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仔细想想,不觉得很奇怪吗?

裙子是什么时候开始

成为"女生专属"的衣服了?

服饰,应该有性别之分吗?


据悉尼晨锋报报道,在过去一年,Gucci、Burberry就在不断引领无性别服饰的风潮。


而一些大牌服饰的设计师,在产品理念上也会模糊传统对性别的定义,将更温柔的面料、更丰富的色彩加入男性服装的设计中。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从服装界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来看,无性别主义的产生和盛行从2015年起就或多或少对服装界产生了影响。


过去的这几年,品牌设计越来越抛弃针对单一性别的设计风格,转而关注新一代消费者对表达个性的需要。”


——《从无性别主义谈服装设计》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01

叛逆的探索者


Unisex(无性别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60年代,以“孔雀革命”开始。因雄孔雀比雌孔雀更美,“孔雀革命”被用来比喻男性时装趋于华丽的倾向。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设计师山本耀司就是探索无性别主义的先驱之一。带着与生俱来的叛逆心理,他不喜欢所有为了男人打扮的女人,甚至认为女人就该穿着男人的服饰。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我总是在想,到底是谁决定了男女服装应该有所不同?”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1981年巴黎时装周上的山本耀司


对于所有从事设计、趋于时尚的人来说,山本耀司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还代表了非传统性别中立。简单的设计、大面积的黑色、宽松的剪裁······当时尚界还在以西方传统的紧身衣裙展现女性曲线时,山本耀司却勇于在这时突破传统。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本着“为女士设计男装”的品牌理念,山本耀司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立了第一个系列“Y's”,根据男装的概念设计女装,并采用悬坠层叠包缠等效果,将女性曲线覆盖于中性化的服装下。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Y's


曾经有一位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女记者告诉山本耀司她挺理解他的。那时饱受争议的山本耀司这样回答:“我用不着你理解我,你想来就来,我不想寻求你的理解。”

他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他只是在做他自己。


02

一种有趣的尝试角度


时间来到21世纪初,设计师汤姆•布朗则以非常规设计体现无性别主义。布朗摒弃了男人必须穿裤子,只有女人能够拥有裙子这种想法,率先将裙装展现在男装周上。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为了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长裙短裙高跟鞋等元素被布朗融入到男装设计中。在看似简易的剪裁背后,每个版型都经过精心设计,使衣服与男性宽肩、窄臀的身体特征相契合。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在女装部分,布朗的设计传达了女性力量,突出了女性形象中的干练和强势,这还获得了美国前总统夫人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的喜爱。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面对BoF的采访,布朗说他从来没有刻意去模糊性别,做所谓“中性风”的设计。他总是从女性的角度去考虑女装设计从男性的角度去考虑男装设计。“哪怕是给男性穿上裙子,涂上口红,这也只是处于一种有趣的尝试角度,依旧是站在男性视角上。”


03

时尚圈的地震


2015年前后似乎是一个分水岭,无性别主义设计似乎就在这时一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大部分品牌即使没有在尝试无性别设计,在这之后也不免受其影响。


Gucci虽然不是彻底的无性别主义品牌,但从2015年设计师Alessandro Michele介入Gucci起,“The New Gucci”的男装上也开始出现蕾丝绑带丝绸透视等原先用于女装的设计元素。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这无疑是时装周革新的标志性事件,当人们对这种小众的概念表示不理解时,设计师Alessandro在2016年秋冬秀场上的每张椅子上都放了一张声明,声明上引用了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的话:“真正活在当代的人,是那些既不与时代完美契合,也不适应时代需求的人。”


2016年,Gucci宣称它们将在2017年开始取消男女装分开走秀。“这肯定不是一条平坦的路。”Alessandro说。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前不久举办的JW ANDERSON 2020时装秀则依旧延续了80后设计师Jonathan William Anderson的一贯的理念:男女共性共享衣橱


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他喜爱的马赛克元素,“放大后的马赛克感觉像是自己DIY的手工编织品,将年代感延伸至摩登世界。”柔和的针织,则传递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感觉。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而令人记忆犹新的还是那年的伦敦时装周:男模身上穿着荷叶边的短裤吊带裙柔和的针织毛呢面料。设计师Jonathan William Anderson 把他的叛逆书写得淋漓尽致。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性别区分的存在不应该束缚衣服本身,男女服饰不应该存在清楚的界限,衣服最终是服务人本身的。”在之前刚结束的JW ANDERSON 2020时装秀上,设计师Jonathan William Anderson如是说。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Loewe、Fendi、VETEMENTS、Celine······不论是历史悠久的老牌还是年轻潮牌,近些年来都在设计上努力拥抱“无性别主义”的趋势。男女装合并走秀、挑选不具有性别刻板外貌的模特已经不再是新奇的事了。


当男女模特们身穿拥有同样元素设计的服装时,人们已经无法定义这到底是传统意义上的男装还是女装。


04

没有性别的芭比娃娃


在你的印象中,芭比娃娃是不是一个踩着细高跟、穿着小裙子、拥有完美身材的长发女孩?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但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芭比娃娃只能拥有完美身材?

为什么芭比娃娃只能穿着小裙子和高跟鞋?

······

曾经的芭比娃娃作为刻板印象的重灾区,招来了很多人的批评。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玩具之一,它对孩子们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这种僵化的性别特征,让孩子的审美变得更加狭隘。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为了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芭比公司曾做出许多努力,他们曾推出8种肤色、14种五官与脸型、22种发型、23种发色甚至是没有没有完美身材的芭比娃娃。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玩具是一种文化的反映······ 我们认为是时候创建一个没有标签的玩偶系列了。”美泰高级副总裁表示。最近,他们又有了新的进展——“无性别娃娃”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娃娃们依旧拥有精致的五官,但没有人可以随意定义它们的性别,你可以给穿着裙子的娃娃戴上短发,也可以让拥有长发的娃娃穿上裤子。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从女性到无性别,从绝对完美到赋予缺陷······从玩具到文化,芭比一个个地去撕破,突破限制与圈层,质疑、改变、走向真实,芭比随着时代在突破,去做不设限的自己。”

—— 设计癖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任何产品本身是无性别的。


或许在今天,一些无性别主义的设计容易让人觉得过于前卫甚至不能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2020年,对性别议题的旧认识正在慢慢被打破,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个性和产品本身,而不被“性别”这个标签所束缚。


无性别主义设计——打破常规性别认知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布朗   芭比   性别   主义   打破常规   芭比娃娃   孔雀   男装   认知   裙子   女装   设计师   穿着   男性   传统   女性   服装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