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降血脂药行业产业链与销售情况分析,需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一、降血脂药行业发展概况

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症,在中老年人群体当中发病率较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目前降血脂药物较多,按照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分为氯贝丁酯类及苯氧乙酸类、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烟酸及其衍生物、胆酸整合剂和其它药物。

我国降血脂药行业产业链与销售情况分析,需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降血脂药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中药饮片、包装材料等供应商;中游是降血脂药的生产企业;下游产业为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最终销售到患者手中。

我国降血脂药行业产业链与销售情况分析,需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降血脂药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二、降血脂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高血脂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脂血症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国内降血脂药的销售规模也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降血脂药销售额为267.37亿元,同比增长17.20%。

我国降血脂药行业产业链与销售情况分析,需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细分产品来看,2018年,我国降血脂药物中阿托伐他汀所占份额最高,达48.7%;其次是瑞舒伐他汀,占比25.1%;此外,匹伐他汀钙、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占比均在6%以下。

我国降血脂药行业产业链与销售情况分析,需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瑞舒伐他汀销售额为68.54亿元,同比增长28.71%。

我国降血脂药行业产业链与销售情况分析,需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降血脂药通用名TOP10中,有7个他汀类药物上榜。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其临床应用最广、疗效最好、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好评。作为他汀类药物的主力,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排名第一和第二。而依折麦布较2017年增长率最高,高达134.92%。

我国降血脂药行业产业链与销售情况分析,需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降血脂药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由于降血脂药物处于外企原研药与国产仿制药并行的局面,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实施以来,以量换价的机制行之有效,产品价格的下行压力会逐渐加大,并且原研药企为了巩固市场,主动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降价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2、保健品的强势介入

“是药三分毒”的俗语深入人心,致使大众尤其中老年人更倾向于保健品的购买而非药物,如鱼油软胶囊、大豆卵磷脂胶囊、纳豆红曲胶囊和纳豆银杏叶提取物胶囊等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保健品。

3、市场集中度将逐渐上升

中国降血脂药品市场未来将步入行业生命周期理论中的高集中度和低利润率的成熟期,这也是美国仿制药市场所处阶段。成熟期是行业技术成熟、市场稳定后行业自然演化的结果。同时,低廉而稳定的价格也有利于需求端。

4、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由于我国当前仿制药市场格局变化较快,国家监管部门应注意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基于当前几乎是赢家通吃的竞标模式和与利润不匹配的市场门槛,未中标的企业可能会因缺乏销量完全退出市场,这将导致需求端议价能力降低。另外,当前对质量的考核更多位于销售期之前的模式,可能导致道德风险问题。若出现质量不合格现象,则需要预备产能进行弥补。因此,除了要保障市场总体产能充分以维持市场竞争度,更要加强药物临床疗效等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防止一致性评价变为“一次性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质量   胰腺炎   行业   成熟期   医疗机构   产业链   胶囊   中国   年中   保健品   药物   来源   我国   医院   城市   时尚   资料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