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中秋月下糕头肉

乡情散文:中秋月下糕头肉

乡情散文:中秋月下糕头肉

文:刘梅仙

  作家贾平凹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每到八月十五,除了月饼,最想吃的就是爷爷做的糕头肉。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是阖家团聚的时刻。无论身在何方,人们总会想尽办法赶回家,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吃顿团圆饭。在这个欢聚一堂的重要日子里,爷爷总会烧一道他的拿手菜“糕头肉”。糕头肉制作方法繁琐,平日很少做。只有重要的人来,他才露一手。所以我总是盼望过中秋节,盼望吃到朝思暮想的糕头肉。

  老家的天井中,耸立着两棵三四米高,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每到秋天,盛开的桂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能香满整个村庄。花开时节,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挨挨挤挤,簇拥着一串串米粒般大小的金黄色花朵。我找来一块旧床单,铺在桂花树下。然后爬上树去摘,用竹竿敲,使劲去摇晃树枝,为了让桂花落下,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弟弟把床单上飘落的桂花轻轻拢起,剔去枯枝败叶等杂质,边捡边闻边赞,好好闻的甜香。桂花洗净、晾干,就等着爷爷做糕头肉了!

乡情散文:中秋月下糕头肉

乡情散文:中秋月下糕头肉

  临近中秋,爷爷总是提前把食材备好,把自己家种的红豆,煮熟后褪去豆皮,留下豆沙备用。

  八月十五一大早,爷爷就去街市上买回来膘厚的肋条肉,将猪皮和排骨披掉,只剩下白净厚实的肥肉 ,洗净焯水。将胖肉切成长十厘米,宽五厘米,厚一厘米左右的长方块,再用刀从肉中间破开,形成一道如山洞般的口子。接着将准备好的豆沙拌棉白糖灌满“山洞”,末了用鸡蛋液,涂抹在洞口,挡住豆沙的“逃跑”路线,顺便将“山洞”封住。

  开饭前上火下油锅,炸至两面金黄捞出,撒上桂花,顿时香气扑鼻,引逗得我们馋涎欲滴,还没有端上餐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肉趁热吃了起来。一口咬上去,油滋滋的,外皮酥脆,甜而不腻,味道好极了!

  爷爷做的糕头肉,口感极好,非常有层次感。既有猪油的香,又有豆沙的绵软,加上桂花的清香,实在是美味。中秋节,一轮明月挂在中天,我和弟弟坐在桂花树下,贪婪地吃着糕头肉,感觉自己就是全村最幸福的人。爷爷常让我们给左邻右舍送一些,因为分享就是快乐的。爷爷做美味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做人的理念。

  又快到中秋了,我不禁想起爷爷做的糕头肉,和那被甜香浸润的流年。多少年过去,品尝糕头肉的惬意与温暖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每每想起,就齿留余香,那是我对爷爷默默的思念,那是味蕾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月下   乡情   乡土文学   中秋   切成   肋条   散文   甜香   豆沙   山洞   床单   中秋节   清香   美味   爷爷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