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寒湿泄泻的中成药推荐

#健康明星计划#

治疗寒湿泄泻的中成药推荐

01五味清浊散

【处方组成】石榴、红花、豆蔻、肉桂、荜茇。【功能主治】开郁消食、暖胃。主治湿困中焦证。症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冷痛、满闷嗳气、腹胀泄泻、舌淡苔白、脉细。【现代药理】具有促进消化、保护胃黏膜等作用。【临床应用】食积腹泻、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临床以脘腹冷痛、腹胀泄泻为特征症状。【用药特征】本成药重在温中散寒,兼能消食暖胃,理气止痛、收敛止泻。用药偏于温燥,具有温中行气与收敛止泻合用、寒温并用、以温为主的特点。适用于寒湿困于中焦所致泄泻、饮食积滞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g,一日1~2次。【使用注意】孕妇慎用。胃痛症见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者不宜服用。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规格贮藏】15g/袋。密封。

02香砂胃苓丸

【处方组成】木香、砂仁、苍术(炒)、厚朴(制)、白术(炒)、陈皮、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甘草。【功能主治】祛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水湿内停证。症见胃寒呕吐、腹痛泄泻、下至浮肿、头目眩晕、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滑。【现代药理】尚未检索到本成药相关的药理资料。【临床应用】急性肠炎、慢性肠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营养缺乏性水肿、急性胃炎。临床以呕吐泄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为特征症状。【用药特征】本成药重在祛湿和胃、运脾行气,兼能理气利水。用药具有健脾、行气、燥湿、利水合用的特点。适用于脾虚水湿内停所致的呕吐、泄泻。【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儿童酌减。【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避风寒,忌生冷食物。【规格贮藏】1g/15粒。密封。

03胃肠灵胶囊

【处方组成】钻地风、干姜、胡椒、党参、砂仁、白及、海螵蛸、山楂、白芍、甘草。【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止泻。主治中焦虚寒、寒湿内盛证。症见脘腹冷痛、大便稀溏、体倦肢冷、脘腹痞满、食欲不振、呕吐吞酸、体倦乏力、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腻、脉沉。【现代药理】具有止泻、抗菌、抗炎、抗溃疡、镇痛等作用。【临床应用】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临床以脘腹冷痛、大便稀薄体倦乏力为特征症状。【用药特征】本成药重在温里健脾,兼能燥湿止泻、祛风收敛。用药辛热散寒助脾阳,甘温健脾燥湿浊,具有虚实兼顾的特点。适用于中焦虚寒、寒湿内盛所致的泄泻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使用注意】孕妇禁用。胃肠实热、便秘者禁服。大肠湿热泄泻者慎用。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规格贮藏】0.3g/粒。密封。防潮。

治疗寒湿泄泻的中成药推荐

04六合定中丸

【处方组成】广藿香、香薷、陈皮、厚朴(姜制)、枳壳(炒)、木香、檀香、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稻芽(炒)、茯苓、木瓜、白扁豆(炒)、紫苏叶、桔梗、甘草。【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中消食。主治寒湿中阻证。症见腹痛泄泻、胃脘部疼痛或饱胀不适、得寒则甚、嗳腐吞酸、或有隐痛、或腹泻酸臭、或腹泻呕吐、不欲饮食、口不干、腹胀便溏、或伴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现代药理】具有缓解肠痉挛、镇痛等作用。【临床应用】急性胃肠炎、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临床以寒热头痛、呕吐泄泻、胸闷呕恶为特征症状。【用药特征】本成药长于除湿和中,兼能消食导滞,疏散风寒、行气宽中。用药具有芳香行气和消食健脾合用的特点。适用于寒湿中阻所致的泄泻。亦可用药暑湿感冒。【用法用量】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水丸:口服。一次3~6克,一日2~3次。【使用注意】湿热泄泻、实热积滞胃痛者慎服。肠炎脱水严重者可以配合适当补液。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规格贮藏】大蜜丸:9g/丸。密封。水丸:18g/袋。密封。

治疗寒湿泄泻的中成药推荐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制剂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上述内容摘取自《实用临床药物学--中成药卷》。

治疗寒湿泄泻的中成药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中焦   燥湿   成药   生冷   药理   甘草   水肿   辛辣   中成药   油腻   胃肠   用量   处方   症状   特征   饮食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