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在近代科学诞生以前,“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统治着生物界,人们普遍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上帝创造出的不可改变的产物,甚至到了18世纪这两种理论仍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颠覆认知的观点——现存生物都是由同一个祖先进化而来,适应环境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就这样,进化论慢慢被人们熟知和接受,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也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之下逐渐清晰。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而提到物种进化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进化到死胡同。

事实上,当前时代已经有很多物种进化到了死胡同,它们正处于自然而又缓慢的灭绝过程中,只不过这个过程的时间尺度很长,大部分人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协同进化中没有赢家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进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吗?为什么还会有所谓的“死胡同”呢?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环境。

物种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出现了进化,而生物本身就属于环境的一部分,所以会在进化中和环境相互影响,出现“正反馈循环”,即A刺激B进化,B反过来也刺激A进化。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这在进化过程中会出现高度的特殊进化,比如A的某些特性就是为了适应B出现的,而B的某些特性又是为了适应A的特性进行强化的,二者就这样缠绵前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跑越快、越跑越远,这种相互纠缠的进化被科学家称为“协同进化”。

其实如果环境永远不出现大的起伏变化也没什么,但问题在于环境不仅会变化,而且还会起伏很大。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众所周知,自然界中无论什么生物,只要它专精于某一项功能,那么势必会导致其他方面出现薄弱点。这就导致出现协同进化的生物无法适应环境的剧变,纷纷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灭绝的生物在旧时代往往是混得最好的,但它们越适应旧时代,在新时代就越难拥有一席之地,所以它们在跑偏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到无法前行的死胡同中。

说了这么多,现在究竟什么生物已经走到了进化的“死胡同”了呢?你可能想象不到。

注定灭亡的猎豹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快的陆地动物是猎豹,这超高的速度不仅仅是猎豹生存的技能,也是它进入“死胡同”最好的证据。

相对低的能耗下如何拥有更快的速度?答案只有一个:减轻自身重量。而猎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为了极致的速度,猎豹身体中有很多特殊的结构,比如质量相对低的骨头、纤细的身体造型等等。这些构造加快了猎豹速度的同时,也让它成为了猫科动物中的“瓷娃娃”,一旦受伤几乎就丧失了捕食能力。

极快的速度让猎豹的捕猎方式变得很简单,就是用高速追击猎物,那么猎豹的速度为什么会进化得越来越快呢?主要是因为它的协同进化对象瞪羚速度越来越快了。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作为草食动物的瞪羚并没有和豹子一决高下的速度,它们的速度大约只有猎豹的70%左右。

速度没有猎豹快,但是又要躲避猎豹的猎食,怎么办?瞪羚们学会了一个好方法走“之”字形路线和猎豹周旋。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自己的主要猎食对象学会了“之”字形周旋,猎豹需要怎么做呢?很简单,比自己的猎物更快就行了,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这样简单粗暴的捕猎方式非常依赖环境,比如必须在平坦开阔的草原上才能进行。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专属于草原善跑生物的捕猎方式。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试想,如果平台辽阔的草原变成了森林,猎豹还能够用这种方式捕食吗?很显然,届时这具专门为极速奔跑而进化出的身体将变得鸡肋,最终走向灭亡之路。

虽然现在草原还没有变成茂密的森林,但在人类的持续影响之下,动物们抗风险能力已经很低了,这直接导致猎豹成为地球上最接近灭绝的大型食肉动物。

预言之蛾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1798年,物学家杜比特·图亚斯(Louis-Marie Aubert du Petit-Thouars)在马达加斯加岛发现了一种造型奇怪的兰花——长距武夷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这种兰花的花距长度惊人,足足有30厘米左右。

这个发现在当时引发了热议,很多人好奇这种花的花距为什么会长这么长,达尔文对此也感到疑惑,他在自己的书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马达加斯加岛上应该有某种吻部长度能够达到25~30厘米的蛾。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达尔文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40年后人们确实在岛上发现了符合特征的蛾——马岛长喙蛾。

马岛长喙蛾和长距武夷兰就是协同进化最完美的例子。对于兰花来说,更深的花距能够让蛾更靠近花,从而帮助自己传播花粉。对于蛾子来说,更长的吻部能够吸食到更多的花蜜。

这些物种已进化到“死胡同”,虽然现在还很繁荣,但它们注定消亡


就这样,两种生物的特征在进化中不断被强化,彼此成为了高度依赖的对象。可以说,如果马岛长喙蛾灭绝了,长距武夷兰就会因为无法传粉繁殖灭绝,反过来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死胡同   物种   马达加斯加   达尔文   猎豹   兰花   繁荣   草原   特性   对象   观点   速度   动物   生物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