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相对论为什么就不能质疑呢?

最近关于燕大教授对狭义相对论的质疑在网络上吵得沸沸扬扬,虽然本人认为缺乏一定基础共识的争吵如同两小孩辩日一样毫无意义,但看到多数嘲讽的声音,于是忍不住附和几句。

我本人是支持燕大教授的,虽然不认同采用的方法,但认为质疑这种行为本身,便是学术保持生命力的基本条件。

狭义相对论本身是一种观念,所以它其实更近于哲学,作为核心内容的洛伦茨变换,实际上是洛伦茨给出的,只不过被狭义相对论吸收而已。


狭义相对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一在于经典电磁动力学方程在数学形式上与经典力学方程不存在协变;其二在于按照经典力学的运动理论,不同参考系导致不同的相对光速,这与经典电磁动力学推导的光速是一个常数相冲突。洛伦茨解决了第二个问题,通过洛伦茨变换,提供了一种不同运动参考系光速可以不便的方法,即时间膨胀空间收缩。但是洛伦茨变换的前提是认为以太存在,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没有检测出以太存在的证据。

狭义相对论用两个基本原理解决了上述的两个问题,其一为光速绝对原理,其二是狭义相对性原理。

光速绝对原理指出,光速大小是绝对的,任何时候保持不变;光速的定义是绝对的,光速的决定与参考系无关,任何运动的参考系中,观察者看到的光速保持不变;光速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狭义相对性原理指出,不同坐标系遵循同样的物理学规律;不同坐标系间物理学定律数学形式不变。

于是,在这两个基本原理规定下,洛伦茨变换的合理性就不会依赖于以太的存在,时间膨胀和空间收缩在光速绝对的前提下就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对狭义相对论的质疑,主要在于这两个基本原理。


光速绝对来源于两点:其一为经典电磁动力学给出的光速是常量,而且方程中不含空间坐标(这一点与经典波动力学的一般方程不一致);其二为双星观测。

我们在《光的本质》中提到,光速唯一来源于电磁波中磁场的空间扩布(虽然我们也无法亲自验证这一点,但认为它更接近事实,而且可以进行验证),那么,光速就只能是相对于光源的,就像一般物质波波速必然相对于波源一样。经典电磁动力学方程之所以不含空间坐标,在于电磁波是一种波仅仅是经典电磁动力学方程的推论。核磁的实验验证的仅仅是时变电磁场的传播特性,并没有揭示电磁波的空间特征。

经典电磁动力学方程不含空间坐标,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光速进行任何与空间坐标无关的界定,也就是说,不能据此认为光速的界定不需要参考系。至少我们认为,这是光速绝对原理最大的纰漏。


至于狭义相对性原理,前半部分及不同坐标系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无疑是正确的。但数学形式必须协变则未必是物理实在必须遵循的规则。

经典电磁动力学与经典力学方程的非协变其实始于法拉第电磁动力学方程。我们在《电与磁的纠缠,是宇宙间最奇妙的探戈》提到,切割磁力线运动导线感应电流的本质实际上是在磁场作用下,运动导线中的电荷定向移动的结果。这表明通过电荷运动和电流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际上也可以建立电磁动力学方程。

但是经典电磁动力学的视角转换为通过磁力线的变化考察感应电流,因此,基于实验的经典电磁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经典运动力学考察的视角并不一致,这是导致两者在方程的数学形式上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

经典电磁力学中,只有库伦定律被认为与经典力学方程保持协变。显然原因在于他们对引力和电荷力的考察视角完全相同。所以,是否协变,取决于两种方程考察对象的视角是否一致,如果这种一致性不存在,那么,协变就不可能是物理实在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则。

我们常常把著名的质能方程和狭义相对论等同起来,这无疑是一种普遍的误解,因为质能方程是由洛伦茨变换给出的。而且质能方程只是对经典运动力学动能方程的数学改造,改造后的方程反应的依然只能是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不能作为质量和能量等效的唯一依据。物理学中,可以真正反映质能等效的,只能是正反物质的湮灭和γ-光子正碰产生正负电子对。


对某种事物的完美认知,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但现代物理学显然更看重第二个问题,而且基于数学语言描述出事物未必真正具备的某些性质。普朗克有句名言,就是量子力学更好的做法是等待不理解量子力学的人死去,然后让懂量子力学的人新生(大意如此,可能原话不是这样)。我们对此是完全否定的,物理学应该是所有人的物理学,而不能让物理学选择人群的存在。


质疑狭义相对论通常被认为一种无知和疯狂的行为,原因仅仅在于我们对狭义相对论往往缺乏真正的理解。象燕大教授这样相对更有身份的人物都遭受各种吐槽,我等默默无名之辈只会落得被人唾弃的可怜下场。

只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不过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非物理专业小职员,同样非物理作业的教授凭什么就不能质疑呢。

作为一个非物理专业的思考者,我们凭什么就不能质疑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狭义相对论   参考系   以太   相对性   光速   动力学   物理学   力学   方程   电磁   原理   物理   数学   经典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