导弹已经走过了数十载,而如今的霹雳15也早已是前辈们所望尘莫及的存在,而据称射程更远的,能够进行超远程空对空打击的新一代霹雳也正在研制当中,但无论如何不能否认的是,正是依靠我国军工人员勤劳的汗水,才有了我们站在世界之巅的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空战   霹雳   空对空   空空导弹   组合   作战   射程   美国   脉冲   直冲   王牌   最远   导弹   中国   天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