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雨季老家暇想

乡情散文:雨季老家暇想

乡情散文:雨季老家暇想

文:张宗龙

  国庆节前的一天,抽空回了一趟老家。现在回老家真的方便,高铁直达滕州、飞机可到临沂,出差路过或专程回去,都成了不怎么费力的事。

  虽着年龄的增长,思乡的情愫越来越浓;也随着常读乡土文学公众号编发的乡情散文,被很多人怀念故乡的深情所感染,近几年回老家的念头强烈起来,回去的次数便多了起来。老家的父母已年迈、亲人已渐少、祖屋已渐老,现在不常回家看看,只怕将来空留遗憾,只能在文中追忆往昔了。

  这次回去,正赶上山东河南一带秋季难见的连绵秋雨,一下好几天不停歇。老天仿佛遇到了什么伤心事,一会儿嚎啕大哭,眼泪如注;一会儿悲情殷殷,泪眼婆娑;一会儿伤心欲绝,泪流不止。天阴沉的中午如同傍晚,极目望去到处黑沉沉的,就象怨妇的脸,逗也逗不出笑容。雨落在房顶上,雨棚上,窗台上,水泥地上,啪啪的响着,时而激烈,时而婉约。没有一丝风,云不知从哪儿来,也不知往哪儿去,就在上空悬垂着,看着老天的心情,落下不同的泪珠。

  老天的心情不好,老农的心情更差。老家话说,过了七月节,夜寒白家热。这正是秋高气爽、三秋大忙的时节,也应该是艳阳高照、晾晒庄稼的时候,但因为连续多日的降雨,很多秋庄稼来不及收割。眼看地里积满了雨水,未收获的棒子、未采摘的棉花、未刨出的落生,都无法下地收割,干着急也没辙。而已收了棒子、豆子也无法晾晒,堆在过洞里干看着发霉发芽。我们生活在城里、工作在都市,感觉世界早已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认为一部手机无所不能,物质已丰富到要啥有啥。却不知道真正的农村很多地方依然要靠天吃饭,农人们辛苦了一春、劳碌了一夏,眼看丰收在望,却无法战胜几天的秋雨,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是天天沉迷手机的年轻人无法体会的。

乡情散文:雨季老家暇想

乡情散文:雨季老家暇想

  这个季节也正是老家种秋地蛋的时候,我们村的人更是焦急万分。过了秋分种白菜,白菜不卷心;过了寒露种地蛋,地蛋不长个。而因为这场连续的秋雨,人们收不了棒子就无法下地蛋种,提前买的花肥、种子眼看就要浪费,一秋的收入眼看就要泡汤,这可急坏了村里那些闲不住的人。他们穿着雨鞋、戴着席蒌荚子,一遍遍地往地里跑,心中不断祈祷着太阳早日露出笑脸。对整日忙忙碌碌的农人来说,偶尔的阴雨天正是他们“放假”休息的时间,他们平时没有双休日,更没有节假日,当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斥在节假日的各大景区时,农人们大多还在田里劳作着,只有下雨天他们才偶尔闲下来。但连续几日的秋雨却让他们无法闲坐了,闲了这几天,就会欠收一季子,他们的焦心是坐在办公室敲键盘的人没法理解的。

  连日的秋雨,也给了我全天候陪伴父母的时机。从前我回到老家,要么战友小聚、要么同学见面,陪父母的时间总是很少。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回家一周,倒有七天不在家吃饭,每晚回到家都看到母亲窝在椅子上等我的身影,既没感到心痛、也没感觉鼻酸,那时是年少不懂事,体会不到父母的牵心,更体会不到上了年纪的老人熬不得夜的痛处。现在我到了父母在家夜等我回家时的年龄,才发现其实已到了该养生的年纪。现在我们追求的是早睡早起、少吃多餐、不要劳累,可我们的父母每天起早贪黑、终日劳作,谁又关心过他们的健康养生呢?

  早上一觉醒来,父母早已起床,父亲冒雨从界河集上打来了我爱喝的辣汤,买来了我爱吃的油条,正坐在圈椅里等我呢。而母亲也已在院子里忙活开了,拾掇花草、打扫卫生,腰弯得越来越厉害了。早饭过后,我们听着雨声,看着电视,打发悠闲而又焦虑的时光。午饭和晚饭我总想下厨给他们做几个拿手菜,可哪轮得到我忙活,不到饭点,早有热腾腾的饭菜端上餐桌,那都是我爱吃的家乡菜啊。晚上我躺在床上,听着那仍不见停歇的淅淅沥沥的雨声,感受着浓浓的亲情乡情,觉得无比的幸福快乐,这种感觉多久没有了呢,我是该感谢这多情的秋雨,还是该诅咒这恼人的秋雨呢?我竟一时想不出头绪来了。

  雨仍不见停的样子,大门口的过洞里有时聚起啦闲呱的人。他们身是闲下来了,可心却无比焦碌,不聚在一起啦啦,怕是要憋疯了。门外那些没来及得收的棒子秸仍站立在风雨中,地面的雨水积聚在洼处,大地早已喝足,无法再渗透,那些枯黄的棒子秸便象谢了莲花的莲叶飘摇在水中,在这个时候也是难得一见的风景。他们啦的高兴,我便也参与其中,儿时的伙伴大都两鬓斑白,有的竟秃顶了;有些老人猛一看似曾相识,但走近了却发觉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还有的离的比较远的老人,忘记了怎么称呼,又怕人家笑话,便一律微笑点头,算作打招呼了。他们是不是会说我“大”呢?下次再来还会不会见到他们呢?这不是瞎想,每次回老家,都有上次见面聊天而下次无法再见的老人,随着他们的离去,故乡的影子就越来越淡化了。

  让我惊讶的是,满腿泥水的乡亲,聚在一起并不是只啦家长里短、庄稼收成,他们更关心脱贫攻坚、绿水青山、环保低碳,说起政策来一套一套的。而对于电商、快递、互联网,他们更是不陌生,很多人会在网上购物,城里能见到的快递公司全都在镇上设了网点,有的甚至在村里代销铺设了网点。对于乡村的未来,他们也有隐隐的担忧,我们这些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目前就是农村劳动的主要力量,而他们的孩子大多进了城,将来的土地谁来耕种,村庄谁来居住,值得国家好好关注呢。望着飘洒不断的雨丝,看着亲切可爱的乡亲,我眼中竟满含了泪水,他们多么朴实可爱,脚踩着最坚实的土地,眼却盯着村庄的未来,有了他们,我们的乡村振兴一定能实现。

  直到我要离开家乡了,雨仍然下着,坐上西行的高铁一路向西,两边的地里到处都是雨水。但愿这场少见的秋雨尽早云开雾散,让农人的脸上早日绽出灿烂的笑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乡情   老家   乡土文学   散文   农人   棒子   庄稼   忙活   雨季   秋雨   会儿   雨水   老天   公众   老人   父母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