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当年建房子打焦子

乡情散文:当年建房子打焦子

乡情散文:当年建房子打焦子

文:杨晓光

我老家昌黎县晒甲坨,以76年唐山地震为分水岭,此前的老房子多为木架结构,房顶有两种,多数人家为灰打顶,好处是冬暖夏凉,下雨无渗漏,夏天晚间上房顶乘凉,秋天艳阳下,在房顶上摊晒粮食。那些家境不好的人家,只能是土房顶了。其缺点大大的,每逢天降大雨,房屋渗漏不说,土房顶被雨水冲得沟壑纵横,房土稀释成泥顺流而下。雨停了,又仿佛天降大任,家人老少齐出动,把雨水冲下来的房土攒成堆,用铁锹扬场般一锹锹将房土送回房顶。我之所以对土房顶印象深刻,因为我家住的西厢房就是土顶房。

我幼时赶上邻居徐庆拆厢房翻盖正房,上房顶打焦子。我家和他家厢房房山没有隔山,两家房分东西,凭借一堵“借墙”相互支撑。他家的房子一拆,我们的房子犹如脱下了破夹袄,整面西山墙的土坯裸露在外。真该感谢善邻的友情出手,帮着我们一老一小祖孙二人封堵了西山墙。

上焦子顶,也叫打焦子顶。“打焦子”的原料是“焦子”。所谓“焦子”,就是大锅炉烧出的块状炉灰渣。那些燃烧不充分的煤炭,俗称“煤焦子”。黑焦子还能烧,可以捡出来二次利用,就是我们常说的“拾煤渣”“捡煤捡”,生炉子做饭取暖特别禁烧。那些灰白色的炉灰渣子,就成了用来打屋顶的“焦子”。

“打焦子”的工艺虽说不算复杂,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准备的时间却很长,打的时候需要“人多势众”。首先准备“焦子”。托人弄脸找城里人,联系有烧锅炉的工厂,预先拉几马车焦子。那时的“焦子”,是作为垃圾运到垃圾场,任凭那些捡煤渣的大人孩子一拥而上,钩子耙子齐上。一些坑坑洼洼的道路,就是用焦子铺垫而成。当年的体育场跑道,垫的也是粗粝的过筛焦子。经熟人介绍,农民前来拉“焦子”,往往被热情相迎,因为这相当于帮忙清运垃圾。

三间房的屋顶,匀摊灰打顶,大约需要四马车的焦子,这些焦子堆起来,在农村孩子看来算得上一座小山。爬上爬下地玩耍,乐此不疲,弄得灰头土脸也在所不顾。从焦子堆里翻检出煤核,还会受到大人的表扬呢。徐庆上房顶准备的焦子,我们在焦子堆上玩耍了一个冬天。

接下来和(huó)“焦子”。和“焦子”,就是把石灰水泼到焦子上,用铁锹反复搅拌均匀,第一次和的叫头遍焦子,头遍焦子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叫“醒焦子”,醒过来再和二遍焦子,叫“闷焦子”。”至于什么时候需要上房顶了,还需要和三遍焦子。三遍焦子和好了,就可以上房“打焦子”了。

收官之作是“打焦子”。“打焦子”一定要选晴好的天气。先将和好的三遍焦子,装进垫着塑料布的筐子,采用扁担提水的方式,一筐筐地“拔”到房顶上,在房顶上平铺摊开,一般摊铺三寸左右的厚度。接着用石磙滚轧,一是为平整,二是为了压实。待焦子板结平整,看上去像一块平坦的路面,开始呈现出人多势众的优势,穿着雨鞋、胶鞋的人们站在屋顶各个位置,手握带有平面的木棒槌一起用力,均匀拍打,啪啪的响声整齐划一,就像军训学员练习队列正步走。打出“浆”后,稍歇抽袋烟,在阳光的照射下,等浆下去后再行拍打,如是反复操作,直到焦子最大程度达到灌浆均匀。打焦子再也打到不出浆,用带平面的大块鹅卵石在焦子面上用力磨蹭,以使灌浆的焦子达到全面包浆。这样不断磨蹭的结果,致使焦子面上的浆凝结起亮皮,形成光面,焦子就打好了,焦子顶也打成了。

地震之后家家户户盖新房,老家盖的平房多为漂亮的北京平。用钢筋水泥浇铸,使屋顶和承重墙连结一体,屋顶用沥青油毡做防水,既美观又增加了房屋的坚固性。从此,人们告别了给房顶“打焦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乡情   昌黎县   房山   打顶   西山   炉灰   土房   煤渣   人多势众   铁锹   上房   厢房   房顶   屋顶   均匀   散文   当年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