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同为二战国家的日本总是兵力捉襟见肘,而德国却没有?

日本兵力不够用,不是因为兵力少,据日本官方给出的数字,日本在二战期间一共投入了800万军队。

  日本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在中国战场上有126万军人向中国国民政府投降。

  在中国东北,有将近70万关东军向苏联红军投降。

  在东南亚各地区的日军大约有81万人,而在日本北部的库页岛,日本驻扎着240万军队,海军则有39万,在中国台湾驻扎有16万军队。

为什么感觉同为二战国家的日本总是兵力捉襟见肘,而德国却没有?

  而日军在中国战场打了整整八年,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日本被中国抗日军民消灭了150万人。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伤亡,没有一个权威的数字,比较客观的说法是150万。

  这就是说,日本军队在二战的伤亡在300万左右,还有一多半的兵力可以动用,算不上山穷水尽。

  可是在战场上,日本军队给人的印象却总是兵力不够用,的确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事求是地说,日本跟德国的国力不是一个水平。

  具体地说,1940年德国的经济总量是516亿美元,日本只有196亿。

为什么感觉同为二战国家的日本总是兵力捉襟见肘,而德国却没有?

  德国当时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工业大国,军事大国,经济总量和工业化程度和制造业能力远远高于日本。

  日本无论是哪方面都不能跟德国相提并论,尤其是制造业能力,充其量日本只是是区域性大国,只能在亚洲称王称霸。

  具体来说,日本军队的机械化程度没有德国高。

  众所周知,德国军队的机械化程度是令人恐怖的。

  德军最拿手的是闪电战,而闪电战的要求就是部队的快速反应即机动化程度。

为什么感觉同为二战国家的日本总是兵力捉襟见肘,而德国却没有?

  德军的装甲集群在闪电战无论是在波兰,还是在苏德战场,德军的装甲师都是挑大梁的角色。

  德军在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动入侵的时候,出动3700辆坦克,一共投入了19个装甲师,到二战后期,德军一共组建了27个装甲师。

  反观日军在二战中没有一个机械化师,至少说没有组建一支像样的坦克部队。日军在1942年一年的坦克年产量也就在200辆左右。

  日本在美国对其实行石油禁运和钢铁禁运之后,制造能力每况愈下,连常规武器都不能正常生产,更别说制造坦克、汽车,来提高日军的机械化作战能力了。

为什么感觉同为二战国家的日本总是兵力捉襟见肘,而德国却没有?

  因此我们在抗战题材的影片中,经常看见日本侵华军队没有机械化部队,步兵运动都是靠十一号,日本将官扫荡的时候都是骑着高头大马。

  日本军队在东南亚跟英军作战的时候,甚至别出心裁用自行车组成了机械化师,这支被称为“银轮军队”日军机械化部队在东南亚战场表现神勇,以5万人俘获了英军13万人!

  尽管如此,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日军的机械化程度不能跟德国比。

  坦克的速度是步行的十倍,如果德国军队调动从A递到B地需要一天的话,日本完成这样的调动,理论上至少需要一周。但实际上需要的时间会更多,因为步兵不可能24小时不停息,要睡觉、要吃喝拉撒。

为什么感觉同为二战国家的日本总是兵力捉襟见肘,而德国却没有?

  而如果战场形势危急,坦克部队完全可以在一天只能不吃饭,赶到目的地,投入作战。

  日军在二战中投入一共投入了800万左右的兵力,而中国军队才有200万正规军,还是装备很差,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军队,因此日军对付中国军队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中国军民反抗入侵的意志非常坚定,虽然手里武器装备落后,没有给日军造成太大伤亡,但却让日军陷在泥潭里无法脱身,牵制了日军很多兵力。

  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在被美国卡住脖子的情况下,不得已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把战火燃向太平洋,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

  在印度支那也开辟了战场,这就注定要不断增兵,让本来还有点宽裕的兵力,有点捉襟见肘,这再正常不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装甲师   德国   日本   兵力   闪电战   东南亚   捉襟见肘   作战   德军   日军   坦克   战国   中国   战场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