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KDA课达A·Space是一所艺术教育空间,实行工作室导师合伙人事务制,拥有N²+艺术导师工作室,线下教学+多维度合伙人入驻,杭州、东京均有设立分中心。




本期专访导师

↓↓↓

李老师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李老师

教育

波士顿大学 视觉传达 硕士

湖南师范大学 环境艺术设计 学士

就业

信雅达⽂文化三清上艺术中心

历任展览部策划执行,收藏投资部经理,市场部活动策划多个岗位。涉猎策展,统筹,策划,设计,销售,推广全流程。

策划执行—展览部

经理—收藏投资部
WONDERU公司艺术学院与MBA学院联合项目

VI设计师

SPIN STUDIO

设计师助理



她的作品

↓↓↓


01.

“Wonderu” 是⼀家服务于大众的“交通系统数据处理”平台。免费,高效,易操作,通达到全世界各地是它们的服务宗旨。数学界,有⼀个结论:两点之间的距离最近的是两点之间的“直线”。延顺这样的逻辑,视觉角度出发的普众感知“直线”被很自然的理解为最短距离。

基于总结,以“直 线”为元素,对公司名称做延展设计。海报更是从x,y轴跳转到x,y,z轴上,主要目的在于从理论到实践的更具实验性的尝试。现实中,两点之间真正的“最近距离”应该是由三个维度决定的,第⼀个维度是“方向”,第⼆个维度是“效率”,第三个维度是“工具”。举例讲就是从A地到B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更顺畅的路线,用正确的方法驾驭最好的交通工具。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02.

“钻石恒久远,⼀颗永留传” ,看似婚恋交友平台项目的开场白,其实是⼀个服务于线上线下“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的VI项目。开头提到的“钻石”,它的原身“金刚石”—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Stone”公司主营业务在收购、管理、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提取正向的企业价值核心:坚实,可靠,可信任。这些核心词汇同时跟“金刚石”给⼈带来潜意识下的视觉暗示相切合,所以用“金刚石”线面体结构作为设计的切⼊点应运而生。六面体成键方式互相连接,组成⽆限的三维骨架为原型,设计出坚实可靠并暗藏着无限延展可能性的企业形象VI。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她的专访

↓↓↓



01.

留学是因为想探究差异化


当时为什么想去美国留学?

想出国留学这件事其实打小就有想法,缘于小时候看过爷爷书柜里面一本书《夏威夷城市景观设计》,里面大量的精美的图片特别吸引我,就此埋下了想出国留学的根。

大学里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是需要查阅各种国外经典设计案例作为提升补助知识的,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不管是从专业视角还是历史角度出发,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环境下产出或是传承下来的艺术设计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化。不论高低,这种差异化正是吸引我想去探究的点,所以更加坚定我想出国,想去一看究竟的那颗心。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美国留学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思考方式跟维度的转变应该是影响最深的。从专业上来说,设计思维能力本质上是认知问题后用合理的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能力是基础,如果对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认知的足够清楚,相应给出的设计解决方案也就应运而生。但是认知一件事情有太多的主观性,往往这种主观性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从而导致认知盲区。这个时候,多维度的思考方式会帮助我们,用更具客观性的设计去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从个人角度出发,多维度的思考方式给我带来更多的人生启迪。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也侧面的促使我对新鲜事物或是一些前卫思想时刻保持着一颗好奇心,从而期待探索并敢于尝试不同领域不一样的精彩。



美国的工作方式和国内的工作方式有什什么区别吗?

哈哈哈,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区别肯定是存在的,这跟每个国家的文化,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都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在项目进程方面,国外的项目进程都是按照相对应的时间表严格执行,所以对于每个环节的进度也就模式化了。它的好处在于基本上你每天要完成的量与多少都锁定在你的工作时间里了,剩余时间都是属于个人的,甲方或老板不会也不希望你加班去超额完成任务。但国内项目进程相对于更加“弹性化”,需要更加高效率的完成项目。

当然这跟不同国家的国情息息相关,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固然任何事情都讲究高效率,快速度化。但不能说好与坏,是把双刃剑,适合国情的就是”存在即合理“。刚刚说到的只是一个切面,真正的了解是需要亲身感受的,每个人感受后的总结肯定也是不一样。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02.

美国视觉传达特点:

实践性与项目制


美国的视觉传达和国内的有什么区别?

