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产品的“三观”,才是它好与坏的标准 | 同读一本书

商业的根本是“因需而生”,就是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服务,最终都要回到“需求”本身。


文 / 贾伟


今天,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互联网产品,打动用户都变得越来越难。

过去,很多500强企业根据它们拥有的资源、技术和能力来做产品,而不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做产品。但是,商业的根本是“因需而生”,就是任何一个产品,任何一个服务,最终都要回到“需求”本身。如果你的需求是不清楚的,那么你很难做出一个让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比拼产品力的时代,而产品力背后反映的则是一家企业对用户的洞若观火。产品的好坏,最终由谁来评判?当然是用户。因此我认为对于当代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具有深度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我把它叫作产品创造的“读心术”。也就是说产品创造要把用户放在核心位置,一切资源配置都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真正创造用户价值。

这样解释,也许大家还是会觉得抽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具体的维度来说明,我将其称为“产品三观”。做人有三观,产品如人,做产品也有三观:产品用户观、产品价值观和产品世界观。而这三观的基础就是产品用户观。

所谓产品用户观,就是要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从底层逻辑进行思考:

用户是谁?用户在哪?用户的痛点是什么?用户价值是什么?

如果这些问题依靠传统的问卷调查我们很难得到真正的答案,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有你将产品做出来放在他们面前,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我想要的。

乔布斯曾经说过,如果当初福特去问用户要什么,那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一辆更快的马车”,但实际上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更快捷的交通方式——汽车,更快才是需求的本质。

无论是企业还是用户,我们都很容易陷入锚定效应的旋涡,就像上面讲到的马车的例子,我们的思维往往会被通过参照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从马车到更快的马车,线性思维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当然,线性思维在不同场景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只是在理清产品需求这个事情上并不适用。

所以,今天我们在进行产品创造之前,必须建立明确的底层用户观,摆脱锚定效应的迷惑,用完整的用户思维去思考探寻答案,在同理心原则下尽可能了解用户的真实感受和诉求。如果我们不能深度地剖析用户,就无法真实、完整地获得用户痛点,也就产生不了和用户的共情和价值。


一件产品的“三观”,才是它好与坏的标准 | 同读一本书


构建正确的用户观是创造好产品的基础,更是产品三观里最重要的一点。用户观是基石,越过用户观去探讨价值观和世界观则不成立。用户观决定我们能否和用户产生关系,这决定着我们创造的是不是用户所需要的产品。之所以将其归纳为微观层面,是因为用户观非常细密、多样、丰富,甚至一人存在千面;而且它非常真实,就在眼前,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可以通过同理心,穿越这些细小的、微观的点,继而感知用户痛点。所有的价值挖掘都在这些细小的点上。当前市场上存在的许多好产品,都是因为在某个细分领域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切入点,挖掘出了一个用户痛点,去根据消费的逻辑设计产品。

现在提及消费,我们能够感知到,人们开始从功能消费、物理消费慢慢到了兴趣消费、情感消费乃至价值链的消费,这些消费到底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设计、创新和美,需要的是更有情感和温度的产品。


一件产品的“三观”,才是它好与坏的标准 | 同读一本书


天变了,消费者变了。我认为今天发生的最基础的变化有三个:


一件产品的“三观”,才是它好与坏的标准 | 同读一本书

今天,你的产品是功能型、实用型,还是有情感、有想象力甚至会说话、会思考的智能型的?

产品更有想象力,就是万物互联。如果你的产品还是过去工业时代的话,那已经到末端了,离今天的智能时代已经很远了。


一件产品的“三观”,才是它好与坏的标准 | 同读一本书

现在快手等平台要做直播,请两位嘉宾,一位是大佬,另外一位得请主播、网红。做直播平台的人会说:

你别看大佬咖位大,他们一点粉丝都没有,还得用年轻的网红带粉丝。

我看了几场,发现那些大佬真的没有什么粉丝来看。而一个吃零食的网红,每天就在家,给别人直播吃零食,竟然有1000多万粉丝。网红说“老铁们,把这个买断”,粉丝瞬间就买断了。


一件产品的“三观”,才是它好与坏的标准 | 同读一本书


这带给我们非常大的刺激。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渠道的共同之处是,网红在直播的时候,非常有创意,非常有想象力,带给观众的那种感觉特别好。

今天到底什么是渠道?人其实就是渠道,任何一个网红都是一个巨大的渠道,如果你手上有三五个大网红,就不愁卖产品了。


一件产品的“三观”,才是它好与坏的标准 | 同读一本书

90后、00后的崛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他们作为消费者,买东西已经非常个性化了。从这个层面看,消费者的想象力甚至超越所有的供给者。

这里所说的想象力,包括消费者更专业、更加理解自己。我们喜欢的,他们不一定喜欢;他们喜欢的,那真是特别喜欢。

举个例子,我的小女儿在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想买一个电动牙刷刷牙。

我说:“爸爸帮你选一款,爸爸对电动牙刷特别懂。”结果,她说不。她自己花三四天时间,看抖音和快手介绍电动牙刷的视频,完了给我讲电动牙刷的技术、工艺等,给我惊得目瞪口呆。

我想试一下她,就说:“爸爸也想用一款牙刷,你帮爸爸选一款。”她又看了两天视频,然后告诉我,我这个年龄、牙齿情况,应该买什么样的牙刷,什么样的牙刷既经济又好用。

所以大家看,你今天想做一般的产品来糊弄他们,特别难。他们不相信专业了,他们只相信自己更专业。消费者开始比供给者更加聪明,更有想象力。


一件产品的“三观”,才是它好与坏的标准 | 同读一本书


物资短缺的工业时代,产品的创造往往以企业为主导,仅勉强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而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用户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我国传统的制造逻辑已经转向以用户为主导的时代。今天的用户最关注的不是品牌和渠道,也不是你有多少资产和实力,而是你的产品是否懂我,是否能触达并且满足我的需求,用了你的产品会不会让我变得更好。


一件产品的“三观”,才是它好与坏的标准 | 同读一本书


主题策划 | 徐涛 | 音频策划 | 徐涛

音频运营 | 常秀娟 | 主编 | 郑媛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大佬   供给者   产品   牙刷   马车   想象力   思维   爸爸   渠道   粉丝   消费者   需求   标准   喜欢   时代   用户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