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创新”,且看北方民营经济冲刺的青岛样本

未来五年,青岛民营经济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更上层楼?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的中小企业怎样“超速”成长?

路线图已然明晰。

日前,青岛发布《青岛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到2025年,青岛市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主要指标居于同类城市前列。

为什么在民营经济领域频频发力?民营经济是繁荣地方经济、增进民富的最佳手段。2020年,青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146.8亿元,同比增长1.2%;新吸纳就业36.97万人,同比增长11.33%;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79.76万户,增长15.36%;注册资本突破4万亿元,目前已达46864.33亿元。

为什么格外看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指引?所有的大企业都是由“小微”孵育成长而来,它们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为什么出台政策时要把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绑定在一起?当下的中小企业,几年后可能成长为大企业,大型企业同样是民营企业,同样需要融资支持、政策辅导,同样适合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绑定在一起,就是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和所有制形式、以及规划的可持续性和延展性。

置顶“创新”,且看北方民营经济冲刺的青岛样本

因此,这是国内城市出台的首个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立下目标、定好思路,更是给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方向、动力和信心。

遍取他山之石

以五年为期的目标性引领、系统性测算,贵在“准确”与“适宜”。

从组建规划团队到研究启动再到正式出台,近一年的时间里青岛遍访先行先试者。

壮大民营经济,向谁看齐?

学赶深圳、借势上海,是青岛近年来对标对表作出的努力,但城市的体量不一,发展的基础也各有不同,在“取经”深申的同时,青岛选择阔开视野,向更多的同级别城市学习借鉴“他山之石”。

温州,一座靠民营经济“起家”“发家”“立家”的城市。全国民营经济的比重都遵循着“56789”模式,温州却力挑“99999”——民企数量占温州企业的99.5%,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超过90%,工业增加值占到91.5%,从业人员占到92.9%,税收收入占到90%。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模式”,到近年来国内首个“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温州一直都是观察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学温州,参考的是其融资、民间借贷的先进经验,更是看重它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精神”

置顶“创新”,且看北方民营经济冲刺的青岛样本

宁波,只占中国0.1%的土地面积,却能雄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全国首位。在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的专注与深入,使得宁波能够迅速整合起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隐形冠军的优质环境。学宁波,就是要通过系统思维、系统集成的角度去打造中小企业生存的“最优生态”。

成都,西南一隅、深居腹地,新经济发展却异军突起,可与一线城市分庭抗礼。截至2021年7月初,成都新经济企业总量已经突破45万家,新经济总量指数连续6个月位居全国第二。学成都,正是青岛下一步重点着力的方向,如何以科学的、周期性的“梯度培育”,来壮大新经济企业这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置顶“创新”,且看北方民营经济冲刺的青岛样本

基于对这些城市的先进经验,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总结“十三五”时期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分析“十四五”时期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提出了这份提纲挈领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大支撑。

苦攻己身之玉

遍取他山之石,不是通过复制成为其他城市,而是为了成就更好的青岛。地方性的发展规划,自然要全面考量城市特点、产业优势以作方向上的切实指引,制定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目标。

到2025年,要不断扩大经济规模:青岛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达到260万户,民营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50%以上,民营经济税收占比、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比稳定在50%以上,民营经济吸纳就业占比稳定在80%以上;

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全市10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比例达到60%;培育3-5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商标品牌;培育10家先进制造业、10家现代服务业“新金花”龙头企业;

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民营企业货物进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70亿美元,培育形成5家以上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置顶创新驱动,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0家、瞪羚企业15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独角兽企业5家,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进入同类城市前5位。

置顶“创新”,且看北方民营经济冲刺的青岛样本

从这些具化的数字,足见宏观的规划框架下统筹协调、系统集成的精细。

比如民营经济税收占比,预设不能简单地以时间推移去做增长指标。城市发展,每一年的政策形势、外部经济环境都不一样,也就注定其比例的增长绝不是数学逻辑下的线性函数关系。设定目标,需要立足实际支撑,有可预期性,同样也注定有一定的风险性。

再比如1000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上企业,“1000”在数字上只是增量上的直观外现,但在前期设计上却需要相对精准的测算。少则驱动不足,多则承接乏力。而为了做好依托,青岛对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可谓不遗余力:

置顶“创新”,且看北方民营经济冲刺的青岛样本

推动华夏基石、创业黑马、春光里、中国科技开发院、启迪之星等引进机构落地做实;

支持海创汇、少海汇、绿天使、万国云商、柠檬豆、金海牛等本地优势孵化器专业化发展……

平台的搭建,不仅要契合青岛13条产业链的发展,更要加速推进中小企业稳步成长,牢牢抓紧“数字转型”的契机,最终驱动城市跃迁升级

以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火速出圈就是因为盯紧了企业“采购成本高”和“技术创新慢”的供应链难题。截至目前,檬豆SaaS云系统注册企业数60000多家,累计服务采购企业超过7000家。

星星之火,汇聚成光。这样一份引领创新转型、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必将助力青岛构筑起要素精准匹配、企业繁茂生长、创新活力迸发的新经济生态。

抓落地、盯落实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北方经济“第三城”,青岛明确提出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而要成为长江以北地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标杆,规划固然重要,如何将规划落地走实更是重中之重

换言之,这套政策框架,不仅整体体现了青岛市的产业优势,抢抓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海洋先进制造基地、“蓝色粮仓”等 “青岛特色”,同时也综合考量了各个区市自身的产业优势。在做出方向性的行业指引外,也留出了各自调整、完善的政策空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这就意味着各个区市要下大力气,去完成并不轻松的“考核指标”。

置顶“创新”,且看北方民营经济冲刺的青岛样本

眼下市北区要着力打造RCEP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按照规划,会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以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的形式,建立起跟踪反馈机制,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时提出修订方案、改进措施。

此前,青岛就已经在全国率先出台《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并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登记注册全链条“掌上办、零材料、智能审”的城市。同时,在全国首次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持续构建“18+N”政策体系,不断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如今《规划》出台,就是要补齐青岛民营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欠优化的短板,与时俱进、勇争一流,加速形成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群狼之势”和“万马奔腾”局面。

未来五年,且看北方民营经济突围的青岛“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青岛   青岛市   他山之石   温州   宁波   成都   置顶   工业企业   样本   民营企业   新经济   总量   中小企业   目标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