更多的在于实践性与项目制性。其中在很多课程的项目里,你是真的可以参与到社会商业中的。这样的好处更多的在于你的思考方式上的多维度性。无论是你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还是一名甲方爸爸的角度来处理设计问题,这些都让还处于象牙塔的我们除了了天马行空的注入设计灵魂外的同时,意识到合理的落地实用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的视觉传达课程设置是什什么样的?

说说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吧。波士顿大学的视觉传达课程主要是以平面设计工作坊的形式为核心,展开的一系列关于视觉研究的深入与落地,从而帮助学生从各种实践中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一共是两年,第一年会让你从一名真正设计师的视角在社会不同领域(如:出版社,媒体,社区等)去实践探索设计的原则与边界。第⼆年,重点落在挖掘学生自身的风格特点上。从第一年的实践总结出,属于并适合自己的设计风格与目标。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研究生平面设计个人工作室



波士顿大学 Graduate Graphic Design

平面设计美术硕士课程提供为期两年的有序工作室方法,用于视觉传达的高级设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充满活力、创造性的专业环境中茁壮成长。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学生们面临着通过工作室项目阐明设计观点和方法的挑战,强调形式、交流、作者、观众和媒介的关键原则。邀请学生进行创造性和战略性思考——开发内容、定义受众并确定最佳沟通平台。这项工作的发展在硕士论文的第二年学习达到高潮,这是一个由个人驱动的创造性研究项目,展示了个别学生的视觉和批判方法,并研究了与当代设计实践相关的主题。

教师与学生密切合作,通过精心定义和开放式项目的混合来加强技术技能和概念能力。作为在波士顿内外拥有广泛网络的专业实践设计师,教师通过积极的指导成为进入该领域的切入点。鼓励研究生平面设计学生积极参与波士顿的设计社区,通过研究生开放工作室和访问设计师讲座系列等特殊项目培养自己的专业网络。




03.

“艺术是共通的”


看你参与的展很多,有些是空间设计类的,大学本科又是学习的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和空间设计类专业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吗?

对,这些年从事策划与统筹了许多围绕“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工作。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同的工作内容,能顺利完成并取得很多成绩也得益于我曾经学习过的两个专业:环境艺术和视觉传达。首先我们从各大艺术高校的科系结构上来看,它们俩是并列关系,但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必然的联系—空间。如果比喻环艺在左边,视传在右边,那么空间肯定是在中间的,是链接左右两边的桥梁。利用好了空间,左右两边都可以随时切换,相互取长补短,更好的服务项目目标。


另一方面,跨系跨学科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往往会给观众带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当你作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步入社会工作时,你会发现,很多设计是需要互补与渗透的。艺术的历史长河里有着太多的优秀艺术家,设计师,他们同时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不俗的成绩。达芬奇,即是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他还在建筑,天文乃至生物领域上都有傲人的成就。也许正是因为发现了各学科之间的链接奥秘,掌握了其中的逻辑联系,从而成为艺术史里无法被超越的一代传奇。所以,在我的课上,也是非常鼓励学生们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与研究。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做出的做满意的一件作品是什么?可以具体描述下吗?

在众多作品中最想聊到的是对我个人设计力思考影响最深刻的一个项目。在我研究生时期,第一次作为乙方主设计师,为甲方提供设计服务。项目推进初期就遇上问题,甲方预想把自己领养的动物作为原型,放进自己企业形象logo里,然而当我了解了其真正的企业文化与使命后,发现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无奈之间找到当时的导师Allston W. Purvis教授,在他的建议中,我总结了一句影响我一生并受用一生的话:用设计去解决一切问题。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跟团队开展了整体设计。在甲方拿到第一轮初稿时,表情略带不满,但此时的我已做足功课,完整的阐述了团队的设计思路。结果不出意外,甲方接受并认可了。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用设计进行沟通并解决问题的力量。设计,不不仅仅是服务好客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帮助客户,用更专业的视角去帮助客户找到属于企业真正的精准定位。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国内的艺术类专业前景怎么样?

最好的时代要来了。先让我们感谢一下祖国吧。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经历了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经济上的迅速腾飞更是给我们往后的文化领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前些年大家看见交互设计在国内大量兴起,这跟我们互联⽹网经济速度崛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几年,国家也大力倡导着品牌文化领域的发展(像国潮品牌等)。可以这么说,中国接下来在艺术文化领域肯定会越来重视。经济基础有了,政策引导有了,可想而知未来国内艺术类专业前景的光明。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04.

做作品集的建议:

做好时间计划表,

找到自己的风格


带出过哪些学校的学生?这些学校申请的作品集有哪些特色,可以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例子?

PRATT, SAIC, CCA, SVA, ECA, 伯明翰大学,香港理工等等,有些学生是同时拿几个学校的offer。其实不管任何学校,教授们的要求都是一致的。整体作品的节奏感,逻辑思路的清晰度,研究探索的深度等等,这些都是满足的基本条件,所以没有风格上的统一性特点。

如果一定要说特点,那无非就是每个学生自身的生活教育背景与其个性的观察视角上的独特性。我曾经带过一个学理工科的本科生,研究生转视觉传达。很显然因为学⽣生的本科背景,平时自然跟电子或是线路板之类的物件接触的比较多,所以我建议学⽣生从自身的专业视角出发,去探索一下是否能用电子,电路板作为媒介,创作出一套独特的视觉语言系统,来服务于跟她有着相关教育背景的人群。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选择学校的时候,哪个考虑因素比较重要?城市还是排名,或者其他?

这个问题比较大,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想要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像有些学生出国是为了更好的就业,那就可以看看每个学校都有就业率的排名,也会有校企合作资源。大城市的就业率肯定比偏远地区的好,相对于接触的社会资源也会更多。有些学生奔着梦想而去,那就按专业排名可以进行挑选,每个学校也有自己牛掰的导师等等。最终怎样选还是得先看看自己想要什么。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如果同学想去美国学习视觉传达,有什么建议?

首先是做好时间计划表!无论是语言还是专业方面都需要做好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合理的时间规划可以让很多事情同时有条不紊的完成。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让你的目标更加清晰。当语言考试,作品集准备,毕业设计等一系列问题都堆在一起时,你会发现,脑子经常一团浆糊,突然忘记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从而目标迷茫化。所以提前合理的做好时间规划,并按照规划有效的落实下去,这是我给所有想出国留学的同学最中肯的建议。


其次从专业上来说,想出国继续学习视觉传达进行深造的同学,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艺术展览。好的展览,它本身表达出来的就是好的社会视角,它能引领你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好的艺术展览里面肯定是包含着更多好的艺术家,不同艺术家的表达手法也同样能你带来更多更好的灵感跟创意的。


最后,还建议大家可以多去看看艺术设计方面的历史书籍。优秀经典的设计案例或许不能像当下时髦的设计效果图一样,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盛宴。但要相信的是从专业角度出发,之所以能成为历史经典,那么用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考逻辑上,它就值得我们反复学习与研究。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带学生有什什么独特的教学方法?

个人作品集,顾名思义,是代表“个人”的“作品集”。这里面我们分两层说,第一层我们先说“作品集”,满足其基本的灵感,主题,调研,转化,草图,制作等等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层“个人”。只有符合你个性化的独立创意、思想、以及对生活与社会文化的独特见解,这个我们才能称为“个人”。我的方式就是在严格把控第一层(基本)的同时,帮助学生挖出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第二层”(个人)。




教学生的时候最困难的是什么?

应该是时间上的把控度吧。一般来说,我都会给学生制定项目时间表来控制每个项目的进度,以更好的确保作品集能按时间完成。但往往事与愿违哈哈哈哈,也能理解的是学生在申请学校期间的同时要兼顾语言,毕设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呢,在这里还是建议想要出国深造的同学们,更早的做好时间规划,不仅是作品集,同时还有你的语言等等,把它们都放进你的时间规划表里。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带学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项目是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客观转主观再返客观的项目—Life of life。这个项目开始于学生平时拍摄的一些照片。独特的拍摄视角能看出学生看待客观事物极具个性化的视觉语言。在带领学生对其视觉语言进行探究的同时,我也沉浸其中。从他的作品里面我看到了我当时对生命的理解(当时怀孕5个月),学生也刚经历过亲人的离世。一端是生命的延续,另一端是生命的完结,这何尝不是一个循环。从大世界的宏观角度看,并没有所谓的始与末,生命更像是一场轮回。所以“Life of life”,这个项目的名称也就应运而生了。


项目后来也被他录取的学校挂进了了官方交流平台上。有趣的是通过项目我们可以成为纯粹客观视角审视世界的精神思考者时,才能更好的去探寻事物的本质与生命的真谛。

波士顿大学导师专访丨“作品集的关键,掌握基础+做自己”

Life of life



更多艺术留学知识关注公众号:KDA课达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波士顿   作品集   多维   甲方   美国   视角   导师   传达   专访   设计师   视觉   领域   关键   基础   学校   项目   艺术   时尚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